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福建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可以分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特色(品牌)农业主导型、现代农业园区驱动型、休闲观光拉动型、设施农业提高型、外向农业推动型.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中的第一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新农村建设要求具有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势.因此,农村人力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战略资源"、"第一动力资源"、"第一优质资源",必须加快开发,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新农村建设具有多重任务,核心也是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动力和目标的合为一体,是新农村建设的特殊性所在,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在.文章借助实施结构理论,深入分析了新农村建设的参与各方的角色、互动及行动结构和影响.从分层动员一响应行动模式角度,分析了上级号召、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行动响应模式面临的新问题和困难,全面阐述了解决新农村建设核心雏度,必须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农村建设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源自国外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以及我国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独特模式进行深入的理性解剖和比较研究.新农村建设各种模式各有长短、利弊,新农村建设中虽客观存在多姿多彩的个体模式,但在全面推广中绝不应该呈现"模式化",立足本地实际进行多种模式的多样化整合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需要稳定而持续的巨额资金投入,完全依靠财政、银行和农户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还需要大力引入民间资本.但现实中,民间资本要进入新农村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体制和融资模式的障碍.PPP融资模式是基础设施领域引入民间资本的一种有效途径.新农村建设中推行PPP融资模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新农村建设中通过PPP融资模式引入民间资本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包括民间资本引入运作机制、PPP模式选择机制、公共产品定调价机制、微利项目利益补偿机制、风险控制与风险分担机制等.  相似文献   

6.
杨店民俗文化旅游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利用村庄地域优势和政府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改善村庄的硬件服务设施,致力于提高村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并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相结合,走出一条兴村富农的新路子。对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模式的转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及政策推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农村社区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途径,新农村建设则为发展现代农村社区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广阔空间.与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当前我国农村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些典型模式的分析,提出了适合于我国中部地区的新农村社区模式及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税费改革后,在农村建设中推出的又一项新的战略举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当选择那些具有特殊资源、区位优势、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潜力的村庄进行重点建设,而不是将所有的村庄都建设成为"新农村"。产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通过"产品—企业—产业—产业集群"的模式来实现农业产业化,并按照"产业布局——城镇布局——教育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四位一体的路径,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场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资源整合是任何社区发展项目的基础,因而有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在资源整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中资源整合还具有更特殊的意义.勐廷村的个案展示了其资源整合路径为:一是充分挖掘社区内部的各种资源;二是积极争取和吸引社区外部资源;三是有效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这有力地推进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不过该个案体现出来的政府推动痕迹明显、对项目依赖性强以及注重物质环境改善等特征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林权改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当前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关系是目前农村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我们应当从林改后的乡村治理入手,着重从村财收入、社区组织资源、村庄社会关系和村庄稳定四个方面来考察乡村治理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不同区域的多元乡村治理模式,以期对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以来,福建省举办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设美丽乡村,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形成美丽乡村建设的多重模式,如产业带动型、生态推动型、文化开拓型、古村保护型、扶贫开发型和综合提升型等多种类型。但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村域经济薄弱、农村环境脏乱差、乡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利用以及美丽乡村治理机制长效不足、管理不力等。因此美丽乡村要通过规划导向、产业支撑、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管理创新和政策引导等并驾齐驱才可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统一战线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统一战线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途径,对统一战线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围绕如何提高统一战线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社会效果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使命.民营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无论是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上,还是在农村开发性扶贫上都有比较优势."民企帮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从发达地区的实践看,"民企帮村" 创造出了各具特色又扎实有效的模式."民企帮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和途径,涉及的层面比较多,需要政府、企业、商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14.
关于增强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淑珍  阎占定 《学术论坛》2007,30(7):109-1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如何建设新农村并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一个既现实又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文章拟对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与创新、农民增加收入、培育新型农民等几个影响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来探索如何解决保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当期财政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设施需求,新农村建设需要公共融资创新."私人生产、政府付费或补贴、公众消费"模式是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吸引私人投资的一种较好模式.在上述模式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基于政府付费或补贴的资产证券化(ABS)创新方式,阐述了该方式的运用范围、基本结构和运作流程,并分析了该方式在新农村建设中运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英、法农村社会转型为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提供了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转型以沿海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型的农村工业化为主导.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新的农村社会转型模式将取代原有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着市场与政府两种价值的重大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转变必须构建政府推动型的职能模式,既发挥市场选择的基础性的资源配置功能,又通过政府推动更加有效地促进新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发展,从而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新时期国际竞争的需要.在构建政府推动型的职能模式的过程中,有必要坚持动态的适度政经分离的价值标准,保证我国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秩序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进行推动,农村内生资源和内生性力量的培育相对滞后;二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新农村建设面临生产要素流失、农民权利保护缺位的挑战,新农村建设依附于城市化战略.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和壮大农村的内生性力量,确立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协调共进的关系,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稳定就业提供长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自强机制和反哺机制,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中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训策略,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二是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三是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乡先进群体精神教育基地的发展模式,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农村发展模式的自我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对农村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通过对新乡先进典型教育基地发展模式的探索,试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重路径:实事求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论,实干作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着力点,笃定信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