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楚辞学史的学术背景下,对清代《楚辞》文本传播大致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从文人接受的角度,以五家《楚辞》文本为重点考察对象,具体分析清代文人在屈原人格精神、楚辞音义主旨及楚辞艺术美学等方面的接受情况,从而体现出清代文人在楚辞接受史上的突出贡献,总结出清代文人楚辞接受在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三方面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2.
汪昭坤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9):125-129
李清照的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貌誉满词坛,宋人对李清照词已有认同,誉其为“易安体”,明代词论家认为她是词之正宗。清代词学复兴,清人对李清照的词也是格外推崇的,词论家们推之为词坛的皇后,婉约派之宗主。从宏微观接受以及传播的角度对李清照词于清代的接受与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李清照词正是在清代完成了由体入宗再到派的历史定位,从而最终确立其在词史上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3.
王亚楠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2)
《桃花扇》问世不久,即得到频繁搬演,孔尚任就曾多次在多地观赏自己的这部作品的演出。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桃花扇》流传和上演的地域更加广泛,但演出次数减少,有记载的演出仍多为全本搬演,但已有折子戏的上演。道光朝至19世纪末,有记载的《桃花扇》的演出绝大多数都是折子戏或清唱。《桃花扇》清代演出的流变,与传奇戏曲在清代的演出形态的流变、昆腔与地方戏的"花雅"之争的动态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绝妙好词》是一部质量很高的词选,同代与后代词论者均称扬其选词精粹。借鉴肖鹏在《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中提出的选型、选源、选心、选域、选阵、选系等六要素,可以考知《绝妙好词》的精粹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选词艺术水准高,风格精致;二是格调雅正,符合文人表达和审美习惯;三是可体现一派特色;四是可体现一个时代特色。《绝妙好词》在选词方面所做的努力深得清代浙西词派的激赏,此后有许多词选都模仿其体例和风格,足见其极高的词选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
《绝妙好词》是一部质量很高的词选,同代与后代词论者均称扬其选词精粹。借鉴肖鹏在《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中提出的选型、选源、选心、选域、选阵、选系等六要素,可以考知《绝妙好词》的精粹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选词艺术水准高,风格精致;二是格调雅正,符合文人表达和审美习惯;三是可体现一派特色;四是可体现一个时代特色。《绝妙好词》在选词方面所做的努力深得清代浙西词派的激赏,此后有许多词选都模仿其体例和风格,足见其极高的词选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秀兰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7-11
《词综》是浙西词派的理论代表。《词综》和《绝妙好词》在宗派意识和对“雅”词的崇尚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这表明,朱彝尊在编选《词综》时曾自觉接受周密《绝妙好词》的影响。其深层原因在于,浙西词宗朱彝尊和周密有相似的遗民情怀。 相似文献
7.
邱美琼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9-14
清代,随着人们对明人独宗盛唐缺失的反思、宗宋之风的兴盛,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也呈现出兴盛局面,接受维面颇为丰富,主要有对其诗歌学古创新的深入探析;对其诗歌风格的多样论评;对其诗歌章法的着力揭示.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合,使黄庭坚诗歌接受走向全面细化和视野不断开放. 相似文献
8.
自宋即有的宋诗选本是文人对宋代有一定影响力诗人的资料及其诗歌作品的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及后人对宋诗的文学接受。清代宋诗选本不少选取了王安石的诗歌,研究清代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情况,既能对比不同选本所录王诗的篇目,大体还原王安石名诗在清代的形成过程,又能通过一些在清代影响深远的编选者对王诗的评价,了解清人对王诗进行取舍的依据和要求,从而明确清时期宋诗选本对王安石诗歌的接受概况。 相似文献
9.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1-68
清代中期,北京戏曲舞台上演绎的很多曲目取材于《金瓶梅》,人物情节虽较小说略有变化,但继承关系明显。大量的《金瓶梅》戏曲演出史料以及相关禁令无一不彰显《金瓶梅》在清代中期北京传播的广度。文人墨客或者达官贵人对《金瓶梅》戏曲的接受程度和对演员的评价再现了戏曲《金瓶梅》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李根亮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2-16
清代进士是《红楼梦》的主要读者群,他们对《红楼梦》的阅读、改编、题咏及接受折射出清代文人精神生活的一个生动侧面,并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时尚。但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文人,他们对《红楼梦》的接受理解却是参差不齐的。由于深受封建礼教的熏陶,其中一些人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态度。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仿作《益智录》的传播和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29-35
解鉴以小说为“立言”的事业 ,且有明确的让作品获得传播的意识。《益智录》[1] 写作的公开性 ,大有助于它的传播 ,而对于《聊斋志异》的集体认同 ,使效仿《聊斋志异》的《益智录》受到地方贤达乃至各级长官的奖掖和支持 ,作者又在读者关注下放胆进行写作 ,实堪称小说传播史上奇观 相似文献
12.
<黄金时代>自刊出后就受到评论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它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文中通过对<黄金时代>出版发行、传播、接受过程的梳理,进而研究其传播中受阻的现象,从而发现小说中关于"性"描写和知青小说书写两方面的开创性和超越性意义,并分析与此主题相关的研究热点,最后通过近十年的研究现状的梳理,对研究的走向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3.
王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18-22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词人,其词在清代为诸多词论家关注.他们在接受清真词的过程中,着眼点主要在于其词史地位和艺术特点.但由于时代的原因和词学观念的不同,接受效果也有很大区别,分别呈现为排斥、赞扬以及极力推崇三种形态.由此也说明了清真词本身就具备极大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王郝维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51-58
《清代学术概论》作为清代学术史的“典范”之作,自其成书以来,对它的评论和研究数量可观。1949年以前,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不多,但提供的思想史材料较多。1949年以后港台和海外方面出现了对《清代学术概论》专门性质的学术研究;在大陆方面,建国前十七年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思想的评价与研究上,而不在其学术史著作上。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学界不仅对梁启超的思想作出肯定性评价,还对其学术史论著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述,并开始对梁启超的学术史著作的基本文献作整理和导读工作。同期学界开始重视对梁启超和时代大致相近的钱穆、章太炎、刘师培、胡适以及日本学者同类著述的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梳理基本史实来评判乃至超越以梁启超代表的清学史的意见外,还出现了许多超出清学史范围更为开放性的倾向。此外,有关《清代学术概论》的海外研究及跨学科研究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金永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5-20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艾布拉姆斯的著作开始传入中国,其艺术理论“四要素”框架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随着艾氏学术著作不断地译介,其批评理论也逐渐为学界所了解。因此,对艾布拉姆斯在国内近三十年的传播与接受进行关照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推进国内学者对艾氏展开研究,而且对国内文艺理论的建设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97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相似文献
18.
张若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1(2)
前人在论及明代中后期词坛对宋词的选择与接受时,多片面强调<草堂诗余>的突出存在,而忽视其余.笔者力求通过对词学评论、词集流布、词选印行、世俗文学选词与存词、模拟和追和词创作等方面的考察,较全面地考察宋词在此期被选择、被接受的情况.考察的结果是,此期词坛对宋词的选择和接受具有高度的认可性、接受的多元性、选择的面俗性、传承的变异性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2):66-70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杨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2):66-70
《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咏昭君诗对清代女性诗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红楼梦》咏昭君诗的悲怨主题和批判精神为女性诗人所继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女性诗人也有不少歌颂昭君和亲之功的诗作,这是对《红楼梦》和历代昭君诗悲怨主题的反拨,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肯定.在诗歌的呈现形式方面,女性诗人对《红楼梦》亦有借鉴.其系列咏史诗如《红楼梦》组诗一样,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明显增强,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察;而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提高了诗歌的生动性和可接受性.清代女性诗人的咏昭君诗接受现象,是《红楼梦》广泛传播与阅读下的产物,应该纳入《红楼梦》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