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方法正在更加广泛而深入地运用于人类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影像民族志不仅仅是纪录、描述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从方法论角度讨论了影像民族志在表达异质性文化方面的独特价值,且进一步阐释了影视或者影像民族志方法在传达默会知识、促进跨文化理解,以及在人类学展开非语言社会行为研究、促进知识的分享和进行社会干预等诸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与实践。同时,本文也指出影像民族志也只有回应人类学理论发展、参与人类学知识生产,才能制作出真正的"影像民族志"。  相似文献   

2.
羌族纪实影像应是“羌村镜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真实而富于诗意的细节,充分、全面地显示了羌民族社会历史变迁和古老文化的传承。因而基于此的研究,也必定能对羌民族灾后文化重建和家园重建提供重要的精神武器——从影视人类学出发,找到这个民族发生、发展的渊源;从地方社会发展看,可以引发强烈的认同感与参与感;而从更大的民族文化传承来考量,则可以推进各项非物质遗产继续向深广推进。  相似文献   

3.
社区影像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纪录影像形态,并在我国的西部地区尤其是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社区影像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就其主因来说,除了某种政治因素外,也与人们对它的研究及其发展导向未给出更好的建议与对策有关。对此,本文试图弥补这种研究的不足,并分别就"社区问题之于社区影像的动力性、社区意识之于社区影像的多元性与持续性以及社区治理之于社区影像的方向性"等方面给予学理上的阐释与分析。文章指出:由社区影像所完成的一种多元的社群文化建构,将有助于社区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的全面生成与转化,而这恰恰也是社区治理最核心的诉求之一;同时,这样一种面向,也与西方社区影像主潮形成一种差异化的发展景观。  相似文献   

4.
"科幻"带有强烈的未来属性,而"纪录"则无法摆脱历史的面向,科幻记录片不仅将过去与未来、虚构与纪实完美融合在同一个叙事空间,还通过显影未来的方式,透露出对未来科技、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权力争夺野心。通过借鉴福柯等学者的话语分析方法,本文拟分析具体的几部影像作品的逻辑结构,从而挖掘出在科幻与纪录相结合的影像文本中,话语构建的修辞策略和体制位置,话语如何发挥其真理效果,以及权威的构建受哪些因素的干扰等,从而进一步确认这类独特的影像作品所具备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观众研究向来是被边缘化的,针对纪录片观众的研究就更是稀有。论文以寻找纪录片中的观众为题,以演绎的方式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观众出场的审美与政治意蕴、媒介性质与观众身份确认、观众与纪实影像的心理秘密以及观众在纪录片中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功能等。文章最后指出,在反身模式纪录片中"互动型观众"的加入,不仅使纪录片文本第一次成为一种开放的结构,更是完成纪录片"制作者的故事、影片的故事与观众的故事"联合上演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为适应发展而加速变迁是必然结果,民族文化的"传统保护模式"不能适应灾后重建的发展大势.只有实现文化保护与文化发展的协调统一,在文化发展中才有可能较好的实现文化保护."发展性保护模式"适应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超常发展的需要,可形成保护、传承、创新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灾后重建中实现文化保护目的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7.
再论民族文化"灾后重建"中的民众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后,遭受巨大重创的各地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得到了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生产生活恢复迅速.但在灾后羌族民族文化的重建规划中,外来援助者的救援意志以资金和规划的样式,相对淹没了被救助者--羌族民众主体的有效参与.而缺失了位居主体的少数民族民众的有效参与,所谓的"民族文化重建"只能沦为人造的民族文化空壳.必须呼吁停止一刀切的民族重建规划,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主体在灾后家园重建中的根基地位.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纪实影像的生命。但是,在纪实影像的创作中,失真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分析了当前纪实影像失真的表现及其危害,一是前期拍摄中,为影像完美而失真,违背真实原则;二是后期制作中利用数字软件篡改,纪实影像艺术化,导致诚信危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纪实观念、行为、监管、处罚等方面加以强化,防止纪实影像失真泛滥,确保纪实影像真实。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拍摄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影像。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以质朴、直观的影像方式书写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状况,但其概念的形成和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却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与纪录影像本体、新时期学术话语、影像人类学等问题交织到了一起,专家学者通常从文化、作者、题材等方面同时对概念进行限定。其实只要主题和题材是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为主的纪录片都可划归为"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以符合中国各民族聚居、杂居的现实状况和促进少数民族纪录片发展需要。研究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不仅是一个影像专业问题,更关涉到少数民族文化进步、民族和国家形象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民族旅游中社区参与和居民参与理应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从社区参与到社区增权的理论发展脉络也反映了这一观点。因此将研究的视角延伸到社区内部———居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民族旅游中居民的参与决策可以用布迪厄实践理论中的"资本—策略"组合加以解释,基于此可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桂林龙胜龙脊景区个案,在人类学调查基础上,可通过七个典型例子证明分析框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