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43年岁末发表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使张爱玲“一夕成名”。此后她不仅将此小说亲自译为英文版,而且还用英文创作了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与《金锁记》甚为相似的长篇小说《怨女》,之后又将其译为中文版,于60年代中期在台港连载风行一时。一个40年代就已经耳熟能详的人格变态、人性扭曲的“衣锦妖怪”故事,作者为何“四度易稿”,一再“翻版”?这在作者的创作生涯中也实属罕见。本文从叙事层面及人物形象出发,对于《金锁记》用双语不断重写的创作奥秘作了探究;针对其女主人公曹七巧的人物原型作了辨析;以及对作者隐匿于《金锁记》中或隐或显的“复仇”心理动机作了解剖与还原。  相似文献   

2.
《打出幽灵塔》与《雷雨》的人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来揭示旧家庭的矛盾与腐败,白薇的《打出幽灵塔》与曹禺的《雷雨》,在故事框架的设置,剧中道具的运用和情节发展,特别是剧中人物的身份方面,颇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是英国同一时期的文学巨著,这两部经典小说均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小人物生命的起承转合,分别表现善良人性的回归和主人公对善良人性的坚持。文章从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手法等方面探析两部作品艺术手法的异同性。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结构艺术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锁记》在宏观结构上分为“故事前史”和“故事后史”两部分 ,两部分各有其独特的安排。“分家”和“斥泽”两场是小说的重大关节点。在微观结构层面具有如下主要艺术特点 :善于抓住人物精微的心理动作 ,制造情节和心理的波澜 ,使小说结构摇曳多姿 ,层次丰富 ,文势跌宕起伏 ;以大量“意境特写”连缀主要叙事单元 ,形成“叙事—特写—叙事”、“动—静—动”这样一种结构形态和运动形态 ;讲究“避让”原则 ,善于利用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为大的情节单元的到来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5.
《呼啸山庄》的女性意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珊德拉·M·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名作《阁楼上的疯女人》中的观点,分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性格及其反抗,进一步揭示作者通过人物刻画所寄寓的表达自身、表达女性群体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宿命的角度 ,重新审视了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中曹七巧这一形象的人性价值与命运悲剧 ,尝试从新的角度分析主人公走向毁灭过程中宿命抗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中的人物约瑟夫(Joseph),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笔下维多利亚时期宗教形象的缩影.通过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细察,可以读出作者艾米莉·勃朗特不满当时社会现实的宗教反叛思想.文章从作者对这一人物命名的用意,凭借不同叙述者的多维视角对这一人物的叙述和刻画,以及运用文学方言构建其个性等层面,对作者塑造约瑟夫这一人物的意图进行剖析,揭示小说作者创作这一人物的真正意图,即对宗教制度的厌倦与批判.  相似文献   

8.
《简·爱》和《呼啸山庄》都是以第一人称进行追述的小说,都是在讲述爱情"寻求"的主题,遵循"失而复得"的模式。简.爱和罗切斯特在相识相恋历经重重磨难之后,最终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希克厉在尘世虽然没能和凯瑟琳在一起,但当死亡降临后,他在死亡这种永恒中和凯瑟琳得到了同一。虽然两位作家作为生活在一起的亲姐妹所处的环境相同,作品里爱情主题模式也相同,但两部小说的情节结构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两位作家在处理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的安排上大不相同,而这种不同的安排是由于文本的情节复杂程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呼啸山庄》的套盒式结构与复调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批评的原则,对《呼啸山庄》的套盒式结构、戏剧化叙述方式以及贯穿全书的复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金锁记》由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突出在对主题改编中的男性意识作者将原作对于人性苍凉的揭示改写成反对封建专制主题,呈示出编导异常鲜明的男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明代传奇作家袁于令的<金锁记>是元杂剧<窦娥冤>的改写本.二者的主题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窦娥冤>中,天性善良、守节守孝的窦娥遭遇了巨大人生不幸,作品对黑暗的社会制度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金锁记>则通过窦娥历尽艰辛,恪守节孝,最终获得幸福团圆,作品表彰了至贞至孝的美德.主题思想的改变折射出元明两个时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金锁记》是张爱玲作品中唯一一篇充满斗争激越、呼应“五四”主题的文章。改写后的《怨女》则成为超越时代局限 ,走向人性深处 ,带有普泛性和恒定性主题的文章。在张爱玲的文学趣味向传统复归的背后 ,是作者对“五四”文学的反思 ,以及对中国文艺的表现方式、表现题材的寻求。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与艾米莉·勃朗特都是和现实社会存在很大隔膜的人物,顺乎自然在他们身上表现为顺乎大自然和顺从自我天性两大方面。文章从《呼啸山庄》出发,结合艾米莉的生平资料,并透过庄子的哲学思想,力图探讨艾米莉的世界现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呼啸山庄的恩萧家族和画眉山庄的林顿家族之间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灵魂被资本主义社会扭曲。他在小说中一出现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质,他成长的环境也是导致其灵魂扭曲的重要的助推器。正是由于艾米莉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才使她写出了这样一个真正的,同时又是普遍存在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张爱玲的《金锁记》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两个女主人公生活的时代、经历、悲的人生中,来对比审视两者的差异,从中得到深刻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读《呼啸山庄》有一股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感觉,惨淡爱情故事的背后似乎有一种狭缝生存中原始力量的嘶喊,一股穿越人性迷惘的悲剧精神,一曲震撼心灵荒原的呼啸旋律。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变态的复仇行为在人性扭曲与回归的爱十艮主题变奏中赋予该小说以崇高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尽管提出了人性的扭曲和复归的问题,但其最重要的贡献却在于提供了19世纪前期英国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所造成的农村调敝、社会变动的景象,显示出庄园主的没落衰败,尤其是揭示了其精神的腐朽和崩溃。尽管小说运用了如象征、性格分裂等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它并不是一部现代主义作品,从总体构思、创作倾向和表现方法上看,它完全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长篇小说《怨女》是由其中篇小说《金锁记》改写而成,是作者在新的时空背景下对女性悲剧的再次书写;比之于《金锁记》,《怨女》的女主人公形象则由 “癫狂”转变为“庸常”,叙述方式由外视角转向了全知式的内视角,叙述风格由炽热超拔渐趋沉稳理性;其改写体现了张爱玲追求更高艺术标准的内在要求和面向海外阅读市场的创作自觉。  相似文献   

19.
爱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其悲剧性的建构是以心灵世界的冲突与和解为中心的。私人的天堂与人间的幸福、野性与文明、存在与沉沦这三个方面的冲突与和解构成了小说的悲剧性结构。冲突体现了自由与命运的对抗 ,而和解则显示了作品的博大气魄及深沉的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多是借助人物描写表现主旨,披露社会,而且文学作品的内涵十分丰富。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能反映出一定历史时期的人际关系、社会生活、社会状况以及自然和非自然力量对人类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