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建立人民监督体系是我们党执政后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新的重大课题。建立人民监督体系与党的群众路线具有充分的理论一致性 ;党执政后地位、权力构架、目标任务的变化增强了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建立人民监督体系的紧迫性 ;必须把完善和发展人民监督体系作为党执政后贯彻群众路线的重点和难点来抓。  相似文献   

2.
从“两个务必”的话语论断到“三个务必”的经典论断,二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变”与“不变”的统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变”,是依据我们党执政所处时代、执政面临形势、执政回答“考题”等不同问题的创新性发展;“不变”的是二者都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更好地保持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政治本色。全面把握“两个务必”与“三个务必”及其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党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是新世纪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三个代表”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执政提供了理论武器、精神支柱和新的行动纲领 ;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在坚如磐石的时代基石上 ;抓住了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本质问题 ,因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根本要求和根本途经。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揭示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建设党 ,贯穿的精神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 ,与时俱进地站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前列 ;“三个代表”是党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 ,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保证 ;“三个代表”提出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时代任务 ;“三个代表”体现了党从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 ,从受封锁到全面改革开放两大转变的需要 ;“三个代表”是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根本上解决好“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协调和处理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促进党群关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围绕"党怎么执政,如何执政"等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努力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党建理论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他关于党的执政的原则、思路、方法,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有效地指导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周恩来关于党的执政思想可以概括为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宗旨,抓好党的自身建设是党执政的关键环节,发展经济是党的执政基础,加强政治建设是党执政的核心内容,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党执政的重要方面,等等。研究周恩来关于党的执政思想,对于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这一执政党建设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涵盖了党的政治建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我们党探索执政规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其中,关于党的先进性方面的一些重要论述,具有典型的时代性和创造性,回答了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为什么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什么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怎样保持党的先进性等重大问题.这些论述继承和完善了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和邓小平的党建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8.
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与发展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执政理念转化为执政实践的关键,它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发展创新的论析可以发现: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革命建设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当今要继续执好政,关键在于执政方式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时代、环境和任务的变化,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董必武提出在执政体制上完备人民民主政权建设和明确党政关系,执政方式上"依法办事",加强统一战线、实践党的宗旨、以生产为中心扩大执政基础和利用执政资源,提高执政水平等,对当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建设,由此而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执政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统一战线与执政党的政治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进行政治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一项基本职能。在执政党现有的诸多政治整合资源中,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资源。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加剧,执政党面临着空前复杂、急迫的政治整合任务。为此,执政党应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整合功能,更好地实现对社会的政治整合,从而进一步巩固其执政基础与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2.
列宁晚期政治文明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同时反映了时代要求和特殊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了包括法制、监督、执政党建设、党政关系和体制改革等内容在内的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初步建构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列宁晚期的政治文明思想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家权力的执政方式经历了众多变化,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关系的角度分析党的执政方式,可以把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变迁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以前、改革开放以后。面对新的国内外形势,从国家、政党、社会三者“应然”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调整执政方式,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轨道上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各国政党的执政模式不同,其性质、信仰、纲领、执政理念和社会基础千差万别,但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一些共同规律。从1980—1990年代,世界各国政党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在挑战面前,各国政党加快了改革调整的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治党治国模式。各国政党改革调整的着力点包括:自身的组织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化建设,改变执政体制,重新审视党群关系。世界各国政党党内民主化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从法哲学的视角看,这一理念体现政治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其逻辑起点是民主政治的完善。其落实的关键在于行政依法与保障机制的建立,而权力的实施得到监督是依法执政的切实保障。显然,这一过程正是政治民主化的逐步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6.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文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这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农村党支部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提出了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主张在训政时期实行"以党治国"。1928年,中国国民党开始做"以党治国"方面的工作。国民党在大陆的"以党治国"实践是失败的,它没有使中国经过党治走上宪治之路。国民党"以党治国"实践的失败,既有军政时期的任务没有完成的客观原因,也有国民党政权制度化水平低、国民党本身和孙中山"以党治国"理论预设方面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是政府管理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治理”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逐渐从极权统治走向法治,从“善政”走向“善治”,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重大创新,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体现了平等、人权、秩序、效益的价值。依法执政是政治宣言,更是一种体现现代政治文明的施政原则与行为规范。执政党不仅要转变执政理念,增强依法执政意识,而且要把执政程序法制化,追究执政过程中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实现依法执政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要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 ,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指示 ,该文阐述了我们党现行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成因及历史变革 ;论述了在新形势下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基本思路 :应巩固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 ;要理顺党政之间的关系 ,创建党政关系法律化、制度化的新格局 ;应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推进政治体制不断创新 ;要改革党内决策和选用人制度 ,实现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 ;应健全党内外相联系的监督机制 ,建立新型的权力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