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如今,"建设幸福中国"被列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幸福,已经成为当下最令人憧憬的词汇。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感是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主观体验和做出的一种总体的主观评价,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一个人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多、消极情感愈少,个体的幸福感体验也就愈强。对于幸福的理解,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小康指标体系和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为基础,构建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质量评价模型Q=Ni=1CiXi和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数H=Ni=1CiSi.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出发,对丽江市古城区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做了评价.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在生活质量指数得分低的层面同样在幸福感量表中的得分也低;古城区居民总体主观幸福感指数很高,其中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高于城镇居民的幸福指数,表明人们是否幸福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古城区现在应该大力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提高卫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观幸福感主要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的评价[1].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反映主体的社会功能和适应状态.文章试图将大学生性别差异因素引入大学生这个群体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性别差异的关系,对某高校在校294名大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自信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大学生有更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观幸福感包括人们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近四十年来,对主观幸福感的测量由单项问题测量发展为多项目测量.在一个非常综合的层面,主观幸福感的多数理论可按其性质归为"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研究发现,主观幸福感与个人性格因素、环境与人口统计因素和文化因素等相关.系统化和综合性的国民幸福指数,能够进一步提升主观幸福感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郭志峰 《阴山学刊》2008,21(6):90-96
以《综合幸福感问卷》为工具研究大学生综合幸福感。发现大学生幸福感在性别、文理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幸福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幸福感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城市学生幸福感高于农村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幸福感有显著差异;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主观幸福感;运动能提高幸福感,但过量运动反而会导致幸福水平下降。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运动时间、是否贫困生、年级、生活支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回归作用的依次是是否学生干部、年级、运动时间和城乡来源。研究发现SWB与PWB都是幸福感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
吴建利 《理论界》2014,(4):166-16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幸福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人生目标和生活意义的确定,并且会对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幸福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在对大学生幸福水平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社会因素、家庭影响、学校教育、个人心理是影响大学生偏离幸福感的最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偏低的具体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的幸福能力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忠仁 《理论界》2006,(5):140-141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幸福的追求史。获取幸福需要智慧和能力。人的认知特性制约着主观幸福感的水平。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为人类追求幸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增强人民幸福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感”、“幸福指数”是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对于自身生活状态作出的满意程度方面的评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幸福感”、“幸福指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终极生活目标.对城乡居民幸福感的研究既有一般性价值,也有特殊性价值.前者表现在了解不同类型人们的幸福程度、辨认影响人们幸福的因素、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后者体现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见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过程,记录理想类型价值下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生幸福感缺失主要是由高校缺乏幸福感教育、大学生功利性观念严重、大学生挫折承受力低、大学生缺乏获取幸福的能力、大学生缺乏积极人格的养成等原因造成的。为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高校应把幸福感教育列入高校课程中;大学生应树立生活目标,活出生命意义;增强挫折承受力,学会与烦恼相处;提高获取幸福的能力,学会享受生活;培养积极人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注重精神与肉体的结合,借鉴哈佛"幸福灵药"。  相似文献   

11.
幸福至善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英 《齐鲁学刊》2005,(6):129-133
幸福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从而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极度快乐的心理体验。极度快乐的心理体验是最为完美的心理状态;生存和发展之完满是最为完美的人生境界;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是最值得选择的结果。所以,幸福只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的,而不可能是用来达到任何目的的手段。或者说,除了幸福,任何快乐、任何善都可以是获得其他快乐、其他善的手段;唯有幸福不可能是用来达到其他快乐、其他善的手段:幸福是绝对的目的善,是至善。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对幸福的渴盼更是他们寻求发展的动力。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教育,引导他们客观认识社会问题,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培养他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帮助他们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不仅是大学生的意愿,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高等学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吴晓艳 《阴山学刊》2014,(4):100-103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量表》、《安全感量表》、《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以183名内蒙古高校教师为被试,研究人际关系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高校教师人际关系在性别、蒙汉民族、教龄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对人际关系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困扰与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呈极其显著负相关,心理安全感、主观幸福感对人际关系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Yang Yang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08,37(4):1235-1252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trends and differentials in length of quality life in the U.S. population as measured by happy life expectancy in 1970, 1980, 1990, and 2000. The analysis combines age-specific prevalence rat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from a larg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urvey and life table estimates of mortality in decennial Census years. Employing the period prevalence-rate life table method—Sullivan method, the analysis finds evidence for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in the U.S. Happy life expectancy largely increased in both absolute terms (number of years) and relative terms (proportion of life) over time at all adult ages examined. And increases in total life expectancy were mainly contributed by increases in expectancy in happy years rather than unhappy years. Happy life expectancy is longer than active life expectancy. And there has been greater compression of unhappiness than compression of morbidity. There are substantial differentials in happy life expectancy by sex and race because of differential prevalence rates of happiness. Women and whites had longer years of total and happy life expectancies at most ages and dates, while men and blacks had greater proportions of happy life expectancies across the three decades. Although race differentials generally decreased at older ages and with time, relative disadvantages of blacks persisted.  相似文献   

15.
寻求哲学合理的存在方式,是今天困扰人们的重大课题之一。在此问题上,最为根本的是如何理解哲学与生活的真实关系,即回答哲学究竟应成为人的幸福生活的"主人"还是"仆人"。在哲学史上,以传统形而上学为代表的哲学形态长期以来把成为人"幸福生活的主宰"作为哲学的使命,其结果导致了人的思想和生活的抽象化。这是哲学陷入深层困境、人的思想和生活陷入深重灾难的重要根源。抛弃和摆脱成为人"幸福生活的主人"的欲望,甘心成为"幸福生活的仆人",这是哲学的重大觉醒,也是兑现它为人类服务诺言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心理平衡、幸福感及社会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臻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15-116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各群体中年轻的知识群体,其心理平衡感、幸福感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在影响大学生心理平衡和幸福感的因素中,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择业、恋爱等内容为主,分析该群体心理失衡、幸福感降低的原因,提出应对措施,是高等教育改革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的快乐读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9,30(2):5-11
快乐读书主要是指读书过程的快乐,同时要努力做到过程的快乐与目的的快乐相统一。读书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我所讲的快乐读书要从广义上来理解,包括读书的快乐、藏书(含购书、淘书、赠书、藏书)的快乐、著书的快乐。快乐读书还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绍琛 《学术探索》2013,(7):136-139
居民幸福指数是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广受重视。本文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视角,提出了评价幸福昆明的44个指标,其中“城市最低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对幸福昆明建设影响最大,并分析了近年来幸福昆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分析,提出利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使大学生能承受社会竞争的压力,以平常而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20.
幸福观念检思——试论一种合理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在一个追功逐利的社会氛围中,物质主义幸福观俘获了人们的心灵,耽于物欲缺乏崇高,一个个成了只求享乐不懂情感的"专家"。幸福观危机成为现时代最深刻的价值危机,为此有必要吁求合理的幸福观。合理的幸福观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等的内在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