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和华中局指示精神,一九四二年九月,中共盐阜区党委成立了以区党委书记刘彬为首的盐阜区整风学习总委员会,领导全区整风运动。十月,总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研究全区整风运动的任务要求、组织领导、计划安排等问题。接着盐阜军区、各县相继成立了整风学习分会,各单位也组织了以党组织负责人为首的整风学习领导机构。新四军第三师全师整风学习由师政治部负责领导,师直和各旅团分别成立了整风学习委员会。经  相似文献   

2.
华中党校于一九四一年四月在苏北盐城创建,它是在刘少奇(当时先后任中原局和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和新四军军分会书记)的首先提议和直接过问下筹办起来的。华中党校成立后,刘少奇亲任党校校长,多次为党校的学员授课,使华中党校成为我们党的历史上对广大党员、特别是干部党员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的极具特色的大课堂,它不仅适应了  相似文献   

3.
曹晋杰 《中华魂》2008,(11):12-14
在那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刘少奇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于1940年10月31日。从皖东来到盐阜区东沟。直到1942年3月19日从羊寨离开盐阜区回延安,前后同盐阜区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战斗了1年4个月零20天。当时的盐阜区,是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刘少奇担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坚定的革命立场,卓越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九年冬,刘少奇率领中原局进入华中敌后。一九四○年十月,经皖东抵达苏北,与陈毅等会合,共同领导华中的敌后斗争。他先后兼任了华中总指挥部的政治委员、新四军新军部的政治委员、华中局(中原局与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书记等职,一九四二年三月奉令回延安,离开苏北。在这期间,他同陈毅等一起,领导开创了苏中、盐阜、淮海、淮南、淮北、苏南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在开创和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他用了极大的精力,以盐阜区为点,领导和指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年十月,盐阜抗日根据地开辟,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一九四一年一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了军部,接着,华中局又在盐城建立。陈毅同志在盐阜区工作了两年多时间。在党中央和华中局的领导下,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奋战大江南北,坚持敌后抗战,为巩固华中根据地,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纪路主要记叙陈毅同志在盐阜区的一些活动,供研究苏北抗战史作参考。一九四○年十月十日北上的新四军陈毅部队与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队在盐城以南的白驹胜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刘少奇赴华中任华中局书记、华中部队总指挥部政治委员、新四军政治委员,对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华中军事力量卓有建树。他建立巩固的华中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的韬略思想与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王船山的战争战略指导艺术有明显的学脉相承之处。  相似文献   

7.
在第二次反共高潮中,一九四一年一月七日,蒋介石一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妄图从此进一步消灭新四军和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及时揭穿了国民党顽固派的阴谋,粉碎了他们的军事进攻,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整并扩大了新四军的主力。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在苏北盐城重建了新四军军部。一九四一年五月刘少奇任书记的华中局也在盐城组成。对这一段极为重要的我党我军的史绩,《盐城师专学报》从创刊起,在《地方文史》栏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为了深入、系统、全面地研究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历史,盐城师专以马列室为主成立了科研组织。《盐城师专学报》从本期起新辟《新四军在苏北》专栏,重点刊发这方面的文章。当时华中局所属区域包括上海、江苏、安徽、湖北的大部和河南、浙江的部分,新四军也活动于以上地域,范围很广。为了保持这一栏的地区特色,与本专栏无关的文章一般不予编发;少数有价值的论文,将酌情采用。  相似文献   

8.
1941年7月,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和伪军共1.7万余人,疯狂"扫荡"以盐城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企图围歼中共华中局和新四军领导机关。7月10日,新四军军部撤离盐城转移到阜宁。7月22日,日军进占盐城。为保存军事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在一九三九年九月到一九四二年三月期间,先后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新四军八路军华中总指挥部政治委员、重建军部后的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等身份,领导华中党的工作。这一时期,他根据华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正确路线,巩固和扩大了华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坚持华中长期敌后斗争,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对华中占领区的统治,消灭该地区内的新四军,1941年7月至1944年底,日汪在江苏大部分地区掀起了罪恶的“清乡”活动。针对日汪掀起的“清乡”活动,活跃在江苏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在中共中央及华中局的领导下,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与群众动员紧密结合在一起,积极展开反“清乡”运动,最终赢得了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38年底中共中央做出发展华中的决策后,皖南和江南的战略地位开始下降,华中逐渐成为新四军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为此,皖南新四军必须北移以作支援。而国民党政府以中央政府的身份迭次发出命令,必欲将中共军队驱逐出华中。国共在华中,尤其是苏北的冲突日渐激烈。《中央提示案》和“皓电”发出后,中共中央并未屈服于国民党的压力,相反加紧发展华中,并要皖南方面做好北移准备,试图以此让步缓解双方矛盾。但就在中共试图缓和国共关系之时,苏北的曹甸战斗却使双方更形紧张,也使皖南新四军直接北渡长江成为其唯一选择。就在皖南新四军北移途中,皖南事变发生了。  相似文献   

12.
官运局作为清末盐政运销体系中的重要机构,学界对之缺乏深入研究。官运局是省一级的盐政机构,其机构设置以全省盐务总局为中心扩散至地方,采取官运商销模式管理盐政。其设立酝酿于山东,光绪三年正式成立于四川,在四川总督丁宝桢的管理整顿之下颇有成效。光绪三十四年起东北吉林、黑龙江两省办理盐务官运。吉林采取官运商销之法,黑龙江则商销与官销并行。其他省区也有官运设局办理之法。官运局对清末盐政改革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确保百姓食盐供应、增加赋税收入和疏通河运等方面,但也存在诸如捐局林立、官商勾结中饱私囊等弊端。  相似文献   

13.
以“志在富民”为己任的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运用社会学的方法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在中部地区“行行重行行”,探讨中部崛起之路,提出了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见解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传承,沿着他中部崛起研究之路走下去。在费孝通看来,中部崛起不仅要使中部地区脱贫致富,赶上东部地区的发展,而且关乎东西部的发展。费孝通强调,中部崛起的基石就是要“从农业中长出工业来”。加强区域协作,为中部崛起注入强大的动力。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和京九铁路经济走廊的建设是中部腾飞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规定,全国高等院校将开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本文从设置这门课的重要性,这门课建设与其学科建设的关系,以及课程的主题、逻辑主线、内容结构框架、核心内容、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等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初步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汉市的发展战略和武汉市的战略地位定位几经变迁,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以后才被中央定格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笔者以为武汉市必须以中部地区重要战略支点理论为指导,密切与武汉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分工协作联系,创新发展战略,并且主动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会中心城市主要通过贸易手段建立协调发展机制,才能够承担起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6.
膨胀试验作为单井吞吐工艺试验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在油田注气混相与非混相驱试验中已得到应用。目前对不同种类气体注入对原油相态影响国内外虽作了些分析和研究,但针对同一种流体究竟那种注入气体较好,还研究得不多。首先对CO2注入时原油膨胀试验和未注气时的常规PVT数据进行模拟后,对CO2、N2、CH4和烟道气四种不同的注入气体进行了模拟研究,给出了在不同种类气体注入时原油的膨胀系数和泡点压力的影响,同时对混合气体的注入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各种气体在单井吞吐试验对地层流体的适应性,对其优缺点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世界高速铁路看中国,中国高速铁路看东部(长三角),东部铁路的率先发展,对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具有路网整体性、系统联动性、客流组织的动态多样性、服务的可靠性、管理的严格性等特征,其运营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世界首屈一指,特色显著。根据长三角地区对高速铁路运营管理进行的大量探索和实践,要实现高速铁路运营管理"安全、优质、高效、畅通"的目标,必须构建高速铁路运营综合管理体系。为此,应以市场为中心,基于大数据、智能化设计高速铁路产品,创建"互联网+"高速铁路服务,创建以"调度指挥、施工维修、行车作业、设备维护"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营组织管理模式,强化以"协同"为核心的高速铁路安全应急管理。长三角高速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可以为我国高速铁路在运营管理规范、运力资源配置优化、运营安全保障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50-1952年,华东新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华东新区土改与北方老区土改相比显示出政策水平相对高一些的特点。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中共中央华东局所采取的土改方针及处理地主阶级和与土地有关的工商业者的土地财产、保存富农经济、划分阶级成分、土改干部必须遵循的纪律、发展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是华东新区土改得以顺利推进和胜利结束的中心环节。当时,饶漱石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新区土改是在他的领导下进行的。饶漱石在制定华东新区土改的方针政策措施和领导华东新区土改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饶漱石后来在“高饶反党联盟”事件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中共中央对饶漱石所犯错误的处理是正确的,但饶漱石在领导华东新区土改中的贡献应该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中东史在我国年轻的世界史学科中是更为年轻的学科,我国学者对中东史的真正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至今已走过五十余年的历程。期间既有势头良好的开局起步阶段,也有"文革"十年浩劫的严重摧残时期,更有改革开放后阔步前进的喜人发展局面。从学术史的视角对五十年来中东史的研究历程进行一番梳理,肯定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找出尚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推动中东史乃至中东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程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思路;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