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道德内化的特点及其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泰来 《云梦学刊》2006,27(3):74-77
道德内化是社会道德通过个体的自我意识转化为个体道德的过程,具有他律性和自律性相统一、稳定性和可变性相统一、共同性和差异性相统一以及阶段性和整体性相统一的特点。据此,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当注意优化外部的道德环境,完善公民自身的内环境和坚持针对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给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性的:优势与难题同时存在。这种双重性影响,源于互联网时代的基本特征上衍生出的一系列矛盾: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多元性与一元性的矛盾、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自由性与约束性的矛盾、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矛盾、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公务员地位的重要性和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务员道德具有他律性的特点。重视公务员道德的他律性 ,实行公务员道德规范制度化 ,是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由于他律性道德规范存在局限性 ,应该加强对公务员的道德教育 ,提高公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其自律能力 ,实现公务员道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朱熹与康德作为中西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道德的思考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把人的道德性作为人的根本,都以二分对立的方式展开思路,从而使各自的道德体系都呈现出分裂、对立的形态。这种相似性恰恰反映出二者的差异性,朱熹追求的主要是他律性的自由,康德追求的是人的彻底自律性的自由,这种不同也是中西哲学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我们怎样进行道德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葛晨虹 《齐鲁学刊》2001,20(3):27-33
几乎任何一种道德规范都是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由此可论定:“合于道德”同“出于道德”的行为都具有道德价值,在对这些行为进行道德评价时,合于道德的效果,出于道德的动机,都是评价根据中的要素。然而自觉主动地出于道德而行动,比消极被动地合于道德而行动,更能体现出道德特有的自律性质,因而更具有道德价值。作为体现着道德特殊性质,决定着评价对象的道德价值程度的评价根据,应把是否出于道德动机视为评价根据系统中根本的、主导方面的、第一性的质,而把不自觉地、被动地仅仅客观上合于道德的行为效果视为从属的、第二性的质。用系统论的语言概括就是,动机的系统质高于效果的系统质。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经历了由外到内又由内到外的两度转向。从学理逻辑上来看:语言学转向是向内转的重要动力,话语理论则是诱发其向外转的强大磁场。前者使得人们注重内部研究,强调文学的自律性;后者使人们再次瞩目于外部研究,重申文学的他律性。两度转向后,文艺研究界开始注重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和谐。  相似文献   

7.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7,20(1):94-98
在我的道德处于社会性解构之道德境遇中,道德他律是社会道德重建的基本方式。道德他律的存在主体是国家,实践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担当起道德他律的社会重任,其前提是政府要成为道德的政府并获得其道德的形象和引导力量。这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在普遍人道、平等、公正的政治原则和政府道德优先的道德原则基础上,严格遵循权力分散、制约、均衡的权力分配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8.
王海明 《东岳论丛》2000,21(3):95-98
道德与法一样,就其自身来说,不过是对人的某些欲望和自由的压抑、侵犯,因而是一种害和恶;就其结果来说,却能够防止更大的害或恶(社会的崩溃)和求得更大的利或善(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净余额为善的恶,因而是必要的恶。于是,道德的起源与目的只能是他律的。道德起源于道德之外的他物:经济和科教;目的在于保障道德之外的他物:经济和科教的存在发展。  相似文献   

9.
道德义务长期以来一直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各个时代思想家争论和探讨的基本问题之一.道德义务作为一种被意识到了的道德责任,它既不是来自上帝和神的启示,也不是来自人的善良和自然本能的需要,而是来源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来源于社会进步的必然性以及人对这种进步的必然性的认识.道德义务具有自律性、非功利性、选择性和强制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等特征.相对于政治义务、法律义务可以由国家以政策、法律的形式强制实施而言,道德义务的实现则必须依赖于个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高度的道德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道德建设中,如何解决社会主义道德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仁爱”为中华传统道德第一德,它是对他人的一种同情与关切、爱的感情与义务,其伦理精神本质可包含:(1)“仁者人也”的社会角色意识;(2)“仁者爱人”的他人意识;(3)“忠恕之道”的人己义务意识;(4)“克己复礼”的社会责任意识;(5)“天下为公”的奉献意识。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仁爱”与为人民服务两者产生的社会历史特点、阶级基础、理论基础都是有差别的,尽管如此,二者还是有共通之处的,这表现在:第一、都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行为原则;第二、都包含整体主义、利他意识的崇高价值取向;第三、两者都强调社会义务、责任意识。两者互相转化结合,既使为人民服务耸立在“仁爱”之深厚的民族传统道德基础之上,又使“仁爱”升华并具备为人民服务的现代形态,这将有益于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他律与权力约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祥 《东岳论丛》2004,25(2):135-138
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 ,道德自律仍未真正形成。强化道德他律对权力的约束 ,不仅是新时期权力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也是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我们有必要理解道德的他律性及其在现阶段对于权力约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法律与道德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法律与道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在功能上相互支持,实施中相互配合,内容上相互吸收。同时,两者的调节范围不同,依靠力量各异,控制的重点有别。法德并济,能够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社会治理事后惩处与事先预防的统一,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的统一,低成本与高效率的统一,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统一,社会整体环境净化与个体道德境界提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民族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注全球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艺术,保护本土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艺术传承,就是艺术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必然受到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影响。故而传承成为民族艺术自身特色存在、延续和发展的前提。传承不是传统艺术的临摹和单纯的复制,而是传统艺术的不断更新和重建,使中国文化及艺术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同时,渗透着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和气质。  相似文献   

15.
康德是西方伦理学史上著名的义务论者。他以义务为中心建立了自己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并试图以此给道德立法。按照康德的说法,只有纯粹出于义务的动机,方能保证行为本身的纯粹道德性。在多种动机存在的情况下,这种纯粹出于义务的动机又是如何在诸多动机之中规定我们行为的道德价值,目前尚存在诸多争论和质疑。  相似文献   

16.
比较文学已走过了一百多年,但比较文学的“比较”内涵依然没有得到有说服力的梳理或界定,其中的主要根源是传统研究的“总体论”取向.通过开辟一种有别于传统研究的路径,即“个体论”取向,依据“观念”与“方法”的关联性(即两者之间的相生性与疏离性),可将“比较”分为“他律性比较”与“自律性比较”.“他律性比较”是指与“观念”相生的“比较”;“自律性比较”是指与“观念”疏离的“比较”.对“两个比较”的揭示,使比较文学的“比较”内涵得到一次学理性的朗照.  相似文献   

17.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18.
直面今天中国的社会道德状况,只要不持偏见,确实不尽如人意:见死不救,见义不为的现象屡见不鲜,各种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几乎人人都有被坑蒙拐骗的经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代价,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窃以为要从中国人道德行为上的特点寻找原因。中国人在道德行为上最本质的特点是:具有他律性,而缺乏自律。自律和他律原本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伦理学用语。根据《辞海》的定义,自律指不受外界的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根据自己的"良心",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制定的伦理原则;他律指依据…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责任和义务的问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现代社会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的必要理论前提。公共管理体系中的责任和义务包含着行政的、法律的、道德的三重责任和义务 ,是由这三重责任和义务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行政的、法律的、道德的责任和义务的根据不同 ,因而在性质上也是不同的。对于公共管理活动而言 ,行政的、法律的责任和义务都需要转化为道德的责任和义务。公共管理者对道德责任和义务的承当 ,是其政治运行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获得普遍信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论道德义务冲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道德义务冲突涂可国道德冲突作为与分配冲突、经济冲突和文化冲突等同一系列的社会冲突的重要层面和伦理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道德选择理论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可是作为同道德冲突紧密相关的道德义务冲突(以下均简称义务冲突)却遭受冷遇,成为伦理学的一个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