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假说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兼评波普尔的假说观□葛恒云“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①假说在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假说是建立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是从未知世界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和必经之路,假说具有桥梁作用。只有经过光的粒子说...  相似文献   

2.
科学假说虽是根据已有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 ,但近代科学发展史以其雄辩的事实证明了19世纪末叶恩格斯“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 ,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①的著名论断。由此科学界无不关注形成科学假说思维问题的研究 ,试图建立一种形成科学假说的思维模式 ,但因没有跳出传统逻辑固定形式结构的窠臼 ,迄今未能成型。笔者认为 ,形成科学假说的思维活动尽管包含着多种逻辑方法的的应用 ,但主要是应用逻辑推理 ,并且这种逻辑推理不仅是静态的 ,而且是动态的 ,甚至其基本特性体现为动态的逻辑推理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3.
科学假说是科学发现的一个极重要的方法,随着现代科技和科研蓬勃发展,正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因此,研究科学假说的检验是十分必要的。科学假说检验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我们通过检验科学假说这种形式,不断提出彼此观点相反的解释性理论。究竟哪一个是真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在实践中检验才能最终发现真理。一般说来,对科学假说全面严格检验是在假说刚建立之时及其后面相当长时间内。这就是说,科学假说形成之后,还必须把主观认识见诸于客观实际,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给予检验是否成为真理。正如毛泽东所说…  相似文献   

4.
<正> 科学假说是科学发现的一个极重要的方法。随着现代科技和科研手段的发展,作为方法的假说,正日益显出它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这个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只是抛砖引玉,谈谈科学假说的标准、结构、验证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简单性—复杂性是理论知识体系客观具有的属性。实际上,任何理论都只能以简单或复杂的方式。形式和状态存在。在科学理论建构过程中,科学家根据知识体系的这种客观属性,进行简单性方面的追求。于是,便形成一种方法论原则—知识的简单性原则。我们在这里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研究知识的简单性及其在人的认识和科学理论建构过程中的作用。简单性的要求是现代理论自然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之一,同时,又注意到它在选择科学理论或假说过程中的启发意义。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与简单性的关系科学史实证明,任何理论建构都必能要追求真理性和简单性两个方面。一个真理性理论,如果缺乏形式方面的简单性,就不可能是一个好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科学假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又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必经途径,也是科学研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科学假说经过科学事实和科学实验的检验后能够上升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又将不断地接受新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假说的挑战和质疑。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着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科学假说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导向性的作用,方法论的特性和阶梯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 自然界是自然辩证法的试金石,我们认识自然界,就是认识自然界和自然界事物的辩证本性。现代自然科学证明了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辩证法的规律运动着发展着,也日益证明“恰好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是“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自然科学的哲学。”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发展究竟起那些重要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假说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维形式是人的认识达到真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由问题引发假说,阐述假说形成的理论,即假说硬核和保护带构成,并进一步阐明假说在科研和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议悖论     
所谓悖论,实质上是指逻辑矛盾。悖论的出现在人类认识史上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悖论作为一种揭露矛盾的方法,无论对哲学或自然科学的发展,还是对认识的深化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它,有利于认识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和第3期围绕着"按劳分配"是一种假说"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也就以下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不能说"是假说就不能实现".所谓"假说",就是对未来未经实践证实的某种现象的设想.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和社会科学领域.在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以前,社会主义就是一种假说.社会主义假说的创始者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其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设想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的物质基础.当马克思完成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又找到了已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工人  相似文献   

11.
假说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江 《江汉论坛》2003,(2):77-79
假说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先导,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科学假说就没有科学真理,任何科学理论的首次提出,与其说是一种创新的认识,倒不如说是一种假说更为确切。假说有一般假说与个别假说之分,一般假说是指一定时期中人类所有假说的总和,具有普遍性;个别假说是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具有特殊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完善,既是对立的又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科学方法万能”是科学主义的核心命题,也是始终贯穿中国现代科学主义思潮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一条红线。尽管当年科学主义者倡言“科学方法万能”对中国的学术发展起到了矫正方向、拓展方法和提高方法意识等积极作用,但说到底,“科学方法万能”乃是一个错误命题,因而给中国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多方面严重的消极作用。这些消极作用突出了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领域中应用限度问题的迫切性和尖锐性。原则上说,自然科学方法适用于一切求真活动,在人文、社会科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天地,但推广应用时应根据人文、社会现象的特点,对其适当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和变通。  相似文献   

13.
<正> 历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都把自然科学放在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来讲.其实,这个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自然科学不属于社会意识,不应当把它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自然科学和社会意识,从意识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关系问题上来讲,它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领域,各自有着不同的对象、内容和性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来没有把自然科学列为社会意识,看作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自然科学和社会意识是不同的,说:"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识方法以及对科学的发展进行预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是一种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恩格斯多少年来,按劳分配被看成社会主义的分配规律,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其实,按劳分配理论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预测未来社会时所作的科学假说,是理论上的论证和逻辑上的推导.这一假说有其赖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而马克思对这些条件的构想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实社会中不具备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些条件.一旦超越了特定的时空界限,按劳分配永远不能实现.它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哲学形式的改变和飞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在其重要哲学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有一段著名的论断:“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①。这一论断,是对以往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现代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列宁1914年预言的“二十世纪将会出现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更加强大的潮流”已被现代科学的发展所证实;科学与技术联系日益密切,传统的界限将逐渐消失;数学对科学领域的渗透,令人对其刮目相看;而以交叉学科、横向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三种主要形式出现的新兴综合科学的兴起,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曾经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对于自然科学来说,假说与它的这种密切关系。人们可以说是没有疑义的。但是,社会科学与假说有没有关系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注意并需要讨论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尚伟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撰文指出,对科学和哲学关系的研究是当代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旨在揭示科学与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相谐性规律及其表现。一、科学与哲学在发生学意义上的同源性与同流性。古希腊哲学史表明,西方哲学与科学共同脱胎于古代神话这一母体,因而是同源的。哲学与科学在其早期发展中都以外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认识对象,都以概念为最基本的认识工具,都以系统的理论形式来表达,因而又表现出同流性的特征。二、科学的分化与近代机械论主导下的科学和哲学。15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开始从哲…  相似文献   

20.
试论自然科学方法向社会科学研究的渗透郑若玲研究方法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实质性前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虽然都称为科学,但由于两者研究对象和各自特点不同,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使得人们难以用一致的标准评鉴其研究成果。就人类的认识史来说,人对自己生活于其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