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孙桂芝 《创新》2011,5(4):105-107,136
1850年问世的《红字》以及一个多世纪后的1977年面世的《荆棘鸟》可谓神父爱情悲剧的孪生篇章。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在欲望中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人格存在:在欲望中沉沦的邪恶者、在欲望中迷失的可悲者以及在欲望中自我救赎的坚守者。可以说作品中关于欲望与选择以及人性内在关联的深刻阐释使这两部小说具备了文学艺术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莉 《社科纵横》2007,22(6):163-165
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以战争、爱情为主题的小说《飘》和《冷山》中,浓烈的家园意识贯穿全文。本文将两部作品中的家园意识进行对比,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经历进行分析,从家园意识的角度对两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3.
杨李 《社科纵横》2013,(1):95-98
玛格丽特·劳伦斯在小说《占卜者》中通过讲述女主人公作为艺术家的成长经历,深入地探讨了女性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为小说的女主人公赋予了女性自主的话语权。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女主人公莫拉格在历经了觉醒与反抗之后寻求自我、发现自我、追求女性自我属性的成长历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占卜者》是一部反映女性意识,关注女性生存的女性艺术家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4.
杰克已经醒来———为《太阳照样升起》的主人公申辩白劲鹏《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作品中被研究得较少的一部。通行的观点认为,此书揭示了迷惘一代的心态,主人公杰克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人物。杰克及其朋友没有生活追求,沉溺于寻欢作乐。仿佛海明威创作这样一部小说就是...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7,(6):120-122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源自于二者不同的发展历程,这一点在中西方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尤为明显。《镜花缘》是我国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作品,其内容以《山海经》为框架,通过主人公唐敖、林之洋等人的出海游历经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格列佛游记》则是爱尔兰小说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作品,在西方该书被称为讽刺小说的经典,小说通过外科医生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等国家的游历经历,表达作者对社会的讽刺。两本书创作的年代相近,内容也均以出海游历为主,通过两张本书的比较,可以总结中西方文化上的几点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雪  徐彬 《社科纵横》2007,22(11):173-174
英国小说创作由来已久,在为世人留下宝贵传统的同时,也为后续小说家的创作带来了"影响的焦虑"。在约翰·福尔斯的短篇小说集《紫檀塔》中,主人公对小说和艺术的本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争论,其中短篇小说《紫檀塔》、《可怜老》、《迷》成为蕴含福尔斯小说创作理念的"逆反批评"三部曲。这些创作理念成为福尔斯本人超越"影响的焦虑",进行小说创作的思想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7.
马淑静  贾博雅 《社科纵横》2006,(10):180-181
艾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通过主人公西丽的经历,展现了美国黑人女性意识从沉睡到觉醒的过程。她在文中极力倡导民族平等、两性平等思想。因此,《紫色》充分展示了妇女主义的思想内涵和黑人妇女求解放、民族求平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和明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部书。《旧唐书·经籍志》对《西域记》未加著录,《新唐书·艺文志》入丙部子录道家类,自宋以后,各著录家多入史部地理类(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而吴承恩的《西游记》则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小说。那么,《西域记》与《西游记》有什么关系呢?胡适先生在《西游记考证》中说,这两部书之间“有点小关系”(《中国章回小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中篇小说《我爱比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读本。跨文化交际的模式分为双边跨文化交际和单边跨文化交际。小说中几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这两个交际模式进行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以及其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小说的象征意义,指出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典型情节的概括,是为典型性格的创造与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的。我们称《呐喊》《徬徨》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史诗,并不是说,这两本小说集,逼真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生活的一切细节真实,因为《呐喊》和《彷徨》,在小说形式里,是短剑,而非长篇巨制。就鲁迅的创作风格来看,他的小说也不以细致的工笔画见  相似文献   

11.
孙振杰 《社科纵横》2014,(4):108-110
《歧路灯》是一部有关"生命教育"的小说[1][4],是乾嘉时期中原地区的教育诗史。作者李绿园通过小说的形式,展示了乾嘉时期中原地区中产阶级的教育理念。小说以主人公堕入歧途又浪子回头的故事叙述,形象地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这三大生命教育的核心要素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逐一披露,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策略,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正> 在那些曾经激动过我心灵的文学作晶中,有三部难以忘怀的外国小说,它们是:《约翰·克利斯朵夫》、《牛虻》、《马丁·伊登》。这三部小说,分别由三位生长在不同时代、国家和环境的作家写成。作家们的气质以及作品的风格部具有迥然不同的差异,作家们塑造的主人公各有独树一帜的鲜明性格,各有一番曲折离奇、不平凡的经历——但尽管如此,一个醒目的共同点却使我将这些主人公们自然地联想和并列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一)版本《玉娇梨》和《平山冷燕》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两部有代表性的才子佳人小说,在小说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两书的版本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原刻单行本、原刻丛书本、翻刻(单行与丛书)本这样三个系统。在现存的原刻单行本系统中,可以大连图书馆所藏二书的两种版本为代表。我认为,该馆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文学中,《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都表现了宗教人员的神职与人的自然欲求的矛盾、冲突,都揭示了宗教对人的戕害、扭曲。但在揭示这一主题的过程中,三位作家所表现的内容各有侧重。本文旨在探讨三部作品表现同一主题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孔淑萍 《学术交流》2012,(Z1):135-136
本文以拉康的主体理论、弗洛伊德的宗教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美国作家弗兰克.麦考特小说《艾齐拉的灰烬》中的女性人物对弗兰克在性别角色、民族与宗教认知及道德观建构的三方面的影响,深入解读影响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形成的要素。  相似文献   

16.
杨黎红 《学术交流》2012,(Z1):132-134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中通过在巧妙的故事情节设置中灵活地运用不同的人称叙述,使小说成为一部真正开放、多义的"超小说"。主要表现为:首先,在一个构架文本是以读者为主人公的故事中采用第二人称叙述,消解了受述者、生活中实际的读者以及扮演小说主人公角色的读者之间的距离,在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关系。其次,在嵌入文本中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娴熟的元小说策略,推翻传统的封闭式阅读模式,使叙述者与作家、读者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7.
姜丽娟 《学术交流》2005,(9):176-178
小说《罪与罚》是一部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并以基督教原罪的眼光,将人间的罪恶、恶毒和残酷刻画得令人触目惊心。把他们放在心灵的拷问台上,一层层地拷问他们心灵深处的恶毒,同时作者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细致入微,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明时演义》是林纾在民国期间抄写的一部报章小说合集,现存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属海内外孤本.小说作者、发表刊物均无记载.本文对林纾抄写该小说时的心境及这部小说的内容作了论述,通过考辨指出,其作者应是清末民初报人小说家程道一,该文刊于民国时期的北京报刊.抄本小说《明时演义》对了解当时的报刊文学发展及目前的林纾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一) 一八四九年五月,狄更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著名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书中的主人公──大卫,一个可爱的儿童形象很快就蜚声文坛。不到两年,俄国的《现代人》和《莫斯科人》杂志就登出《大卫·科波菲尔》的俄译本。这时,托尔斯泰正在创作他的处女作《童年》(三部曲《童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幻城》文本中的悲剧氛围,指出了《幻城》所表现的命运力量的强大,使人类的愿望和选择苍白无力,使人类的抗争归于荒谬。《幻城》的悲剧性一方面源于小说文本所表现的这种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挫败感;另一方面来源与主人公追求自由却没有真正理解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