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位阶"是指在一国立法体系中,因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所形成的法律规范的等级体系.在我国,自治法规的上位法包括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以及与宪法原则相一致的其他法律,而行政法规能否构成自治法规的上位法则应区分不同的情形,不能一概而论.其中,依据特殊授权制定的符合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实质要求的行政法规是自治法规的上位法;而依据一般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与自治法规之间则不存在位阶关系.  相似文献   

2.
所谓法律修正案,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宪法和重要基本法律进行修改时采用的方法以及最终发生法律效力的文本形式。关于法律修正案,法学界有"法律案意义上的修正案"与"制定法意义上的修正案"两种理解,它们各有所指,不应混淆。在我国,法律修正案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国家立法机关应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成功的立法经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进一步提高法律修正案的表述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
法律位阶划分标准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法律位阶不仅是法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而且是"上位法优于下位法"规则正确适用的重要前提.目前学界对于法律位阶的划分根据是什么的问题在理论上颇有争议.我国<立法法>本身也没有作出清晰的回答,从而造成对我国法律位阶划分标准认识上的分歧.探源梅尔克-凯尔森法律位阶理论模式可知,法律位阶关系具有三个特性:条件性、具体化和控制性,而位阶划分的实质标准就在于能否实施层级监督和合法审查.这一标准之重构,使我国复杂的法源位阶关系明朗化,并可对实践中的争议性问题作出回应和解答.  相似文献   

4.
自1982年以来,以三个"五年改革纲要"的制定为标志,我国进行了三次司法改革。三次改革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存在改革的"依据不足"的困境,改革的推进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予以支持。为此,我国司法改革的推进,应当以选择"法律"而非"制度"为突破口,从法律规范的层面推进司法改革,统合现有的司法法资源,制定统一的《司法基本法》;在此基础上,以统一的《司法基本法》为依据,推动司法改革的整体深化。制定后的统一《司法基本法》,在内容上以宪法为依据,将宪法中的司法制度与司法的基本规则予以具体化,在位阶上属于基本法律的地位,具有高于普通法律的地位,因而能够全面回应司法改革对法治资源的需求,确保司法改革在法律的框架内有序行进。  相似文献   

5.
法律位阶论     
法律位阶制度是解决法律冲突的一项法律制度 ,性质上不应当仅仅是一种立法制度而同时也应该是一种司法制度。目前 ,我国的法律位阶制度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是依法行政的内容,也是确定行政立法权限的原则。法律优先要求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的效力优越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相抵触,同时还要求公民基本权利对行政的直接效力和违反法律优先原则的审查。法律保留原则中的“法律”不包括行政立法,相对法律保留中的“法律”是授权法。法律保留原则的范围已经从干预行政扩大到给付行政、内部行政等领域,重要性理论是判断法律保留范围的主要根据。我国法律保留原则已经得以确立,但是还有需要加强之处,法律保留原则的实现也同样需要违宪审查或司法审查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公民知情权法律保障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情权是现代民主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在我国有关保障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制度已初步建立。但是,公民知情权宪法地位尚未明确;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而完善的体系,其法律保障效力难以发挥。确立公民宪法和法律上的知情权,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是完善公民知情权法律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制定类项目和修改类项目的"此消彼长",是我国立法工作由以制定法律为主向制定法律与修改法律并重转变的量化显现,体现了立法工作重心的渐进转移。修改类项目在各届立法规划中主要作为一类项目列入,且其落实情况总体上好于制定类项目,显现出国家立法机关对法律修改工作的重视。为更好地发挥立法规划在法律修改工作中的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立法规划的落实率及其对实际立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及时修改和废止不适应的法律法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在北大法意数据库检索"三农"领域立法情况,通过分析表明:"三农"法律的基本框架可概括为宪法层面的"四条根本法"和法律层面的"五个制度集",前者是指农业现代化国家任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农村经济承包经营体制和农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后者是指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农业生产方式与产品管制制度、环境保护与动力能源保障制度、科学普及与技术支农制度、社会治理与民生保障制度。"三农"法律立法的经验主要有三点:在立法路径上,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试验认可并存;在立法思路上,发挥法律作为激励机制的理性工具作用;在治理策略上,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运行。  相似文献   

10.
从立法层面构建我国的风险投资法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风险投资法律环境作为保障,而我国当前的风险投资法律环境存在立法层面的专门国家立法缺位、相关法的规范滞后以及已存制定法统一性差等诸多问题,有必要从立法角度予以系统性构建.  相似文献   

11.
杜江 《21世纪》2013,(6):22-25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当然包括了对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但目前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几乎是一个空白,这既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检察机关自身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对刑事自诉案件法律监督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对刑事自诉案件实行法律监督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循环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立法工作的不断推进,《循环经济法》草案将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循环经济法的出台已指日可待.近来,关于循环经济法的法律性质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问题时有争论.笔者从循环经济法的法律性质和调整对象出发进行探讨,认为可以把循环经济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部门法律.  相似文献   

13.
大学章程作为联系国家法律法规和高校内部规程的纽带,被视为大学的“宪法”。从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看,上至最高位阶的宪法,下至其他规范性文件,凡涉及高校制度的规范均是制定大学章程的依据。但由于这些法律规范本身效力位阶的不同,因此,它们就相应地成为制定大学章程的不同层次的依据。厘清这个问题,有助于当今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是我国劳动教养制度中法律地位最高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这两份法律文件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属于何种法律形式,处于何种地位,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否符合《行政处罚法》的精神。立足于《宪法》所规定的法律渊源及其制定机关,从《宪法》赋予的立法权着手,指出我国历次《宪法》都没有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批准国务院的决定、命令,从而得出结论:《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和《补充规定》只能是行政法规,而不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不符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15.
限制媒体报道在中国新闻界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人们通常把它与限制新闻自由联系在一起。但依法限制报道在当代法治国家是一种常态。对媒体报道的种种限制,本质上与新闻工作的客观、公正、平衡等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不了解、不重视、不遵守法律对媒体报道的限制条文,是我国当前媒体屡屡发生违法违规现象,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处理乏力、管理失效、处置失当的主要原因。我国目前虽然没有专门的新闻法,但限制媒体报道的法律规范不仅存在,而且十分丰富。问题是这类法条来自不同位阶、不同部门,处于散在状态,媒体不易掌握。因此,清晰梳理限制媒体报道的法律渊源和原则,既有助于新闻工作者认识守法的必要性、逐步减少媒体违反法定限制的报道行为;也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摆脱"一事一报"的管理方式,真正建立起一套依法处置媒体违反法律限制报道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区域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我国正在国际上推动“一带一路”,在国内实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区域合作面临着多元法律秩序的挑战,全球性、跨国性、地区性规范并存于区域发展的空间中.这就有必要建立法域间法律统一和趋同的法律结构,兼容区域发展的差异,并通过法律位阶对主权国家的法律体系进行纠错,按照合伙、契约、一体化三个立法模式助力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特别的地方行政区域,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澳门特区实行与内地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行政主导,司法独立,行政与立法既相配合又相制约”的“行政长官负责制”的政治体制。澳门特区享有立法权,基本法是其最高法,制定的法律需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还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具有全面性和最高的权威性。特区法院的解释权属于第二层次。至于对监督基本法实施的司法审查问题,人大常委会如认为特区立法会制定的任何法律不符合基本法关于中央管理的事务及中央和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可将有关的法律发回。  相似文献   

18.
"母法"观念释读--宪法与法律关系新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母法"是理解中国宪法问题的一个关键性概念,其含义是宪法为普通立法提供依据."母法"观念妨碍了宪法至上的实现,对我国目前的宪政与法治建设特别是宪法修改也存在消极影响.本文认为,应确立"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的原则,建立违宪审查制度,确保宪法至上.  相似文献   

19.
规范性民族法律文件是构成我国各类民族法律渊源的基本材料 ,我国民族法律渊源形式并不复杂 ,但各国家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民族法律文件的数量却相当庞杂繁多 ,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因而 ,开展规范性民族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研究、整理工作非常必要。文章依据法理学原理 ,结合我国民族立法的实际 ,对规范性民族法律文件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含义及开展这一工作的必要性、内容、方式和方法及其意义进行了广泛地实证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立法根据是指立法主体制定某一具体部门法的根据或基础问题,包括立法的法律根据与立法的事实根据。法律文本中设置"立法根据"条款的目的在于保障立法的合法性、明确法的效力等级以及实现法的可操作性。但立法主体设置"立法根据"条款的基础与依据在于实在法观念、立法体制状况以及立法权的来源。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中在"立法根据"条款设置技术上存在位置设置不规范甚至缺失、语言表达以及逻辑等问题,需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