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服务展开差异化竞争、增强产品竞争力已成为国内制造企业的战略选择.根据前期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认为国内制造企业的服务增强具有明显的"质量弥补"特征:以服务质量弥补实体产品质量的不足;而国内的生产要素成本结构,决定了企业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要素替代高成本的资本要素,通过大量的人工投入提供服务以实现质量弥补.基于资源配置视角,构建了要素替代实证模型,采用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2005年制造业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假设检验,考察了产品类别和企业规模两个控制变量的作用.研究发现:虽然国内某些制造企业开始了基于要素替代的质量弥补,但这并不具有统计意义;要素替代变量对组织资源与组织绩效间的关系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是通过对企业资源投入变量的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作用.质量弥补型的服务竞争是我国制造企业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低端竞争行为,但将在一定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实证研究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服务增强制造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全球化竞争和知识经济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研究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背景、概念、特征、机理和对策。在界定制造企业服务增强概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并阐述了国内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质量弥补特征;随后基于调查问卷数据,对基于要素替代的质量弥补以及服务差异化竞争对绩效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最后,指出国内制造业服务增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对企业管理实践者和政策制定者都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制造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其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之一。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受自身资源约束,往往需要服务提供商的配合。本文在构建制造企业与服务企业的收益函数基础上,建立两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规律,并运用MATLAB仿真,深入研究相关因素对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合作实施服务化策略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对服务提供商所提供服务的依赖度、服务化制造企业与未服务化制造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度、双方合作前后的收益和成本、合作不成功造成的损失、收益的分配等因素是合作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且差异化竞争度比服务依赖度对合作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强烈、与收益相比博弈主体对成本的变化更敏感、服务提供商更易动摇合作的意愿、存在最优的收益分配系数使制造企业与服务提供商采取合作策略的意愿最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财务数据,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识别了公司的竞争战略类型,并通过滞后变量模型分析了竞争战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均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短期绩效增长,但实施低成本战略的企业的短期绩效显著优于实施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低成本战略对长期绩效有显著影响,其竞争优势具有持久性,但差异化战略对长期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 研究企业IPO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均衡价值及产品市场差异化竞争的影响.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加入信息溢出效应, 基于动态产品市场竞争构建了一个微分博弈模型, 模型结果表明:IPO后在位上市公司相对行业竞争力低于临界值时, 其均衡价值减少; IPO前其相对行业竞争力高于临界值时, 其均衡价值增加.采用沪深A股、中小板与创业板的市场数据, 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动态结构化模型参数, 实证研究IPO对产品市场异质化竞争倾向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 IPO后行业消费者忠诚度提高, 产品市场竞争倾向趋于异质化竞争, 在位上市公司的市场份额利润转化率提高.这说明我国IPO竞争效应占主导地位, 企业IPO对在位上市公司构成威胁, 在位上市公司采用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6.
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铁男  陈涛  贾镕霞 《管理学报》2011,8(3):388-395
基于对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炼出一个体现战略柔性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结构模型,采用多行业的样本数据,运用SPSS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类型的战略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得出能力柔性对企业绩效影响显著,而资源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明显的结论,这一结论为中国企业今后提升经营绩效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王鹏程  刘善仕  刘念 《管理评论》2021,33(11):157-169
数字化时代,制造企业通过组织模块化设计提升服务创新绩效成为服务化转型的重要途径,然而关于组织模块化能否以及如何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研究还很缺乏.本研究从组织信息处理理论出发,探讨组织模块化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通过对285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发现:(1)组织模块化设计有助于提升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2)大数据分析能力在组织模块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3)组织敏捷性完全中介组织模块化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4)存在组织模块化-大数据分析能力-组织敏捷性-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链式中介效应;(5)环境竞争性正向调节大数据分析能力和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表明随着环境竞争程度的提高,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作用显著增强;(6)环境竞争性对组织敏捷性与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然而无论环境竞争程度如何,提高组织敏捷性都能够正向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绩效.本研究深化了组织模块化及其作用和优势的研究,并为数字时代制造企业组织架构创新、服务化转型等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服务科学、网络能力理论、关系学习理论,结合已有文献深入剖析服务创新内涵、服务创新绩效。本文构建了包含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对华南地区243家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网络能力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关系;(2)网络能力对关系学习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3)关系学习对服务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4)在网络能力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关系学习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研究结论可以为服务业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进而强化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220家中国制造型出口企业的数据,探讨了两种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如何通过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影响企业创新倾向和新产品绩效。研究结果显示:(1)差异化战略通过促进顾客导向和竞争者导向间接改善创新倾向和新产品绩效;(2)成本领先战略直接正向影响创新倾向进而改善新产品绩效;(3)差异化战略对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为中国制造型出口企业如何改善竞争战略执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提出了管理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创新搜索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探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参与和客户参与对企业绩效不同维度(运作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IT能力的调节效应.利用176家中国制造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参与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企业运作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客户参与对企业运作绩效和财务绩效的提升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IT能力正向调节供应商参与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开始运用企业能力、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合作创新来增强竞争优势,以获取更好的绩效,而当前对于企业能力如何通过上述两种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研究仍然模糊。针对理论研究的缺陷,基于企业能力理论,通过分析两种创新对企业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揭示企业技术能力、市场导向、整合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网络合作创新促进企业绩效的内在机制。采用158份中国通信技术企业样本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强企业技术能力、市场导向和整合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对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绩效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但对市场导向和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中介作用不明显,价值网络合作创新则对技术能力、市场导向和整合能力与企业绩效都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应当通过提高企业和经理人的整合能力、加强企业与政府和研究机构之间网络合作的方式来解决企业在进行创新活动时面临的资源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潘妹  张红  黄琼  周武静 《管理学报》2013,10(3):353-359
通过配置理论总结了制造战略、HRM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假设,并以广东214家代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采用大规模服务者和质量定制者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内部型HRM系统,采用专业化承包者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混合型HRM系统,采用对竞争漠不关心者战略的企业更倾向于市场型HRM系统.制造战略与HRM系统匹配的企业,其HRM绩效高于不匹配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包含股价信息学习机制的产品差异化决策模型,探讨企业开展产品差异化的微观决策机制以及IPO前后企业策略变化的动态特征。理论研究表明:产品差异化策略仅是企业在IPO后的一种短期策略,企业差异化策略的效果在上市后将逐年弱化;企业可以从同业竞争企业的股票价格获取行业差异化信息,这会影响企业自身的差异化策略执行强度。本文以2005年至2015年间IPO的996家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基于对产品差异程度的测算与产品同质企业的匹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上述模型结论。本文是结合产品差异化对已有产品市场竞争机制的拓展,研究结论对构建国内证券市场与产品竞争市场间内在关联,发挥股票价格对企业决策的参考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差异化战略是我国上市银行的基础性竞争战略。基于上市银行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差异化战略对市场竞争力的促进机理,从而为上市银行差异化机制的深化提供了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1-2016年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差异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同时分析企业规模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对企业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组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存在差异。产品差异化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产品差异化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四个组分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此外,企业规模在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竞争力关系中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产品差异化在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中起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为解读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机理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6.
在高度竞争的行业中,企业如何从过去产品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中及时获得绩效反馈,进而提升未来新产品绩效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绩效反馈相关理论,探讨在高度竞争行业中,企业过去产品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如何影响未来的新产品绩效,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考察不同背景风险投资对过去成功、失败经验与企业新产品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以2019年度始终处于App Store畅销榜单前200的76个移动游戏应用作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在高度竞争行业中,过去产品的成功经验对企业新产品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失败经验对企业新产品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当企业拥有独立背景风险投资(IVC)时,过去产品成功经验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正向作用会增强,失败经验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负向作用同样会增强。相比之下,当企业拥有企业背景风险投资(CVC)时,过去产品成功经验对新产品绩效的正向作用会减弱,而失败经验对新产品绩效的负向作用同样会减弱。本研究丰富了绩效反馈相关理论发挥作用的内在机制及边界条件,对我国移动游戏领域创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选择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崔杨  于桂兰 《管理科学》2019,32(3):42-53
  许多企业为适应经济竞争开始组织结构变革,以授权型工作团队代替传统的层级管理结构,因此授权型领导如何在团队层面发挥作用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共享视角的团队导向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已得到广泛研究,但在具有关系文化的中国团队情景中,团队领导不一定针对团队内部不同成员进行无差别的授权,相反团队领导很可能进行差别授权,因此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待探究。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跨层次分析方法,探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如何影响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检验团队认同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领导认同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以99个工作团队706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运用Spss 19.0和Mplus 7.4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①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跨层影响个体创新绩效;②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影响团队创新绩效;③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影响团队认同,团队认同分别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④差异化授权型领导显著负向跨层影响领导认同,领导认同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与个体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丰富了差异化领导的研究,并扩展了团队层面授权型领导的研究,验证了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负向作用;丰富了差异化授权型领导的理论研究视角,基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差异化授权型领导对创新绩效的跨层次影响机制。团队领导在进行授权时要考虑团队的文化特性,增强谨慎意识,要充分考虑如果团队内部领导授权的差异化程度过高会破坏团队成员的团队认同和领导认同,进而降低个体创新绩效和团队创新绩效,以致降低组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TLC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伟伟  于渤  朱彬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579-583
在分析技术管理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以及技术生命周期对技术管理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5l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在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对企业技术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技术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每一个阶段中,技术管理能力都比技术能力更为显著地影响企业绩效.研究结果对加强我国企业技术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9.
企业如何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所要面对的永恒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先后出现过战略定位学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多变和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越来越关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如何与其所处环境相匹配。基于此,追求以迅速进行资源整合获得动态环境下的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理论应运而生,并逐渐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同企业绩效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和机制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为了说明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以及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本文在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重点介绍并分析了有关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前沿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探讨供应链整合、企业运作绩效及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揭示供应链整合通过供应商运作绩效及客户服务绩效影响财务绩效的作用机理。利用139份制造企业的样本,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供应商整合对供应商运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整合及客户整合对客户服务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主要基于客户服务绩效的提升。同时,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及客户整合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皆通过供应商运作绩效及客户服务绩效的提升来实现,其中,供应商运作绩效为部分中介变量,而客户服务绩效为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