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闲聊是个体最为惯常的行为,网络闲聊之所以兴盛主要是因为:一、网络能提供极为广阔的安全交流空间,人们可以和网友尽情沟通,体会无拘无束的感觉。二、网络造就了一个安全宣泄情感、放纵冲动的场所,令人放纵感情,忘却现实。三、网络闲聊超越空间界限,使得时间得到延伸和浓缩,增加闲聊方便性。相对于面对面的闲聊行为,网络聊天带给人们的情感发泄将更加彻底。个体可以在网络闲聊或者网络游戏中寻找归属感,完成成就和控制的需要。然而,我们要正确看待网络闲聊的问题,个人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这种闲聊,但是当人们沉迷其中时,就会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2.
主体既是现实存在,也是心理存在.网络的虚拟性,造就了虚拟主体.它可能按照"理想原则"建构,也可能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网络交往充满了悖论,一方面有对欲望的宣泄;另一方面,有对理想的抒写.网络的虚拟性释放了人的本真性,按照本真性进行交往,就是我们所说的虚拟主体间性.它是一个矛盾场,一个过渡场.一方面存在向艺术交往过渡的可能;另一方面,让人降格为欲望符号,互为客体,以他人为地狱,导致交往的单向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社交为基础的“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都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网民成为网络媒体的主体.网络成为社会民声民意集散地,当公共事件发生时,网民会通过自媒体进行意见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由此形成一些在网络上受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本文试图从自媒体的角度探究网络热点事件的形成的基础,探索网络热点事件产生和传播的因素和规律.  相似文献   

4.
突发灾难事件的舆论会成井喷状爆发,在事件发生后的不同阶段,舆论关注点会有不同。新的舆论议题不断出现,但持久度并不高,其主流是网民的情绪表达,其中也兼有理性的思考。社会化媒体在突发灾难事件中承担信息传播和情感宣泄的功能,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舆情的管理中,要让社会化媒体成为信息传播和情感宣泄的通道,理性看待灾难事件中的网络动员,并重点关注舆情中变数较大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张炳兰 《南都学坛》2012,32(6):106-109
大学生通过网络恶搞经典名著诗词、标志性图像、英雄模范人物和主旋律影视,实现嘲弄、讥讽、张扬、宣泄、自娱的目的。网络恶搞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负面讲导致大学生道德价值认知错位、道德价值标准判断偏离、道德价值评价模糊,影响其道德价值取向的正确选择。因此高校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能力,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提高网络技术和监管水平,搭建网络道德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体”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值得进一步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评价理论注重的是评价性语言手段,通常说话者或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手段来表达某种价值立场.“网络体”是网民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用评价理论系统地分析“网络体”中的“评价资源”,可以深入地理解“网络体”所反映的情感、态度与立场.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主在中国的功能及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现实背景下,网络提供了新的民主方式,激活了民主的元素,重新释放了受到压抑的民主参与热情,重塑了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发挥了政治输入和反馈、政治监督和纠错、政治宣泄和矛盾缓冲等功能.但网络民主功能发挥受现实政治的对接和容纳程度的影响;网络的"群体极化"和"协同过滤"带来的信息窄化和情绪的极端化影响及网络的隐蔽性和离散型带来的非理性参与行为的负面效应将影响网络民主功能的发挥:网络民主参与主体的结构性限制亦影响网络民主的深度和广度.网络民主的功能发挥取决与政府和公民是否能够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肉搜索已成为网络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它的兴起首先是由于Web2.0技术的发展为网民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实现了网络信息的海量化发展;其次是由沉默的螺旋所形成的舆论氛围吸引了大量网民的参加.人肉搜索的特点在于它体现了一种庶民"狂欢",在道德面纱的遮掩下广大网民通过人肉搜索不仅满足了多种心理诉求,同时也找到了一种群体宣泄的路径.由于人肉搜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网络负面问题及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文明的到来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式等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信息欺诈、黄色泛滥、信息安全受损、网民人格异化等网络负面问题.产生网络负面问题的伦理根源是网络自身的特点弱化了传统伦理的约束力;网络空间的道德冲突使网民陷入道德相对主义之中;网络法律和道德建设的滞后使网络负面问题有可乘之机;网民自我宣泄和自我表现的心理要求促使了网络负面问题的形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整合传统伦理资源、扬弃西方网络伦理理论、强化网民的内在道德自觉,是消除网络负面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它既有助于宣泄社会压力、对监督政府工作具有推进作用,但也因指向公权力的热点事件、敏感问题而影响到政府公信力.如何导控网络舆情,化解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提升政府公信力,是网络环境下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是积极、坦诚沟通,及时控制事态;二是引导舆论走向,重建政府信誉;三是吸取事件教训,改进政府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迅猛发展,传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网络削弱着人们的道德责任感,自由意识泛滥,道德冷漠现象产生和人际情感疏远。如何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消极作用?必须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和管理,引导入网者时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尤其是青年学生,要教育他们增强对全球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要教育入网者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因此,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网络带来了传播方式和教育形式的革命性变化,大学生网络化生存挑战着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我国高校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突出责任观,确立理论信念教育网络文化理念;创新方式方法,拓展理论信念网络文化教育平台;整合资源渠道,建立网络理想信念教育人才体系;注重传播艺术,提高网络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制定网络规范,建立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安全防犯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存款保险制度--为银行信用"筑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银行"安全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止市场化改革后的银行业危机、保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促进各银行间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法制建设、减轻政府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课件结构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的网络课件结构特点的分析,阐述应如何来设计网络课件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高等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了网络高等教育是我国目前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分析了网络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特征 ,提出了加强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内部收益率是用于项目投资分析的动态指标 ,目前已被广泛接受、应用。但对该指标的经济含义及与该指标有关的净现金流量及贴现率等概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笔者详细分析了项目评估中应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净现金流量及贴现率 ;对项目只有一个总体收益率、项目投资逐年产生收益的收益率及一个项目具有多个内部收益率的不同情况 ,分析了内部收益率的经济含义。建议采用内部收益率的评价方法时应考虑其他相关方法 ,以及应增强项目建成前后年净现金流量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迅猛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借助网络手段 ,进行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因此 ,首先要正视机遇和挑战 ,充分认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要研究特点和规律 ,切实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要转变观念和作风 ,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在开放条件下 ,国民经济核算应当遵循国民原则 ,而不是国土原则 ;遵循交易原则 ,而不是生产原则 ;计算增加值应当把固定资产消耗和原材料消耗一起扣除 ,更加注重国民生产净值的核算  相似文献   

19.
网络“热”词“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热词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他具有方言化、简洁化和模板化的特点,呈现出由关注个体向关注社会、由特定人群使用到融入全民词汇、从单一的网络语言到被传统主流媒体吸纳、从释放压力的娱乐调侃向现实生活关注的社会问题的方向演变和发展的变迁规律.网络热词具有上升为民族共同语和留在特定区域两个发展走向.研究网络热词对把握网络语言现状、丰富汉语词汇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便捷的网络媒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不计其数的网络文学充塞于网络中,这无疑对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网络自身的自由性、虚幻性特征和缺乏科学的严格规范管理,其相应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对此必须予以清醒的认识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