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6(3):307-312
传统的科技创新体系与可持续发展在本质内涵、行为主体、追求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甚至对立,从而使传统的科技创新在现实中表现出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双重效应。为使科技创新尽可能加强正效应,减少负效应,必须建立新的、适合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科技创新"体系,用具有普遍意义与科学依据的"评价标准"摒弃科技创新可能对可持续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欧阳晓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8-11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落后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简述十类由农业和农村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提出科技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归纳出由国家投入支持的四种科技导入模式,并提出了有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可持续化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可持续化是对传统科技创新理论的一种全新诠释和定向改变,要求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全面引入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理论;科技创新可持续化对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促进功能和协调功能;科技创新可持续化的实现途径包括建立技术层面的保证体系,管理层面的控制体系,创新环境的支撑体系和价值层面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建立民族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紧迫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地区这样落后、那样落后,归根结底是科技落后;民族地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只能是走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之路;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使人类摆正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强大动力,而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运用系统论观点和生态学思维来论证科技创新生态化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生态承载能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并提出了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新与西部省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6):156-157
作者认为,科技创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对社会生产力的不同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创新.科技创新的能力是指科技投入的能力、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和从科技到创新的能力的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一国的盛衰,关系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能否尽快提高西部省区科技创新的能力,是实现西部省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创新发展观,生存发展危机本质上是价值观异化的危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变迁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导致社会各个系统的调整与转变,致使其传统的价值观失去原有的合理性.生态化科技创新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梁亚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高等学校不但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地,而且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认真分析高等学校科技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既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促进高等学校科技发展的新的科技创新体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杨冬雷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7(4):10-12
新疆科技创新体系是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在新疆的具体化,是建立在新疆层面上的与创新有关部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利于推动新疆科技创新活动持续开展的网络体系。本文运用多位视角,从考察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入手,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分析新疆科技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给出了建立新疆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路,同时指出了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2):33-37
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加大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要素的投入,加强农业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环境的生态化.我国近20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适当的科技政策创新是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杠杆和重要举措.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提出,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环境污染等却使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和巨大挑战.为此,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参与式管理,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尽快调整国家科技战略重点,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整合,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重视区域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观念创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科技创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提出土地资源的类型、结构和丰度决定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何祚庥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8
通过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原子能、计算机、光纤通讯、激光技术的理论基础,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的科学性.通过量子力学的发展,论证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 的理论是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根本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可持续发展法学”学科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振峰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环境保护、计划生育两项基本国策,以及国际社会和我国有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大量立法,为建设可持续发展法学学科奠定了基础;以可持续发展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可持续发展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建设一个包括可持续发展法学原理、环境法、资源法、人口法等在内的可持续发展法学学科,是法学工作者的历史机遇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王青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353-354
系统地论述了创新的定义、种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指出了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形势,中国必须勇于创新,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16.
孙兆林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5):30-32
文章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加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实现“三步走”战略的需要,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要加快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深化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产业化的中间环节;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及其基地和队伍建设,为科技产业化提供源泉和后劲;改革科技管理体制,促进产学研结合,有效发挥政府推进科技产业化的作用等一系列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措施,对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实施国家创新,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刘魁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5):80-85
目前,中国正在大规模地开展自主科技创新研究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其中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中古阿拉伯帝国时期科学文明的兴衰探讨了影响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剖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及其迫切需要处理的三个方面的重要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制定的背景出发,梳理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由MDGs转变到SDGs的过程,列举了新时期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最后深入探讨了SDGs对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及重塑作用。首先,在SDGs的影响下,我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提升。过去的土地可持续利用内涵强调通过合理利用土地以获得更多经济收益,而现今需要在概念界定层面上体现土地兼具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以及土地的复合功能包括抵御灾害、保证民生的功能;其次,需要在“山水湖林田草沙”生命共同体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引领下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建立起人地耦合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实现系统内部各资源的有机循环及和谐统一;随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设计需要紧扣SDGs的各项目标,兼顾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形成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土地可持续指标体系;最后,SDGs要求我国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执行力度,丰富执行手段,加大土地科技创新的投入,重视全球伙伴关系,推动土地在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0.
张象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27-30
在分析西方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界定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基本竞争模型,扼要论述了可持续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揭示了可持续经济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