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民用技术转军用定价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民用技术转军用时如何定价的问题,基于讨价还价模型分析框架,建立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线性报价模型。在模型设立时将预期成本和预期价值的分布拓展为一般的均匀分布,得出均衡价格和成交条件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均衡价格的影响因素和不完全信息对均衡价格和成交效率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除剩余分配率、技术对军方价值、技术转移成本外,预期成本下限和预期价值上限也是均衡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不完全信息会降低市场成交效率并对均衡价格产生不确定性影响;预期成本下限的提高会提高成交效率,预期价值上限的提高会降低成交效率。打破了不完全信息必将造成均衡价格下降的传统看法,也为加强军民信息沟通的政策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利用理性预期思想建立做市商与知情、非知情交易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市场达到一般均衡状态时的最优信息成本和市场流动性,分析信息的内生化决策对价格信息含量的影响,并得出知情交易者数目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反而会降低价格信息含量的结论,说明市场质量的提高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机制设计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投资者理性预期出发,以不完全竞争市场和信息相关为前提,以市场微结构理论和投资者信息解读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资者信息解读能力影响资本成本的模型。研究发现:在非流动性程度及个人投资者解读信息精确度给定条件下,资本市场的均衡是唯一存在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市场非流动性程度通过投资者的平均信息解读能力和流动性影响因子两个途径影响着资本成本。  相似文献   

4.
证券市场分析中的共同知识假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同知识是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理性推理的逻辑起点,一个理论的立与破往往取决于某些信息的共同知识性,传统的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不能描述证券价格的形成,竞争性理性预期均衡框架也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完全信息博弈将成为证券市场行为分析的主要框架,应当把不确定性当作“资源”,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规范它的“有效供给”,以提高证券市场配置资本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的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实验方法探讨证券市场信息有效性问题是金融研究的一个新方向.50名实验参与人通过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开发的实验经济学计算机模拟系统,分别在三组信息结构不同的实验市场中进行虚拟证券交易.实验市场的交易数据表明,在信息完全对称的条件下,交易者并非能够应用所有信息形成一致的理性预期;在有关分红的事前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不知情的交易者也未能通过对价格的观察实现信息的有效扩散,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程度非常显著;而在有关成交价格的事后信息不对称时,信息的有效程度较高,市场价格基本上收敛于理性预期的均衡价格.  相似文献   

6.
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基于获得的信息进行决策,其信息异质性和对待信息的态度差异性,均会影响投资者的行为,进而影响资产的定价.社交网络是投资者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影响投资者对待信息的态度,两者对于资产定价过程显然存在影响.建立的经济模型考虑了理性投资者和过度自信投资者,他们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获取信息,在理性预期和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社交网络环境下投资者过度自信对资产定价的影响.通过建立信息博弈模型,发现市场存在理性预期均衡,且均衡状态下市场有效性、资本成本、流动性等要素与投资者的类型、社交网络均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博弈论为行为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模型。理性人是博弈论的基础假设,揭示了实现合作共赢上的诸多困境,并引发争论。然而参与者的理性状态同他关于博弈的信息情况相关。通过对囚徒困境这一博弈论经典案例的分析可证明,在特定的信息条件下,合作虽能得到高收益但并非理性博弈参与者的最优选择,理性参与者倾向于不合作;但对博弈进行修正后,参与者的信息情况发生了变化,其最优选择也会发生改变,合作将能够达成并得以保持。声誉、恩仇等机制的引入也提高了博弈达成合作均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条件风险价值(conditional value-at-risk ,CVaR)准则下多产品报童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以产品利润的CVaR值之和最大化为目标,具有预算约束的多产品报童模型。根据产品边际预算CVaR值的单调性,采用二分搜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应用算例分析零售商的预算与风险厌恶程度对最优订购策略的影响,得到结果:随着预算及风险厌恶程度的增加,零售商订购产品的种类增加;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是风险厌恶程度的减函数。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外对经济性裁员的相关研究,针对经济性裁员的成本收益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性决策中,当预期经济回升时间少于均衡时间,企业留住员工比较明智;当预期经济回升时间多于均衡时间,企业选择解聘该员工比较明智.将人力资源工作中的偏理性的部分数据化,使这类问题变成结构性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提出了关于经济不景气时企业裁员与否的建议和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通过建立罪刑关系博弈基本模型,对罪刑均衡原则的缘起及刑法史上三种罪刑对称关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罪刑均衡是理性的国家与公民以追求个人收益的手段/目的理性进行选择的均衡结果,其本质在于通过参与人双方收益最大化的战略组合来保障合作实现,而合作即可达到全社会利益最大化,从而揭示了集体理性最大化(功利)与个人理性最大化(公正)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1.
有效政府并非是政府与生俱来的角色,而是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思潮由争辩走向融合的衍生物.理论逻辑上,有效政府是公权之域、市场之域、社会之域相互构建实现动态均衡的理性选择;现实逻辑上,有效政府迎合了转型期我国政府角色发展的客观趋势.现实中的有效政府并非简单地冠以应然的角色期待即可实现,从应然到实然必将有待于一个根植于本土化特质基础上的角色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12.
政府干预在集聚经济中的作用一直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引入预期概念,可将政府行为内生化为个人或企业微观决策即要素空间流动的重要动因,进而完善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尤其是增强其对属于后发型的、非完全市场经济的我国产业集聚分析的解释力。既有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通过对市场主体的区位选择进行一般均衡分析,揭示了集聚产生的内生机制,认为基于微观经济主体自发行为的要素流动是集聚产生并强化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大部分新经济地理学分析假设经济主体是短视而被动的,这与现实中要素流动大多是基于预期下的优化选择行为具有较大反差,经济主体并非被动地根据区域间当前的效用差异进行决策。预期分析与新经济地理学分析的融合,完善了空间宏观异质性形成的微观基础,揭示了预期对集聚的形成及其动态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个体预期内生于个体经济行为和集聚过程,从而证明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集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知识生产是技术创新之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源泉,而团队互惠合作是提高知识生产效率的关键.文章首先指出知识生产者互惠偏好类型,揭示团队内各类互惠偏好理性预期本质特征;进而把知识生产者偏好和能力的异质性纳入研究范畴,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直接互惠、间接互惠、强互惠情形下知识生产者互惠偏好与团队合作的演化进程,探讨团队互惠合作演化均衡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要素,相应得出七个结论;最后针对制约知识团队互惠合作演化稳定均衡形成的外部条件,提出促进异质性知识团队合作生产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所诱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当后危机时代逐渐走近之时,各种关于这场危机原因的探讨从宏观层面上作出了种种解释。但微观主体的理性决策行为与群体的不可预知性促使笔者从各参与主体的利益状况出发,采用博弈论的原理对次贷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在不完全信息的假定下,本文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别考察了贷款人、商业银行、投资者以及特定目的机构的收益函数,正是由于商业银行在贝叶斯均衡与序列均衡中都存在获利的可能,从而催生了整个证券化过程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论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内外均衡是在经济开放条件下面临的两个主要目标 ,这两者常常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 ,因此 ,如何确定开放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并进而同时实现它们 ,构成了国际金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国际金融学具有综合性、宏观性、政策导向性等特点。如何同时实现内外均衡 ?它构成国际金融学形成、发展的主线索 ,依此可以将国际金融学的学科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根据上述观点 ,我们对国际金融学学科体系及教材进行了相应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关于小农户行为属性三派争论的基础上,提出认知理性小农户概念,构建认知理性小农 户行为的两阶段主观博弈分析框架:小农户在与所处情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建立主观博弈模型,进而在 主观博弈模型下进行策略博弈,博弈的结果是在两个阶段分别达到主观认知均衡和主观博弈均衡。小 农户的认知理性行为具有显著的情境依赖性,具体表现为情境锁定和情境适应两种模式,所依赖的情境 主要包括社会制度、交易市场、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五个维度。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的情境变迁中,小农户在情景锁定和情境适应不足的双重作用下,面临认知及行为的情境失调危机。在 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境中,小农户行为的认知治理路径包括提供高质量信息服务、增强扶持政策的认知导 向、构建产业链准纵向一体化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中出现的母亲大多是有悖于伦理常识的形象,她们构成张爱玲式的"巫母群像",这种母亲形象表现出张爱玲对传统母性观的批判。此倾向的形成,与张爱玲对其母亲的情绪记忆密切相关。同时,张爱玲对母性的批判也暗含着她对女性及人性层面的理性思考与感性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