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毛泽东在选择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时,既强调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地位,也给个体所有制留下了一定生存空间。在毛泽东看来,所有制的变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观念更新、劳动方式的变革具有推动作用。毛泽东不仅关注集体所有制内部的过渡和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同时关注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对于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的必要性、特点也进行了具体分析。当然,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认识存在局限,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过渡的实践也出现了偏差,但其历史地位不能否定。  相似文献   

2.
所有制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过去,由于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不高。所以,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必须调整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途径有四:一是合理界定国有经济发挥作用的领域;二是健全国有经济的退出机制;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四是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相似文献   

3.
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再到党的十五大在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上的理论发展过程 ;考察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渊源 ,以此来加深对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并自觉加以执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未来社会将实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列宁、斯大林从当时俄国的实际出发,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单一的社会所有制的设想,在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建立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所有制;而邓小平立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我国所有制关系改革的方向,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提出调整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的重大历史任务,既是对社会主义的再一次解放思想,又是对我国现实所有制结构的实事求是。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基本对策是: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竞争力,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鼓励发展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继续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围绕这些基本对策,还必须采取相应的一系列具体措施,才能切实达到调整完善从而优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质上就是所有制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作者通过对历史回顾和现实探索,从所有制的理论、所有制的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对所有制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列宁各自考察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分别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邓小平从中国实际出发,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认识;党的15大精辟地概括了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萌发了主体补充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将主体补充由理论萌芽概括为系统全面的"主体补充论",又发展到"共同发展论",至党的十四大实现了由"主体补充论"到"共同发展论"认识上的飞跃;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化和拓展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思想,将"共同发展论"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论",至党的十五大实现了由"共同发展论"到"基本经济制度论"认识上的飞跃。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两次飞跃,形成了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全面、深刻、系统、正确的认识,用以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获得巨大成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列宁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根据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具体国情,克服了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的认识误区,提出了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设想。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模式的创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探索的初步尝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初始阶段的某种痕迹。  相似文献   

11.
反思和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性质和形式,正成为一个崭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公有"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有制性质和形式的一种传统表述.经过考据后发现,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的基本性质应该是"共有制".这是一种要求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财产作为基础,并且是"共有制"和"公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度.以"共有制"或者"全民所有制"为核心的所有制体系称之为"共产主义".它与"社会主义制度"是并行不悖的,只是所指的内容不同."共产主义"社会之后是"公产主义"社会.而"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运行的一种方式和机制,是"社会化"的结果,是以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它之后是"地球主义"社会,是全球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既是解放思想的产物,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实践产物。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正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思想,一定要把它放在历史的场景中:一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相促进;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相交织;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我国初级阶段的特定国情相适应;四是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相伴随。  相似文献   

13.
在1949-1979年间的中国,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不是根据所有权,而是根据作者作为社会成员的资格来界定的,因此最终的作者是作为集体的人民。这样,作为集体的人民和作为个体的作者不能被截然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想象关于文化产品的更加平等主义的实践道路。在这一方面,1949-1979年间中国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公有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征,说到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各种呈现形式。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把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区分为不同的层面,一是基本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基本生产关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表现;三是基本生产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进而分别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方面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面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朱德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 ,诸如 ,怎样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 ,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主张对外开放和发展商品生产 ,提出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建设国家。透过他们探索的轨迹 ,可以看出毛泽东侧重于政策原则性方面 ,朱德侧重于具体操作性方面。他们的这种探索既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贡献 ,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体系在互动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有许多矛盾和困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我国市场体系的发展具有重大决定作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现代市场体系运行的微观基础、现代市场体系结构、现代市场体系运行方式;现代市场体系反过来又会决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体制形式和运行方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存在与发展必须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