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它在历史动力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就社会改革在历史动力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一、社会改革是社会矛盾进展的内在要素一切发展都在于自身中不断地产生而又不断地解决的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  相似文献   

2.
改革中的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鸿 《社会科学》2000,(5):48-51
中国的探索性改革预示着改革进程的艰巨性。一切变革与发展在效率、公平与稳定的三维空间里,探索着自己前行的合理轨迹。改革与稳定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改革需要稳定,另一方面,虽然改革在不断地孕育新的稳定,但也更直接地不断地破坏原有的社会稳定,而产生着不安定因素。特别是探索性改革往往具有较大的社会风险,甚至会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冲击和破坏。换言之,改革往往要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改革与发展是社会稳定最根本的动力,没有改革与发展,就不会有社会长久的稳定。但从现阶段改革进程而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其力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和平时期,对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调节与解决,起重要作用的是社会改革。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是一个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过程。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改革将因其有着适应社会基本矛盾发辰的客观要求,而与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共始终。  相似文献   

4.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充满活力、又保持稳定,既不断发展、又能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是改革发展稳定相得益彰、和谐统一的社会。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改革与发展、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控制是保证社会稳定、有秩序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和改革不断深入的基本前提是社会稳定、有秩序的发展。在此,我们从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人们的逆向行为入手,探讨改革年代社会控制发展模式。逆向行为是社会控制的主要对象之一。它是指人们在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与社会现实要求(如政策、措施)相反的心理和行动。改革中出现的人们的逆向行为类型较多,本文主要从挫折导致的逆向行为即“挫折型逆向行为”角度,展开对社会控制发展模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塑造高校发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人才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高校声誉和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且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要做到不断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建设人才,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必须在自身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的基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各项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处于大调整大提高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逐步确立。市场经济如同一辆车子,它也有两个轮子,一个是竞争机制,另一个是社会保障机制,它们相辅相成地促进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随着这一变革过程的不断深化,旧的社会矛盾不断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不断产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意义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不断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就是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了,才能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大好形势,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改革。从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说,改革就是革命,它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不改革没有出路。新疆农村改革,经过八年多的实践和努力,和全国一样,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农村牧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原来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已经被突破,新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初步显现出来,经济开始活了,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高了,生产发展了,生活改善了。今后的问题,是如何使改革进一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根本原因。对我国经济运行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改革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正是不断向好的社会环境。因此,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是保证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中日教育思想与改革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在教育思想和改革方面存在着差异。日本对教育的认识具有持续性和深刻性;我国对于教育的认识具有波动性,缺乏深刻性.并存在着不少问题。日本在发展教育事业的过程中.不断地根据社会要求,及时调整教育发展方向,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缓慢,应在侧重发展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对效率与公平关系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30年来,我国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改革初期的必然选择.解决贫富差距矛盾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改革初衷.  相似文献   

1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改革逐渐从经济领域向社会、政治领域延伸,必须构建功能复合的社会共同体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文章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多元主体协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梳理和总结杭州市依托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作机制和典型案例,并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复合主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与发展是今天中国经济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怎样改革,又怎样发展,一个需要明确而且要不断探讨的根本问题就是劳动者在改革与发展中的权利,以此为根本进行的经济改革,才能在坚持社会主义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发展。一、劳动者是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主体改革包含改变之意,但改变并不等于改革。改革是由新生的革新势力的壮大而形成的对旧势力的斗争,并由此而改变社会关系和制度、体制的过程。改革是有阶级性、方向性的,是向前的。这个方向就是人性的升华。具体到今天的中国,经济改革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而改革的方向,则是作为主体的劳动者社会…  相似文献   

15.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统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必然会产生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需要不断地作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协调发展,使社会主义社会逐步由不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各方面的改革中,产权改革是其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产权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是明确的,即事业单位归属政府,并且政府承担相应的责、权、利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没有效率的,必须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进行不同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大型综合医院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探索新的经营战略,谋求新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主动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主动适应现代医院经营模式的转变,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质量效益发展道路,才能促进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玉君 《齐鲁学刊》2006,(5):136-138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根本动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确立公务员制度的直接原因,对外开放为其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公务员制度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展要受到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在内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制约,因此,在弄清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及运行环境的基础上,不断调适公务员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既是现实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促进公务员制度不断改革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社会各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也不断变革.本文以当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出发点,从一个会计工作者的角度,结合工作实际,对新制度下如何做好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如何适应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如何深化改革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是历史的动力。凡是前进的社会,无不依赖于改革;只不过有大改与小改,自觉地改与不自觉地改之分罢了。社会主义社会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革的社会。只是,社会主义改革与其他任何一种阶级社会的改革,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群众性,即是社会主义改革独有的品质,是社会主义改革先进于其他社会改革的最显著标志。一、社会主义改革的最深刻的原因和最强大的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任何社会的变革,最终都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主义社会所以需要改革,自然也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出来的客观要求。在社会生产力的诸要素中,劳动者是首要的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因而劳动群众对社会的各种要求,是社会变革的最深刻的原因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