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物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这个原理目前正在西方一些文化较发达国家的文学界得到充分的承认和重视。比较文学已在西方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文学的研究工作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西方文化较发达的国家都有了比较文学学会。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的著名大学均有比较文学的系科和研究生班。1956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成立之后,先后在意大利、美国、匈牙利、南斯拉夫、法国、加拿大等国召开了每三年一次的有关比较文学的国际学术会议。今年8月,将在美国召开第十届国际比较文学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中的繁荣与危机趋于同步的状况,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点,应从其自身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去考察,应从其生长的中国文学土壤里寻找它的“根”,应该立足于当今文学批评、文学思潮多元走向的现实。文章从上述方面重新审视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历程、现状和自身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摆脱目前的“困惑”,从新方法的尝试转入系统理论的建构,力求在观念上有一个新飞跃:一是必须突破单纯的文学批评的模式,摆脱文艺理论的依附关系;二是必须注重中国文学史独特性、开放性、多样性的研究,为中国比较文学提供自己的活动场所和试验基地;三是应该注意把握一种动态的、主体的、时空交叉的理论形态和构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 兴学科,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短短几年的成就,令海外 学术界为之侧目,称之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或复兴。 1985年8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LA)第 十一届大会上,巴黎大学教授艾金伯勒(Rene Etiemble) 作了题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复兴”的学术报告。他列举 我国大陆比较文学的成就,引用了大量数据介绍近五年 来在教学、研究、学术团体、出版物等方面的进展,博 得了各国学者的热烈欢迎。 多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界一直注视、期待着中国, “中国──这个姗姗来迟者──在比较文学里又应扮…  相似文献   

4.
据法国《综合评论》杂志1991年第1期报道,法国将于1992年5月22—23日在法国的昂热举办主题为“从西方向整个欧洲传播的西欧之声”国际讨论会。由法国文学、语言和人文科学院主办的这次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国际讨论会将研讨法国的西方文学结构和迟早将引起人们注意的精神领域的存在和产生于欧洲或类似欧洲各地的呼声的存  相似文献   

5.
一以比较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本是鲁迅早在本世纪初就注意过的。他甚至把唤起清醒的比较意识作为复苏民族精神的前提,说:“意者欲扬宗邦之真大,首在审己,亦必知人,比较既周,爰生自觉。”①正是借助于同近代欧洲浪漫派文学的对比,鲁迅看出了中国古代文学有轻软柔弱之弊。自然鲁迅当时并不知道比较方法已经在西方推动文学研究形成了新的领域,但说他是中国最早注意以比较思维方式理解文学现象的先驱者之一,实不为过。只是因为时时处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多从内容倾向上看待鲁迅的文学观念,所以他在分析文学时倡导的比较方法,便相对地被忽视了。事过半个多世纪之后,当中国又一次面向世界开放的时候,人们重新对比较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近些年来,中国文学界不仅热心回顾鲁迅等先驱者运用比较方法开拓文学研究领域的历史教益,并进而着手以自觉的比较思维方式分析古今中外的文学现象。一个文学研究的新学科正在生机盎然地孕育和成长。但目前,国外的比较文学已经迈过了法国的“影响研究”、美国的“平行研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鲁迅与日本文学的关系为例,结合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在东方的传播和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实际,论述了文学在不同国度与民族发展与传播中时空统一性的理论问题。其要点是:(1)论述了鲁迅在中国近代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对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的理论主张;(2)对文学研究思维方法由古代到近代演化的宏观考察和鲁迅以日本文学为桥梁横向移植西方文学有益经验的一些观点;(3)探讨了文学流播中时空统一性的“外在”形态与“内在”层次的区别。只有科学地揭示和阐发其“内在”依据,文学“外在”关系中的时空统一性才能建立在完全真实、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既有“比较的”文学史,也有“比较文学的”史,二者既相对独立,又互通有无.本文认为,“比较的”文学史和“比较文学的”史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前者是文学史,后者是学科史.“比较的”文学史是用比较的理念、视角和方法撰写的文学史,而“比较文学的”史则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发展繁荣的历史.前者的研究对象是文学,后者的研究对象是学科.前者的理念既可用作外国文学史,也可用作本土文学史.后者却只能是比较文学这门学科自身从孕育到产生再到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在法、美学派创立的理论基础上创立的,它是标志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对比较文学研究以及在译学界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取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西风颂》和《鲁拜集》作为案例,以变异学理论来分析郭译中所体现出的变异,透视出异质文学在"本土"文学中的接受与变异。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文学艺术中有一种流派称为“象征主义”。它兴起于十九世纪末叶,盛行于二十世纪中叶。这个文学艺术流派起源于法国。一八八六年九月十八日法国有一个叫让·莫雷(1856——1916)的诗人在《费加罗报》的文学增刊上发表了一篇宣言,首创了“象征主义”这个名称。“缘征主义”是对自然主义的一种反动,主张描写精神生活,追求内心世界的“极度真实”。实践这一宣言的中坚  相似文献   

10.
法国“新史学”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新史学”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法国刊物上,今天在这里的历史学家中间很少有人怀疑这个事实:在法国已形成了“新史学”。法国“新史学”到底是什么?这个关于人类社会及其演变的理论,它的实质是什么?充分地和全面地探讨这些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现在我们只着重谈谈这个课题的几个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中国比较文学已走向世界,并引起国际同仁的瞩目;世界比较文学走向中国,那是新文化运动到三十年代。这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十分有利于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成,同时,国际比较文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上篇:中国比较文学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比较文学古已有之。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交流、互补和融合,形成了中国古代的比较文学渊源。南北文学的交流具有突出特点。南北文学比较,是一种普遍的和有意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学科定位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一直是中外学术界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在文学全球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学必定要通过"相互依存"的前提来达到"共同发展"之目的是考虑这一问题的前提。此外,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传统的继承和扬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研究视角;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互补关系;多重跨越,尤其是跨文化与跨学科是比较文学的显著特征;中西比较文学的对话是新世纪比较文学的热点。将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予以考虑,可以得出定论:比较文学是当今文学研究中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一门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4.
中法战争与云南和黑旗军的关系是极其密切而不可分割的,它表现在当时战争中人们所谓的“移刘团而通道路”这个问题上面。所谓“刘团”,指的是我国民族英雄刘永福所领导的中国人民武装部队——黑旗军;所谓“滇路”,则指的是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我国云南的“红河路线的问题”。不“通滇路,”则法国侵略者无从侵入云南,不“移刘团”,则他们就不可能“通滇路;”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移刘团而通滇路”的问题在前后绵延了十二年之久的中法战争过程中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关键问题,战争的发生,发展和解决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来进行的。为了认识它的重要意义,我们在这里提出三个问题来作进一步的探讨。它们是1873年底云南面临的危机、第一次纸桥之战的历史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中法战争爆发时间和分期等问题。现就这几个问题提出一点个人看法,以供讨论,不当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对"什么是比较文学"这一关乎比较文学存在依据的重要命题,韦斯坦因超越了重视考证的法国学派和眼界宽泛的美国学派之间的争辩,采取了一种中间路线,他从辨析定义出发,主张回溯比较文学学科史,融合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研究之长而避其短.韦斯坦因尝试将比较文学这样一个开放的学科纳入一个科学体系,这种比较文学"中道"折射出其健康、公允、开放的思维方式,彰显了其远见及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王晓平所谓日中比较文学,是指日本学者以日本文学为出发点、以日中两国文学为对象的比较文学研究。这自然属于日本学术的范畴。它与中国学者以中国文学为出发点的相同对象的中日比较文学相比,由于立场、出发点、视角、方法的差...  相似文献   

17.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 ,无论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抑或中国现代文学 ,“私小说”都是一个难以忽略的话题。1这首先是因为 ,“私小说”是近代以来日本文学中最独特的样式 ,它所表现出来的诸种特征直接联系着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个性。在这个意义上说 ,理解“私小说”不仅是认识日本的文学而且是理解日本文化、日本民族的精神结构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 ,众所周知 ,中国现代文学的 3 0年历史与日本社会、文化、文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而其中“私小说”和“普罗文学”尤其引人注目。 2 0世纪 2 0年代 ,以“私小说”为主的日本近代文学 ,极大地影响了一代留…  相似文献   

19.
蓝色,或许是女性文学的象征。蓝色第一次与女性文学结缘是由于法国朗布耶侯爵夫人于1610年在私宅“蓝屋”举办了沙龙。在那个法国女性辉煌的时代,沙龙成风。几乎整个法国的上流社会人士和文学艺术家都做过法国贵妇人主持的沙龙的座上客,他们在“女王”们的招待下谈...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无比恢宏的气度和过人的胆识作出以“一国两制”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战略决策。重温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联系今天的世界大势,更倍觉这一伟大战略决策的时代意义。 一、“一国两制”顺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潮流 “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完整的构想,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之后,首先由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他在谈到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时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