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东、西部经济差距形成的原因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社会政治因素,后者主要指国 家发展战略的影响、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的不同和人员素质等软环境的差异。中国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既是为了实现振兴农业、缓解基础产业、扶持战略产业的经济目标,也 是为了实现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政治目标,又是能够扩大我国经济与军事战略纵深 ,突破反华围堵,争取长期主动的战略部署。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是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 人力资本的积累,进行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借新经济之风,鼓西部开发之帆;走传统开发 之路,只能是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3.
陈健 《社会科学家》2000,15(4):66-69
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应该与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依法治国等延安精神结合起来,更好地开发西部.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是综合、协调、持续的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从产业调整、生态建设、社会发展诸方面,提出了内蒙古实施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观念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学术论坛》2001,4(1):96-99
在西部大开发中注重观念的更新,无论从现实上还是理论上看都十分必要.观念更新必须从文化的创新出发,努力塑造文化人格,树立"代价"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观,其中知识分子的观念要先行更新.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作为西部 11个省市区的成员 ,甘肃省如何进入大开发状态 ,选择好发展思路是尤为重要的。甘肃省在许多方面存在与东部发达地区 ,甚至是西部其它省区不同的地方 ,在选择发展思路和进入战略时应特别注意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实行分类指导 ,把结构大调整与经济大开发结合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旅游开发的双赢必须包括保护和利用两个方面 ;国家投入的文物保护、研究经费 ,应当作为国有资本投入得到回报 ;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文物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8.
李凤斌 《阴山学刊》2003,16(1):60-64
西部大开发要注重总结历史经验 ,充分认识大开发的必要性 ,科学分析大开发面临的制约因素和有利条件 ,并且要创造性地处理好东部与西部、局部与全局、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速度与效益等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短缺.五个方面的资金来源说起来容易,实施起来并不简单,既有可行的有利条件,也有困难的不利因素.讲求资金运用的效益是问题的关键.在资金运用中,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工业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工业污染呈现部分改善、整体恶化的态势.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水平相当严重.这既有其传统产业自身的原因,又与近年来国内外产业转移带来的污染迁移密切相关.新的历史时期,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应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力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步伐,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效率,加快西部环保制度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界定西域定义及其与丝绸之路关系基础上,对西域地区丝绸之路开辟前后考古学文化面貌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丝绸之路开辟给西域社会带来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2.
<正>欧亚大陆上不同区域的人群在史前时期就有往来迁徙活动,高加索人种至中国西部地区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以前。中国文明在其诞生之始就不是一个封闭体系,而是在当时条件的许可之下参与各种文明的交流。中国境内不同地区文明的融合以及华夏文明与异域文明的交流,对于塑造中国文明的基本面貌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启示之一 :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解决生存环境问题 ,把生态再造作为一大产业来抓从一般规律来看 ,植被生态环境良好才适合于人类的聚居、生存和繁衍。炎帝创始农业采集耕种于中西部 ,宋朝以前的多代都府立于西安一带 ,反映了当时中西部地区植被良好、人口密集、易于自然生存。但人类的长期生存、耕作和片面地向大自然索取 ,严重地破坏了自身生存的有利条件 ,导致了逃离性移民的增加、都府迁移。中国皇城的东迁史 ,除政治原因外 ,可反映植被变化的重大影响。据历史记载 :黄河中上游的森林覆盖率在秦汉时为 43% ,以后逐代下降 ,到明末清初时为 14%…  相似文献   

15.
一历史上,连接东西方的交通大道——丝绸之路,横贯新疆。作为丝路贸易的集散之地,西域诸绿洲城镇,曾有过繁荣的岁月。据考古资料,中西交通和丝路贸易的拓展,早发其端,并非以张骞通西域为始。公元前10世纪前后,以天山南北为中介地的金属文化的传播,于阗玉石源源不断地东运,我国中原丝绸已出现在埃及法老的府邸,都说明我国中原和中、西亚地区早已发生交往。进而在公元前5~前3世纪中国丝绸已传至欧洲,并享有美誉。当然,就正式的官方关系而言,我国政府同西方各国的接触,还是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武帝遣张骞出使西域…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5,(6):33-41
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及文化历史意义,建设《南海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数据库》为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文化支撑作用,影响意义深远。通过对该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向、实施构想以及在基础上进行数字化纪录片创作的设计与构思等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展示出一项将文字、图片、视频资源于一体,采用数字化影像、数据光盘、网络下载、书籍著作等立体化传播手段集成的手段形成的新兴科研成果,是海南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提出的与东盟共建新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使得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焕发出时代活力,这将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力推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应超越"遏制—制衡"的"相对主义"思维模式,定位于实现"互构的普遍主义"。并且,具有中国主体性贡献的"天下"世界观及其所蕴含的"无外"原则,应当成为规划及践行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所依凭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岳勇  李海蛟 《阴山学刊》2001,14(4):65-67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在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借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或社会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名为"马克思主义",实则一种徒具"马克思主义"形式的变相的西方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9.
古丝绸之路横跨大西北,联结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广大地区,历来是中国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在西部开发的大格局中,“重开丝绸之路”问题势必再度受到关注。研讨重开丝绸之路对青海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琼州学院学报》2017,(1):18-24
在经贸合作自由化的全球背景下,海南又快又好地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积极融入发展过程中,海南仍然存在着海洋产业结构比重不合理、海洋经济总体水平差距较大、人才科技力量投入欠缺、海洋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在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建立模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海南融入新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优势,提出促进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