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  相似文献   

2.
一、打开思路,克服畏惧心理 作文就是说话,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的人、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  相似文献   

3.
张著容 《科学咨询》2010,(14):65-65
一、打开思路,克服畏惧心理 作文就是说话,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的人、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  相似文献   

4.
1.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1)这句话是说,人们从呱呱坠地到学会说话,一般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但是,能够尊重他人,保持沉默,不用语言激怒和伤害他人,却需要一辈子才能学会。(2)说话,其实也是一门艺术。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对这个人能说,对那个人不能说;什么话在这个场合可以说,什么话在那个场合才可以说……这些都需要说话的人能够正确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话要有分寸。  相似文献   

5.
正人生孔子对人生的论述深刻而广泛。孔子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人生说到本质上,靠的是正直,否则即使侥幸也不会长久。人生说到风度上,恰似文质彬彬的君子,不粗俗不漂浮,既修文又质朴。人生快乐在哪里?有知之、好之、乐之三种追求、三层境界。知而不做的懒惰,好而即安的肤浅,只有追求乐  相似文献   

6.
当阳一米胜过背阴千尺 传统说的"当阳一米胜过背阴千尺",也就是说百货行业的经营要有顾客上门,故而门面的显露和引人注目很重要.简单而言就是宁可选择人气旺盛(当阳)哪怕是面积小一点的铺面,也不要选择人气稀少(背阴)面积大的铺面.门前人气川流不息,就有了营造生气的基础、再加上合理布局,顾客就会越来越多,生气越旺,对生意越好.  相似文献   

7.
姜钦峰 《领导文萃》2013,(15):117-118
春秋战国时,魏安釐王问孔斌:"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鲁仲连勉强能算一个。"安釐王不赞同,说:"鲁仲连老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无非为了做给别人看,此人表里不一,不是真正的君子。"这时,孔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就算是演假戏给别人看,只要坚持不懈地演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弄假成真,成为真正的君子。有一个流浪汉,冬天没衣穿没饭吃,饥寒交迫。当他从一个  相似文献   

8.
谁在说? 人人都可以说话,但不是每个人说话都有话语权。有权威的人说话才有话语权.有权力的人说话不一定有话语权!现代社会,权威最大集成者是政府,政府是最大的公信机构,它一言九鼎,说一不二,说到做到.这样的政府在国际社会说话别人重视.自然就会慢慢聚拢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经营管理者》2009,(4):22-25
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四年级的一位小朋友说,语言是一种趣的东西。他把语言分两种,一种是书面语言,另一种就是口头语。 小朋友认为,书面语言可以把自己的小秘密和心里话都统统写出来,还可以练习我们大脑的多向思维。口头语言让我们的小嘴巴慢慢灵活起来。如果长时问不说话,自己的舌头也会慢慢有变化,时间久了,自然就不会说话了,到那时自己就会觉得生活没有一点意思。  相似文献   

10.
京言 《决策》2001,(2):42
在用人问题上,我们长期以来似乎有一种思维定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思维定势往往被打得粉碎,使不少"帅"者慨叹:人才难得!实际上这是用人者自身的用人习惯出了问题.我们不能沿用"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老习惯.用人你先要疑这个人,假定他会做对你有害的事情,然后你设计制度,这个制度永远是防范小人的,那么就有大量的人才可供你使用.即使用错了人,由于有一套防范的制度在先,就不致于给你造成太大的损失.有了好人,有了君子,那更好,这个制度成本就更低.这是2000年12月30日首都经济学界在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研讨会上有关专家提出的观点.对这个观点我再来延伸阐述一下,就是设计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假定"人之初,性本恶".  相似文献   

11.
说话二十戒     
正1.戒多言:说话不要太多,言多必失。2.戒轻言:轻言的人会招来责怪和羞辱。3.戒狂言:不要不知轻重,胡侃乱说。4.戒杂言:说话杂乱无章,就会言不及义,伤害自己的美德。5.戒戏言:不要不顾分寸地开玩笑,否则会引起冲突,招来祸害。6.戒直言:不要不顾后果地直言不讳,否则会引起  相似文献   

12.
凝聚力在军队中是战争力量的倍加器。这就是说,如果一个团队有很强的凝聚力,那么它在战争中力量的发挥就会成倍增长。较强的凝聚力可以使弱小的军事力量打败强大的对手。有凝聚力的组织胜过其他组织有凝聚力的组织胜过缺乏  相似文献   

13.
在机关工作,成败得失全在于说话.对这一点,我特别有体会.我在局机关工作多年,如今已升为中层干部,靠的就是能说会道.古人说:好马出在腿上,能人出在嘴上.这话说得很有道理.由于我会说话,从而得到了局长的青睐和信任.  相似文献   

14.
李肇正  山日 《决策》2001,(8):54-55
一切都是不经意的.县委书记在安排县政府的人事时,顺便说了句:"咱们得提一个民主党派人士做副县长".县长说:"好的,你看县中的周副校长怎么样?"县委书记说:"可以."然后,经过走过场似的组织部门考核以后,周副校长就成了周副县长.  相似文献   

15.
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有些事,只能想,不能说。因为有些事一旦说出口,被摆上台面,就可能应了那句老话——祸从口出。"骄傲"与"多言"是自古君子要严戒的,对今天的职场人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一般来说,有两种"多言"会为你惹来麻烦:  相似文献   

16.
骂,指口出恶言和忿詈之语,是一种极端的负面情绪和暴烈态度的表达.骂人既失态,也容易失和,造成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对立甚至心理仇恨.因此,一般而言,领导不宜骂人. 但是,某种程度上,骂也是爱憎分明和激浊扬清的集中体现,是坚持正确立场和导向所必需的一种鲜明态度,运用得当就是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和特殊的管理手段.即使是一贯主张温良恭俭让、崇尚文质彬彬君子之风的儒家,也不一概否定骂.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不仅很善骂,而且骂得狠.《孟子·梁惠王上》介绍说,孔子对于殉葬哪怕是以俑殉葬的恶俗深恶痛绝,曾恶狠狠地骂道:"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弟子宰予学习不用功,白天打瞌睡,孔子斥骂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对于不长进的朋友原壤,孔子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孟子骂人也很凶,他对不同政见者杨朱和墨翟就骂得很粗野:"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相似文献   

17.
河之洲     
<正>说话这件事一个人,太会说话,就会显得虚假。说得滴水不漏,给人的感觉总有点八面玲珑。说得左右逢源,又难免叫人觉得圆滑世故。总之,只要说到圆满,就会显得虚头巴脑。话说到这个份上,听起来固然好听,但往往让人生畏,热闹有余而亲切不足。这时  相似文献   

18.
正判断一个人,要看其"所为",更要看其"不为"。孔子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其实,"观其行",不仅要看他做什么,更要看他不做什么。比如,判断君子和小人,如果只看是否谈仁说义,很可能看错,如果再看一下能否做到不"巧言令色",就会准确得多。这背后的逻辑是,君子一定不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判断方法:一个人的"不为",更能显示他的品质和底线。  相似文献   

19.
"说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多人认为,在小学语文、英语课上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而对于小学数学课上的"说话"则认为可有可无,数学只要学生会计算就可以了,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一、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积极的说话心态 现在表达能力差的小学生越来越多,主要原因如下: (一)来自于教师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有差异,教师没有面向全体,又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注意少数几个"优等生",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际交流日益广泛 ,口头语言显得越来越重要。叶圣陶先生指出 :注意说话训练 ,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 ,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学校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加强说话能力的训练、培养 ,责无旁贷。如何加强说话训练呢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激发说话兴趣 ,言之有情。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要接触的事物和应掌握的对象产生兴趣 ,就会以愉快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去接近它、研究它 ,从而提高效果。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