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际私法(冲突法)的产生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法律制度变迁的原因可以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国际私法(冲突法)作为法律制度变迁的一个结果,既是制度间均衡的体现,又是制度自身均衡的体现。它是法律规则进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它的出现带动了法律借鉴和法律移植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它本身也是法律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宏观经济制度理论强调生产力是经济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认为利益关系是经济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实质,从宏观上论述了经济制度并进而阐述社会制度作用机理的非线性、相互规定性;它的当代意蕴要求人们在科学发展的经济制度建设中,坚持马克思经济制度理论的基本价值和方法论,敢于突破具体结论,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价值具体化、现实化,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论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制度变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发以来的20年 ,是浙江走向市场经济的20年 ,概括浙江制度变迁已经取得的进展 ,其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在制度创新需求与实际制度供给均衡点的区间选择产权制度的安排 ;(二)制度变迁是在创新成本最小的地方开始突破和实施 ;(三)以混合型的制度变迁路径为模式特征 ;(四)制度变迁围绕塑造新的市场主体展开 ;(五)以诱致性创新为主动力的创新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9):23-27
邓小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主要是: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能够逐步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能够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利于凝聚人民,实现社会团结稳定;能够做到全国一盘棋,保证重点,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分析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论述,对当前坚定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理论思维的创造轨迹与制度变迁设计轨迹的统一─-学习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申可善木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着手,分析了这一论的思维创造轨迹和框架,并从体制变迁的角度,总结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特设计,展示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深厚的...  相似文献   

6.
发展问题是当代世界的中心课题之一。邓小平同志在一再强调,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精神文明和人的发展。这里着重谈谈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政治发展和重视人才的思想。 一、经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邓小平同志在描绘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中,重点是经济建设,有关的精彩论断很多,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可概括其精神。 (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一贯的思想,也是对我国过去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得出的结论。早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就指出经济工作是今后主要的政治,1980年他更明确指出:“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和页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关键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不但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20多年,我们忽视了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片面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政治运动,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了民穷国弱、国际威望不高的落后状况。鉴于过去沉痛的教训,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7.
江涌 《学术交流》2007,(12):202-205
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它伴随着大学的诞生而诞生,也伴随着大学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大学制度伴随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而发展,至今已走过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大学制度的变迁和发展,大约可以分为滥觞期、初创期、转型期、变革期和发展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罗锋  周玲 《社科纵横》2011,26(7):16-19
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根本的着眼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的基本要求。依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亦即生产力发展的理论,就必须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指导下,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发展观之间找到了它们的理论契合点,并由此延伸出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保证问题,即如何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应有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尽管新制度主义的不同流派对制度、观念、主体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看法存在差异,但他们都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力产生于制度变迁主体的预期.理性制度主义的最新成果认为,这是主体学习的结果,个体在竞争压力下、在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产生对新制度的构想,而历史制度主义则认为这是历史的制度和观念作用于主体的结果.就制度变迁的特性而言,差异性与同构性是制度变迁的基本形式,也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在差异性的基础上观察同构性和在同构性的基础上观察差异性是判定制度变迁的有效方法.制度变迁与政治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解读制度变迁可以丰富我们对这一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理论的一大主题。在邓小平的著述中,“发展”是一个含义广泛的综合性概念,它首先指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但又不只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广泛的社会范畴的全面现代化。邓小平的社会发展思想包括经济发展论、政治发展论、科技发展论、教育发展论、精神文明建设论、发展动力论、发展战略论、协调发展论等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其基本特点是社会主义方向性、民族性、整体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1.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以新政治经济学切入,鼓吹的却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新自由主义开出,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诸多威胁。它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泛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与攻击马克思主义;科斯定理与促动产权私有化改革;政治科斯定理与推行西方式民主;经济学帝国主义、话语霸权与生搬硬套;工具理性肆虐与信仰缺失;对外扩张与肢解民族国家。清醒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是展开针对性应对的必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常思勇 《唐都学刊》2006,22(3):35-38
哲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一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史,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主要包含有两大方面,其一,经济学体系中有关其基本前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认识和争议,受到了哲学理性概念的深刻影响;其二,哲学对经济学最为深刻的影响,就在于其为经济学家研究经济现象提供了理性演绎法、历史归纳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等工具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While modern nonprofit economics is dominated by the neoclassical a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 paradigms, this paper develops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riginal institutionalism of John R. Commons. Instead of focusing on the neoclassical conception of market optimality, John R. Commons’ theory of reasonable value draws attention to the nonprofit sector's role in attaining a reasonable quality of community life. In contrast to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concep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full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John R. Commons’ theory of scarcity, efficiency, and transactions shows the specific property rights structure of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al form to be well-suited for precisely that purpose. This argument is illustrated on the example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which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attaining a more reasonable quality of community life in rural areas worldwide.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不能单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必须注重人的非理性方面的研究,将学理与现实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要看到经济学理论的价值倾向性和意识形态性,从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方面综合研究经济和经济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对专用性资产交易过程的研究方法,分析劳务派遣在专用性人力资源交易过程中的制度优势。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介绍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专用性资产的交易理论。第二,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专用性资产交易理论”分析专用性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过程。第三,分析在专用性人力资源交易过程中,劳务派遣的制度优势和效率优势。第四,经验验证,讨论劳务派遣在促进北京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试论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在解释现实经济现象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不是劳动价值论自身逻辑和体系问题 ,而是劳动价值论所研究的价值理论与价格理论、分配理论有联系也有区别 ,劳动价值论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 ,必须科学界定劳动价值论的适用范围 ,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强 《阅江学刊》2011,3(1):5-11
制度政治学以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和运行为研究对象。作为超越现实人的具体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之上的、表现为高尚的公共生活的政治生活是由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构成的完整体系。处于中观层面的、起着中介和联结作用的政治制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政治制度是隐性的、不可触摸的,但是,以政治组织为载体的政治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却是引导和约束人们展开政治行动,影响和决定政治共同体生存、运行和发展的重要架构和资源。以嵌套的方式表现的、在不同层面上存在和发挥作用的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依其功能决定着政治体制,创造着促使政治体制运行的机制,并规定着政治行为主体的行动。政治规则、规范、策略及其连锁关系与外部环境中经济、文化、民生社会因素的矛盾,政治规范、规则、策略内部的差异和矛盾,特别是有关政治人本性假定的改变,所有这些则是政治制度变迁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商品社会使用价值与市场价格规律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鲍步云 《学术交流》2003,1(6):54-64
现代经济理论的两大体系 ,都对价格的有关理论做出了说明。有一种说法 ,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供求论综合起来 ,就应当可以得到较为完美的价格理论。但这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出路 ,只能是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深入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 ,通过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商品价格做出完整的说明 ,同时破解在供求与价值决定上的相互循环论证 ,发展以劳动价值为基础的价格理论。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自然使用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两重属性。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深刻地反映着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 ,由自然使用价值等一系列因素决定。商品社会使用价值 ,在量上最终表现为某一商品的社会需求量与生产供给量的比率 ,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值。商品的市场价格 ,由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与商品社会使用价值共同决定。社会使用价值比价值或其转化形式更复杂、更多样、更易变 ,是市场价格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使用价值为 1的市场价格 ,即是市场均衡价格。所谓市场价格围绕商品价值或其转化形式上下波动 ,实质上应是围绕市场均衡价格上下波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根本因素 ,表面上看是商品价格 ,而实质上是市场供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俊 《学术交流》2003,42(6):6-11
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阐述了关于“发展”的理论思想 ,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质”的规定 ;“第一要务”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量”的规定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度”的把握。同时 ,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方针政策和方法论意义上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等理论点上 ,都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