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朝开国、立国重视历史,以史为鉴,唐人修史遂蔚为大观。通过对初唐人史编撰者的诗歌分析,反映了唐朝史学家的浓厚的诗人气质,这是唐朝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深入了解唐朝人风貌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兴衰系乎时序,文变染乎世情。”①时代不同,文学的体裁、形式和表现的内容也就不同。因为“世情”直接影响到诗人的审美心理,而诗人的审美心理与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密切相关。 魏晋时代社会动荡,战乱相继,生存问题成了诗人们关注的普遍问题。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情感的文学,必然要反映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现实,也必然表现人在这种现实面前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裂对峙,形成了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政治的开明、经济的繁荣和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时代气氛,使诗人们惊喜、自豪,他们强烈地希望…  相似文献   

3.
清编《全唐诗》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重出互见较多,这不仅使这部诗歌总集的学术价值受到损害,而且使广大唐诗研究者在运用有关诗篇时遇到困难,还可能导致失误。因而,对《全唐诗》中一些诗人重出诗进行考辨,也是唐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初唐三位重要诗人的重出诗,在掌握有关材料的坚实基础上,逐一考察辨析,判其归属,这对推进这三位诗人诗歌的研究是有益的。文中征引资料翔实,论证充分,辨析有力,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对重出诗篇归属的判定,也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4.
清编《全唐诗》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重出互见较多,这不仅使这部诗歌总集的学术价值受到损害,而且使广大唐诗研究者在运用有关诗篇时遇到困难,还可能导致失误。因而,对《全唐诗》中一些诗人重出诗进行考辨,也是唐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初唐三位重要诗人的重出诗,在掌握有关材料的坚实基础上,逐一考察辨析,判其归属,这对推进这三位诗人诗歌的研究是有益的。文中征引资料翔实,论证充分,辨析有力,做到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对重出诗篇归属的判定,也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写作送别诗是唐代社会的普遍时尚。初唐送别诗虽不能与既独标个人风采,又表现出和谐统一特征的盛唐送别诗相媲美,但若从文学的发展演变过程观之,初唐送别诗不仅在送别传统中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和地位,而且因其以个人性情的抒发为主要文体特征,也大大促进了“性情”和“声色”相统一的诗国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初唐宏儒孔颖达等在他们所编撰的《诗》学著作《毛诗正义》中提出的“诗人救世”说.具有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第一,非君子不能作诗;第二,持人之行,使不失坠;第三,文刺前朝,意在当代;第四,反对谲谏,倡导切谏。“诗人救世”说,是初唐儒士自信的张扬,对于当时乃至其后的经学阐释与文学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诗人救世”说的提出,是《毛诗正义》、《诗》学思想的落脚点,具有重要的谏诤力量和文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初唐宏儒孔颖达等在他们所编撰的《诗》学著作《毛诗正义》中提出的诗人救世说,具有丰富而具体的理论内涵:第一,非君子不能作诗;第二,持人之行,使不失坠;第三,文刺前朝,意在当代;第四,反对谲谏,倡导切谏。诗人救世说,是初唐儒士自信的张扬,对于当时乃至其后的经学阐释与文学创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诗人救世说的提出,是《毛诗正义》、《诗》学思想的落脚点,具有重要的谏诤力量和文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诗与诗人     
在文学中,没有比诗更古老而又更年青的品种了。说它古老,是它与舞蹈和音乐出于同一本源,自从有文字出现,就诞生了诗;说它年青,是它永远与青春、激情、敏感、创造、活力联系在一起。不仅每个民族的文学创作的冲动都始于诗情的荡漾,而且对诗没有感受力和兴趣的人,对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真正妙处也难免隔膜。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比别的文学类别更纯粹、更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长恨歌》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元和元年(806),是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这首诗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长恨歌传》(陈鸿《唐人传奇小说》)。《长恨歌》和小说《长恨歌传》是相结合的,陈鸿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们年青的时候,白居易初作官,他还有个朋友叫王质夫。白居易、陈鸿和王质夫,他们三个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谈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相似文献   

10.
从五十年代起,石油诗便伴随我国石油工业的兴起而诞生并不断发展,石油诗的创作队伍也在一天天地壮大起来。 1952年,我国经济建设一开始,著名诗人李季就打起背包来到了玉门油矿,担任矿党委宣传部长。诗人长期生活在油田,写下了大量反映创业者生活的诗作,  相似文献   

11.
五、西中国吹来的风 刘惠生,玉门炼油厂职工,玉门石油管理局文学艺术协会理事,文学分会会长。他1962年就开始进行诗歌创作,“文革”中停笔,1979年重新开始写作,陆续在《十月》、《飞天》、《金城》、《绿风》、《新月》、《鹿鸣》、《芒种》、《青年诗人》、《萌芽》等三十余家报刊发表了二百余首诗作。  相似文献   

12.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初唐诗坛上著名的宫廷诗人。“沈宋”的佛理诗,是初唐佛教发展状况的一种反映。宫廷诗人的普遍人格特征决定含有佛教义理的宫廷应制诗,仍难脱离点缀升平、歌功颂圣的富贵相。人生际遇的改变,促使“沈宋”对佛道有了真正的感悟,诗作也显出了一些骨鲠之气,但这些诗作是遭受打击后从佛道中自求精神慰藉的产物,当命运再次转折时,他们会很快恢复宫廷诗人的角色。本文探讨了以“沈宋”为代表的初唐宫廷诗人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初唐诏令引《诗》与经学地位升降有密切关系。高祖崇经,其诏令引《诗》亦颇有深意;太宗继续巩固经学地位,其诏令引《诗》更以服务现实政治为目的;高宗及以后数朝,经学地位有所下降,诏令引《诗》多乏善可陈;睿宗时境况略有回升,为玄宗时经学复兴作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跨度近百年的初唐是唐代诗歌的发轫时期,也是送别诗发展的一个关键时间段。初唐时期的送别诗数量虽然有限,但是具有重要的文学、文献和文学史价值。初唐送别诗的创作格局中,主要存在三种体式的诗歌:存在于宫廷环境中的宫廷送别诗,以创作上的集体性和风格上的富丽性为标志;活跃在贵族官僚阶层的送别诗,其中的送人赴任的饯送诗、涉及贬谪的送别诗具有诗风、诗体的转折意义与示范价值;代表文坛新鲜血液的底层文人创作的送别诗,这类诗歌将送别诗拉回到抒情的轨道上,气势激昂,感情热烈,启盛唐之先鞭。送别诗的频繁创作使初唐文坛保持着活力与生命力,也体现了唐朝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南北文化交融的时代特征。初唐送别诗是整个唐诗从宫廷走向江山与塞漠的表征之一,对后来的同主题诗歌创作起到了开创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乔治·戈登·拜伦(1788-1824)是十九世纪初期英国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俄国杰出批评家别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都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株深入到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中去.要想猜破拜伦那样伟大的诗人的谜底,首先必须猜破他所表现的那个时代的秘密."这一看法是十分正确的.可是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6.
论唐宋诗人的昭君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唐宋诗人的咏史诗中 ,对于相同历史题材的吟咏不乏其作。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和亲的著名史实 ,也曾一再被唐宋诗人所吟咏。围绕着传统儒家“怨而不怒”的主旋律 ,唐宋诗人从不同角度 ,展现出了各具时代历史特征的人文视角与情感内涵  相似文献   

17.
“诗书六十余年梦,更拟传衣付小儿。”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六十年间万首诗,”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数以千计的扑朔迷离的梦。翻开一部《剑南诗稿》,是诗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以上海古籍出版社最新出版的《剑南诗稿校注》(钱仲联校注)逐篇统计,在陆游现存的全部九千多首诗歌中,凡在诗题中标出“纪梦”、“梦游”、“梦蜀”等整篇的纪梦诗,有一百五十八首;诗题未现而在诗句中出现“梦”的,有七百七十余处。两者合计,共有九百三十首诗,占了其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这里,还不包  相似文献   

18.
苏斯特是加拿大当代有影响的诗人之一,诗作以创造城市意象和追求真善美著称。本文讨论了苏斯特的创作和思想,分析了苏斯特诗作的艺术风格,比较深入地探讨了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石太瑞的诗歌在内容上以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见长,民族色彩和乡土风光为作品又增添了迷人的魅力。在风格上浑厚质朴,语言本色清新,多数作品节奏感强,能琅琅上口。这是和他长期生活与工作在故乡,并有意识吮  相似文献   

20.
秋景是诗人最爱表现的题材之一。在古人笔下,秋天总笼罩着一层悲切苍凉肃杀的气氛.是颓废、没落、消极情绪的反映。而现代诗人同样也写秋,但他们更多的是赞秋、颂秋。他们眼中的秋天是昂扬向上的,充满生机和活力,并且具有了丰满的人格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