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法定代表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定代表人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法人代表权制度 ,它与传统民法中的董事代表制不同。本文对法定代表人这一概念的由来、法定代表人与法人机关之关系、法定代表人制在我国的发展 ,作了理论上的梳理 ,进而分析了法定代表人制对法人治理机制的冲击 ,提出了废弃法定代表人制 ,恢复董事会代表制 ,完善法人代表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法学理论中法定代表人与法人代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一致的,都是指代表人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法人的主要负责人。这种表述可经常见之于诸多的法学教材、词典、司法文书及政府公文中。我认为这种表述和理解与我国的立法和法学实践是不一致的,其主要理由是:其一,从立法角度看,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篇是只运用了“法定代表人”的称谓.尚未见到使用“法人代表”这一称谓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三十八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3.
确认犯罪法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是程序公正性、保障程序科学性、刑事立法协调性的需要 ,分析国外较有特点的立法例 ,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诉讼主体与犯罪主体一体化 ,即确立由犯罪时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参与诉讼的制度 ,并从实体法和程序法角度论证其合理性。同时还对法人的子公司、分公司或其他分支机构犯罪 ,设立中的法人犯罪 ,法人犯罪后法人终止等实践中一些特殊情况下 ,犯罪法人的参与诉讼方式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最核心的内容。由于制度性、观念性、人为性等原因,致使许多中央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董事会经理层职权不清、董事会作用遭到弱化、党委如何体现政治核心作用等问题。通过分析中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立足国情,针对中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特殊性,中央企业法人治理应选择由外部董事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担任董事、法定代表人,党委书记担任董事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般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基于维护自身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人格安全等和人相关的最广泛的人格利益所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具有权利主体的普遍性、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权利内容的不可穷尽性等法律特征。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解释具体人格权、产生具体人格权、补充具体人格权等功能。法人不应该享有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保护制度只能适用于自然人而不能适用于法人。  相似文献   

6.
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制度是股份有限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制度对于公司进行正常的经营管理,保护商品交易安全以及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较详尽地分析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司法中的代表人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同时与日本公司法有关制度相比较,着重分析论证了我国现行公司法的法定代表人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以完善的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法定代表人权力腐败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自90年代以来"穷庙富方丈"是人们形容国企财富再分配的一个生动比喻,在国企纷纷倒闭的同时,一批身为国企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厂长)百万富翁却脱颖而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人们已从道德批判、内部人控制等诸多方面进行过探讨,本文从法律制度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我国部分国企法定代表人权力腐败的症结在于经济转型时期法定代表人的制度存在着严重缺陷.因此,要想遏制此种腐败现象,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从抓大案要案尽快步入到立法建制和制度创新上来.  相似文献   

8.
各国公司立法对法人是否可以担任公司董事有不同的规定。我国现行公司法并未规定法人董事制度。法人董事制度对于维护法人股东合法权利、完善董事责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我国公司立法应吸取我国台湾地区法人董事制度的立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公司实践的法人董事制度。  相似文献   

9.
代位诉讼,指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不去起诉,具有间接利害关系的人代替其位去起诉.代位诉讼有别于诉讼代理人制度、诉讼代表人制度、法定代表人替代财产管理人承当原告的情形,也有别于原告资格的继承.代位诉讼产生的前提是权利顺位原则,即具有实体优先权利的当事人具有优先诉权;代位诉讼制度是为克服这一原则的漏洞而创设的例外规则.行...  相似文献   

10.
《民法总则》的颁布与施行对于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具有重大的影响与意义。应当着重对《民法总则》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从而阐明其立法目的、理论依据及适用规则。主要包括民法法源,自然人出生、死亡时间的证据规则,对胎儿的特殊保护规定,法人成员的有限责任,法定代表人,法人的登记,清算,设立人、出资人权利滥用与法人人格否认,法人决议的撤销,民事权利中的人格权及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相关规定,职务代理与狭义无权代理,以及民事责任方面紧急救助及侵害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等民事责任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虚拟财产的保护可以从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实有权利三个层面上进行研究:在应有权利层面上,虚拟财产具有稀缺性、价值性、客观性以及非人格性,理应成为财产权保护的客体;在法定权利层面上,对虚拟财产进行保护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虚拟财产权应该而且能够由应有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在实有权利层面上,通过虚拟财产权制度的设计,为虚拟财产权由法定权利向实有权利转化提供制度保障.唯有如此,虚拟财产权才能够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2.
结合中国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农村土地制度以及财产制度,建议废除现行法律制度中不合理的规定,正确处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与农村房屋所有权的关系,在禁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单独转让和买卖的同时,尊重农民的房屋财产权,允许并保护农村房屋的正当交易。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总则》对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的定位,将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界定为非营利法人、公益性法人和捐助法人,并将其区别于宗教团体法人,这样界定有诸多法律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宗教活动场所法人的成立条件中,《民法总则》允许具备法人条件的宗教活动场所取得法人资格,但并未规定宗教活动场所必须登记为法人。其治理结构应设有法人机关,包含决策、执行、监督三个机构;宗教活动场所法人享有对宗教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但需依据宗教事务条例对其财产权进行保护和限制。同时,在宗教事务中,其需要对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等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4.
法人所有权与公司人格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人所有权是公司法律人格的核心要素,作为公司人格核心的法人所有权的法律设置又是商品生产交换条件的法权要求。反之,法人所有权的缺损,则会引发“公司人格否定”机制的运作。而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构造的公司人格体制,因为法人组织体缺乏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在现实的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缺憾。创建公司法人所有权与公有制并存的“双重所有权”体制,既有利于健全公司法律人格,也可以满足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关系主体、抵押的设立和实现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在土地经营权的抵押中应当明确“农户”的法律地位以及农户内部成员间的共同共有关系,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明确抵押权的设立采用登记生效主义。规定物上代位权以保护抵押权人,引入涤除权以保护土地经营权再流转情况下的抵押物买受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法律适用必须基于物权法、担保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多个部门法,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体系并健全相应的运行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在房地一致原则之下,建筑物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应当一并抵押,但房地单独抵押、房地分别抵押时,并不能仅因违反这一原则而被认定无效。房地单独抵押时,抵押权人就未抵押财产取得法定抵押权;约定抵押权和法定抵押权构成共同抵押,共同担保主债务的履行。房地分别抵押时,各抵押权人仅就其设定抵押权的财产享有抵押权,就其未设定抵押权的财产不享有法定抵押权,但在实现抵押权时,应依《物权法》第146、147条的规定,就建筑物及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变价,各抵押权人仅就其享有抵押权的抵押财产所占变价款中的比例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17.
人格权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其保护的是专属自然人人格所具有的那些伦理性要素,不能以同等含义适用于团体人格。团体人格是用作区分团体有无民法上独立主体地位的纯法律技术工具,既无社会政治性,亦无伦理性;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等权利无精神利益,实质上是一种财产权,不具有专属性,非为任何团体人格存在之必须,故法人无人格权。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集中在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它们各自财产权的法律性质上.本文从所有权结构的历史考察入手,分析国家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法律性质,及其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产权关系,明确所有权权能可以分离的理论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石,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连接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从此国有资产产权主体不再虚置,国家行使所有权的形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对数据库的保护是知识产权中的新课题,由于立法不可避免的滞后性,目前该领域的规范不尽完善。结合目前各国数据库法律保护的方式以及我国知识产权在此领域的发展,建立新的权利义务保护机制,更好地推动对数据库法律保护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