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连谓结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形式。连谓结构中"V1+NP+给"和"V1+给+NP"两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换为后者。本文从语义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分析,得出"V1+NP+给"变换成"V1+给+NP"要满足V1和"给",二者的施事对受事的动作趋向存在交集这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名+动"式组合一般表示主谓关系。一般来说,表示偏正关系的"名+动"式组合,都具有与之相对的"动+名"动宾式结构形式。"名+动"偏正式组合有其独特的表达功用与构成方式,它产生于汉语自身,古已有之,并非为现代汉语所特有,受外语的影响而得以大量涌现。在构成新的句法结构中,其组合功能也呈现出不同于"动+名"动宾式结构的特性,体现出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要与量词组合再修饰名词,而"两+N"结构则是由数词"两"直接修饰名词或名词性语素的一种结构。"两+N"这一结构的存在有着独特的使用环境和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自行车修理部"、"鱼塘守护人员",即运用"O+V+N"的结构;而不说"修理自行车部"、"守护鱼塘人员",即不运用"V+O+N"的结构,这看似有违SVO语言的句法组织规则。倘若要用V+O的形式,也需加上"的",成为"V+O+的+N"的结构,转换成具体的表达式,即修理自行车的店,守护鱼塘的人员。这是为什么?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借助于象似性,特别是关系象似性中距离象似性原则的有关内容给以阐释。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概念关系越近,使用表达它们的词语也就靠得越近。在"V+O+的+N"的结构中,加上"的"字,成为一个名词短语,"V+O+的"作为整体对N的具体含义进行限定,所以不存在语符间距离远近的比较。而"O+V+N"实际上构成了复合名词,之所以将O置于V前,是因为在概念上V和N的距离更近,V可以对N的含义进行更为具体的限定,而O则不能,它只能对V的或V+N的含义进行具体地限定。因为,当我们说鱼塘守护人员时,我们的所指其实是一批守护人员,而不是鱼塘人员,即应首先将这些人员定义为守护人员,其次才能将范围进一步缩小至鱼塘守护人员。简而言之,描述职责的V较之描述职责范围的O与N的概念距离更近一些,因此,在距离相似性的作用下其在表达式层面也靠N更近一些。  相似文献   

5.
"V+到+NP"结构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高频结构之一,本文立足于实际语料,从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分析这一结构。其中对该结构的类型与语义特征做了较详尽的分析,以达到形式与语义的互证,从而多角度、系统地阐释该结构。  相似文献   

6.
关于"NP+的+VP"结构的性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名词性,但中心语却是谓词,这就与布龙菲尔德的"向心结构"理论相悖.因此,有学者提出"NP+的+VP"结构不是偏正结构而是"的"字结构的观点.本文对这种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把"NP+的+VP"结构归为"的"字结构是牵强的.  相似文献   

7.
从"潜在歧义论"的观点出发,指出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并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分析了"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揭示了"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8.
"谅+NP+VP"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口语表达。分析"谅+NP+VP"构式的句法结构特点;从语义、语用视角考察其构式义、适用语境和话语功能;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探索该构式的成因理据,认为该结构的构式义是构式压制和词汇压制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N1+N2+V+的+N3"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因充当句子核心成分的词类不同而结构有别.其语义特征是强调突出话题N1的行为或性质的程度超过N3的程度,句义大都带有贬义色彩.该句型的运用受到语用特征的制约,其语用特征有两点一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缺点,二是用于评价或议论某人的嗜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NP1+VP+NP2”这一结构四种不同的层次分析方法,总结不同层次中NP1和NP2的意义和表达形式,用30余万字的语料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检验,目的是试图为计算机识别这一结构提供语言形式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和语篇分析的方法考察汉语"A+的+H"结构的认知意义和语篇状态,探讨了这种结构的语义与形式问题,对理解和运用这种结构有一定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语言学界探讨多年的现代汉语中的特殊结构形式"副+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实词虚化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介宾结构的功能替代形式.汉语介词发育的不完善不能满足汉语表达的要求,而时间的一维性又要求汉语介词必须承担起非主要动作、行为、状态等等所要承担的表达任务,这就导致了"副+名"出现并承担介宾结构的工作来完成表达任务的现象,这就是该结构形式产生并发挥介宾短语功能的原因."副+名"现象的出现并大量产生并不会对汉语词类理论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3.
也谈"Ns+V+得+NP+V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Ns+V+得+NP+VP"句加以分析,得出"Ns+V+得+NP+VP"句与兼语句没有很强的内在语法意义和外在语法形式上的可类比性,不应该将此类句归类为兼语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根据Halliday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有关"单位量词+of+名词"这类名词词组的语法结构及逻辑结构的分析,研究了英语中诸如a strong cup of tea, a boiling pot of water, a thick cloud of smoke 之类的表达方式,探讨了这类结构的句法特征,运用规律及语用成因.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关于“NP +的 +VP”结构的分析一直存有争议 ,陆俭明教授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用全新的方法对之进行了研究 ,对传统方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一结构应理解为名词性“的”字结构 ,本文就陆教授的观点发表了一点个人的看法 ,认为与其把它看作“的”字结构 ,还不如按传统方法将其视为偏正结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在最简方案的框架下,运用vP壳理论,以"大学生被就业"为例,探究了汉语新式被字句"主语+被+ViP"的生成机制,认为该结构在句法结构中含有两个vP壳,一个虚主语,经过四次移位和合并后生成,蕴含了丰富的概念语义。最后,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被XX"结构的语用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泰如片方言的“V+啊+处所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江淮泰如片方言"V+啊+处所词"的结构特征,指出"啊"在动宾和动补结构间的不同性质及动词的特点、处所词的构词特色;文章还分析了影响"V+啊+处所词"结构的时体因素,纠正了一些不正确的看法;结合汉语史,跟邻近方言的类似结构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副词+形容词结构是日常对话中最常见的语言单位,本文以芜湖方言中非程度性副词为研究对象,笔者指出言语交际中芜湖方言中程度性副词+形容词结构的意义建构具有认知理据性而并非完全是任意的。言语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激活了两个输入空间和合成心理空间,并同时参与了包括映射等一系列认知操作才能得以理解副词+形容词结构所指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N+的+V"结构属于什么词性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相关结构中"V"的词性确定影响词类标注分歧处理。参考相关研究,认为应该区分"N+的+V"中"V"的动态与静态,区分语义化、语用化与语法化的三个不同阶段。尝试从实际语料考查角度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V+到"结构句法平面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充当"V+到"结构的主语和宾语的有关情况,尤其对其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如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等.还归纳了"V+到"结构构成的各种句式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