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乡镇企业职业危害特点与职业健康教育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乡镇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乡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 ,劳动条件差 ,存在的职业危害问题十分突出 ,职业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防治职业病 ,保护劳动者健康 ,促进乡镇企业经济健康、迅速的发展 ,必须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 ,加强乡镇企业的职业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制鞋工艺过程中均存在使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有机溶剂、粘胶等材料,劳动员不同程度地接触到“三苯”,加之劳动者密集,职业危害形势不容乐观,但也有职业卫生做得比较好的制鞋企业。本文对某某鞋业有限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发现其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均得以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均未超标,特将其相关做法进行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3.
职业病认定是职业病患者维权的关键。然而,我国法律对群发性职业病的认定未做任何规定,一旦有群发性职业病事件发生,患者只能按照现行相关法律单独进行职业病认定,导致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职业病认定和补偿,而且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文章根据我国群发性职业病立法空白的现状以及实践中现行群发性职业病认定的做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破解群发性职业病“认定难”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的发展、远程劳动模式的出现使得劳动者得以从众多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脱出来,在工作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性和自主性。随着社会劳动观念的转变,劳动者也更加注重工作的自由和体面,劳动者似乎正朝着马克思所描述的“自由王国”迈进。同时,远程劳动也给现行劳动法律造成了适用上的龃龉,具体表现为远程劳动者人格从属性减弱造成的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远程劳动工作场所不固定造成的工伤认定困难、现行《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未能涵盖远程劳动者面临的新型健康危机,以及信息技术模糊劳动者个人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界限,劳动者处于随时可联络状态,雇主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等现象。因此,应从劳动关系角度出发,强调以雇主的营利性和劳动者的经济从属性角度确立远程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重新界定远程劳动工伤认定原则,扩充《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并设立开放性条款、赋予劳动者“拒绝联系权”等措施以期在数字时代更全面地保护远程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职业健康权是劳动者的法定权利,是健康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职业健康权日益受到关注。尽管我国已付出很大努力,但职业病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需付出长期艰苦努力。政府须强化监管职责,用人单位须担负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劳动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多管齐下,职业健康权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职业病危害超过了安全生产事故,成为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2.58亿人,其中女性流动人口接近1.2亿人,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8876万人。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型职业病逐渐凸显,而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征,在生殖健康、健康意识、医疗保障与环境等方面的职业健康问题异常突出。因此,应重点从强化政府职能与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与法律法规、加大资源投入与培训等方面,对女性流动人口的职业健康问题进行加强重点关注,以保障女性权益并提高其健康素质。  相似文献   

7.
万象     
《人力资本》2009,(7):94-95
去年新发职业病例高达1.3万人 卫生部6月9日通报2008年全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情况时指出,根据全国各地报告,2008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3744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建设行业。据统计,2008年全国其检查存在粉尘、石棉、有机溶剂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11万余家,建设项目7261项。  相似文献   

8.
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张海超为确诊个人患有尘肺病不惜冒生命危险“开胸验肺”,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农民工职业病维权问题的关注。我国农民工职业病维权面临着工伤认定程序漫长和维权成本高等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不健全,职业病鉴定机构监管的缺失以及社会保障缺失。若要化解农民工职业病维权困境,必须健全相关法律,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并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可切实保障农民工职业病患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过劳自杀是劳动者因职场压力过重而罹患精神疾患所导致的自杀,其作为一种特殊的"与职业相关联疾病",在实践中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劳动者的身心健康。过劳自杀是否可以纳入工伤救济是社会法的前沿问题之一。过劳自杀纳入工伤救济的核心问题是因果关系的认定,过劳自杀的工伤认定应当采用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从三个阶段予以认定,包括条件关系的判断、相当性的判断以及非工作因素的排除。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近九成的不能胜任解除案件会被法院认定违法解除,其中最大的理由是用人单位举证劳动者不能胜任缺乏事实依据。然而,我国目前法律对不能胜任标准的认定缺失,不同单位采取不同的认定标准,缺乏统一性。文章通过对不能胜任解除的理论检讨,提出完善司法实践的进路。  相似文献   

12.
工伤认定是工伤处理中的最重要阶段,是否认定为工伤,对劳动者的利益影响重大。工伤认定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使得工伤认定不偏离立法的本意。应该坚持雇主无过错责任原则、倾斜保护劳动者原则和工伤认定法定原则。从维护劳动者利益出发,增加“与工作有关”的法定核心标准,工伤认定权法定化,对正确理解和认定工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行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律制度给劳动者维权设置了一些障碍,为维护职业病患者的合法权益,应健全职业病诊断的申请制度,打破对职业病诊断权限的垄断,强化诊断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以及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4.
配角与主角     
毕业,意味着一个旅程的结束,也意味着另一个旅程的起航。挥别母校,面对陌生的职场,如何从一名学生顺利转型为一个职场人, 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职业素质》将通过可读性较强的小案例告诉你怎样才能在职场上赢得青睐! 所谓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但不同职业对以上五种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人对职业的适应与不适应,主要取决于人的职业素质是否达到了职业对人的要求。不同职业对人的不同要求就是对人的适应力的特殊要求,也就是对劳动者素质优势的特殊要求。如果缺乏素质优势,那么即使职业岗位给人提供的条件再好, 也将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15.
驰名商标是一个事实概念,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驰名商标的认定应由主张者提供"商标享有的市场声誉",而市场声誉与相关公众的知晓程度并无关联,将其作为主要认定标准将背离其初衷。然而,市场声誉可辅助认定"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因此,可作为驰名商标认定的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16.
鉴于我国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低下和严峻的就业形势,经济理论界和劳动人事部门,议论最多的莫过于怎样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和实现就业这一话题。然而,就业是与职业直接关联的概念。职业岗位的存在,是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保护的特殊性是劳动合同订立形式书面要求的基本考量.裁判者是否可以依据劳动协议文本裁判案件是判定当事人是否履行了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法定义务的方法论.不同性质的必要条款对于裁判的重要性不完全一样.对于欠缺劳动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工作地点、工作内容、劳动合同期限、工资报酬等重大条款的协议文本因无法达致裁判的可操作性,应当认定当事人未履行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法定义务,并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欠缺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条款为可补救性条款;欠缺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等宣示性条款的书面文本应该视为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但是,经当事人双方签字的欠缺必备条款合同文本除法律特别规定外,对于合同当事人仍然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应视为无效条款,仍应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企业未办理营业执照就进行生产,工人工作时受伤,本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进行赔偿,适用无过错原则.然而,一些基层法院认为,双方形成了个人之间的劳务关系,应按《侵权责任法》的规定,适用过错相抵原则,这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相比较,劳动关系具有产业性、劳动者的从属性、生产的组织性和期限的长期性等特征.通过对劳动关系内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案件,就不会错误地将本是劳动关系的案件认定为双方存在劳务关系,也不会将工伤案件按劳务关系处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法的立法目的是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关系是解决劳动法问题的逻辑起点,因此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也应当遵从劳动法的立法目的。然而,我国现行劳动关系的认定规则却呈现出封闭、复杂的特征,其中退休返聘人员在工伤损害救济中所遭遇的劳动关系认定瓶颈是这一特征的重要例证。劳动关系认定规则的缺陷直接造成劳动关系认定的困难,进而影响劳动纠纷的解决。因此,根据劳动法的立法目的重新厘清劳动关系的含义,推进劳动关系的理性扩张,是对实践中存在的诸多因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而引发的各种争议的有效制度回应。  相似文献   

20.
从煤炭、冶金、化工、建筑等传统行业,到计算机、汽车制造、医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目前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我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群居世界首位,据卫生部的不完全统计,2006年全国累计有70万人患职业病。在一些地方,职业病群体性、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病己日渐成为高悬在国人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超过2亿国人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