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非决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的宇宙具有确定的秩序,随机性背后隐藏着奇妙的法则,偶然性支撑着并服从于必然性,几率可以由无限小转化为一,科学的每一新的发现与进步都证伪着“非决定论”,必须坚决抛弃这种“完全不合逻辑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论太平天国“着佃交粮”制张山太平天国攻占苏浙地区后,曾实行了“着佃交粮”这一新的田赋政策。史学界对此争论殊多,尤其是对“着佃交粮”制的得失问题,更有不同看法。本文拟就其中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一、“着佃交粮”制实施的时间太平大国后期实行了“着佃交根”制,...  相似文献   

3.
亲爱的新年     
王国梁 《社区》2023,(1):60-60
新年的日历即将翻开,心中不由升起憧憬和期待,忍不住默念一句:亲爱的新年,你好!“新”是个令人心动的字眼,代表着开始,代表着崭新,也代表着无限可能和无限希望。“新”是个令人愉悦的字眼,新的一年好比缓缓展开的画卷,让人充满期待。过去的一年可以归零,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好像是比赛,上一场已经结束,输赢都不重要了。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又有了重新出发的勇气,拥有了向前奔跑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20年代末至30年代,“五四人”在新的文化语境下重新分化与聚合,语言变革便更具文化身份的隐喻性.这一轮的语言之争不仅标示着知识者文化身份的转移,也预示着新的“权势身份”的生成,其间鲁迅的语言观也既有“存”又有“变”.鲁迅、胡适等能撇开分歧借《中国新文学大系》重新联手,是这些“被挤成了三代以上的古人”在自我反省中对新文化和新文学“正统”地位的重新强调,也是对各自“新权力话语”的探寻和确认.  相似文献   

5.
形而上学不可能因为任何新的发展而做出任何扩展,它有的只是方法的改变。形而上学对于人来说具有一种逻辑上的永恒在场性:想不明白时,它就是一种隐性的“存在”着的“无”;以为想明白时,形而上学对于人(尤其是哲学家)来说就是一种显性的“存在”着的“无”。“存在”在笔者这里就意味着它的不可消解性,“无”则意味着即使它虽无法证实或证伪但却对人类生活有着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大作为。  相似文献   

6.
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课程理念正深刻的影响着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变化 ,其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不仅局限于教师和学生这一层面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选准新的立足点 ,本着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 ,促进“人、校”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 ,赋予管理新的内涵 ,创造管理新概念 ,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 ,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曾几何时,人们把“海归”与“精英”相提并论,“精英”不都是海归,而“海归”则一定是精英。随着自费留学生大批学成归国,一个新的群体悄然诞生。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他们面临着怎样的喜悦和烦恼?有人叫他们新“海归”。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着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微课”是在国内继博客、微博、微信等之后,在高等教育领域崭露头角的又一新生事物,势必会推动着高等教育教学方式的再次变革。本文基于“微课”发展视阈积极探索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并对信息时代德育教学创新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希望     
新的围墙的楼房,新的校园里写着“希望”。在这个新的校园里,我们第一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个德里达式的解构充斥着整个学术空间的时代里,文章试图用海德格尔式的存在主义,即海德格尔对“存在”的阐释方法来重构“解构”,意在吸收德里达解构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解构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电子传媒技术对人性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电传技术必将成为支撑整个世界的新的物质基础,它正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新的人性:首先,网络技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诱发、释放出了人的本能;其二,网络使一此人变得孤独、冷漠;第三,网络将造就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充满激情的“神话人性”;其四,网络世界将会使人性中的激情与理性发生严重的分裂。  相似文献   

12.
狭义上讲,文化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观念形态成果。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出发,认为文化是由人的劳动实践所创造的,劳动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文化的本质也就是“人化”和“化人”的统一,即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马克思指出,在劳动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例如乡村变为城市,荒野变为清除了林木的耕地等等,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1]494。  相似文献   

13.
最近30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南中国沿海的展开,成千上万的民工涌进广东珠三角进厂打工。在这股史无前例的经济改革、社会转型和人员流动的浪潮中,中国当代社会与当代文化发生着激烈变化。伴随着传统的社会与文化结构的转型与分化,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与新的文化。“底层”和“打工诗歌”就是这一转型与分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我国高校人才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现有高校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人才管理中还普遍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资金的投入”,“重技术,轻理念”,“各自为政,缺乏互联性”等诸多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在人才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的管理平台,从“建立以人事部门为核心,学院为基础,其他部门为辅从,实现部门融合化的人才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高校人才管理的全面信息化,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对高校人才管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人民”一词的词义经历了从古义到今义的流变。“人民”的古义为“人类、百姓”或“糊涂无知的人”,19世纪末至20世纪,经过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人的阐释,“人民”一词的词义有了新的拓展,它包含了“权利、参政、当家作主”等新内容,“人民”词义的这种时间向度上(古今转化)的演化,向人们昭示着中国思想近现代转型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基础”这三个概念的区别,揭示了现有经济基础理论中包含着逻辑矛盾。在这个基础上,下一了下新的经济基础的定义: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与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具有非对抗性矛盾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系统)。  相似文献   

17.
“通俗歌曲”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称谓,为“流行歌曲”所代替是大势所趋;流行歌曲在人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代表着一种新的声乐文化,无法和众多的声乐形式共用所谓“科学唱法”。流行歌曲并不拒绝歌唱技巧,中国流行歌手的现状说明他们更需要唱功。  相似文献   

18.
“讲述凡人善举,传递你我感动。”在2008年3月的最后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在南京电视台600米演播大厅举行。施兴凤、张静、陶勃恒三位人物,在现场讲述着他们的故事,用平凡的语言打动着近百名观众。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南京新时期的市民精神,是当代南京的道德模范。而“感动南京故事会”这种形式,也将作为传播南京道德文明的一个新的载体,在每月的月底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19.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传入中国后,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20世纪最后20年的女性小说始终持守着否定意识。而这种否定意识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指向,即8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建构”与9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解构”,从这一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对这20年的女性小说作一种整体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20.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传入中国后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2 0世纪最后 2 0年的女性小说始终持守着否定意识。而这种否定意识又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指向 ,即 8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建构”与 90年代的“怀疑、批判和解构” ,从这一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对这 2 0年的女性小说作一种整体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