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各种粥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特色以.对于各种粥名,如何翻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使目的语国家的读者有效理解是译者必须慎重对待的.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杨宪益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首先简单介绍了目的论,接着运用目的论分析了杨宪所译<红楼梦>中有关各种粥名的翻译,说明了杨先生的译文并没有达到最佳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2.
"饥饿",始终是女性文学中的重要主题,小说《杀夫》《无字》《饥饿的女儿》分别显示了台湾地区、内地和海外华裔女作家对饥饿问题的关注。细读这一主题下的三个文本,女性身体在近现代遭遇的饥饿既揭示了男权社会的种种不平等,也凸显了女性作为生命母体的重要价值。相比于工业时代对物质生产的崇拜,生命资源的意义应该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3.
以<红色娘子军>、<青春之歌>、<李双双>三部影片为例,探讨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共和国前期电影中的女性,在身份上经历了从妇女而战士再到党员的转变;其外在形象体现了男性化的特点;其情欲无一例外地被遮蔽,被删除;所有这些,体现出了新生的民族国家的一种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4.
一、踏进文坛的思考 1980年春天,张一弓的名字随着《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的问世引起了人们的瞩目。在此以前,他是一位新闻记者和热烈的文学爱好者。虽在二十年前曾发表过小说,但不被人称道,并且因小说落了个“为右派母亲唱赞歌”的罪名,不再向文坛的高处攀登。“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5.
目前见到的<焚书>,以顾大韶校定本<李温陵集>最可靠.单行本<李氏焚书>中的后二卷"读史"、"诗汇"非李贽亲定<焚书>所有.<焚书>曾先后刊刻四次.第一次为万历十八年四月,共有耿、李论辩之"书答"与写失友孤苦的"老苦"二卷41篇;第二次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年四月,增加"书答"一卷21篇、"杂述"一卷22篇,成为四卷;第三次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八年,将"老苦"、"书答"合为一卷,又增"杂述"38篇为一卷,并于其他卷加入30篇,构成新四卷四册;第四次是李贽死后,将"读史"、"诗汇"收入后的<李氏焚书>本.<焚书>除<玉合>等数篇为赝文外,余皆出自李贽之手.  相似文献   

6.
性别与阶级议题之间的互相遮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打开女性文学写作及其批评的封闭空间,将性别与阶级、族群等分析范畴结合起来,重新将历史与现实场景带入以潜意识场景为关注点的女性写作中,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我们在“饥饿与女人”书写的文化政治谱系中重读虹影《饥饿的女儿》可知,虹影在讲述一个女性自我发现与成长的生命故事的同时,也继承了关于“饥饿与女人”的阶级与家国历史书写传统,对“饥饿”的母/女与“江南岸”无常世界的书写,召唤出的不仅是被压抑的女性身体,也是一切被压抑的阶层与群体。在女性的潜意识场景与被压抑者的历史场景之间存在着深切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有很多是以描写饥饿为主题的。它们真实反映了现实生活,直面苦难,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的真相,写出了乱世中人们的贫困、饥饿以及不自由的悲惨生活,写出了饥饿对人性的扭曲,更写出了饥饿引发对人的道德心理的思考。虹影的小说《饥饿的女儿》作为这类小说的代表重现历史真实,试图揭示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并探讨人们该如何走出饥饿,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8.
李泌是唐代重要的政治人物,其传记有李繁的<邺侯家传>10卷和不知名作者的<邺侯外传>.二者并非一书,前者详录李泌一生事迹功业,书至明代亡佚;后者主要反映李泌身上传奇性的一面,因<太平广记>收录而保存至今.<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大量有关李泌事迹的记载,主要出于<邺侯家传>.  相似文献   

9.
苏懿  程德强  潘颖 《东方论坛》2005,6(2):50-57
虽然<故事新编>的研究在整个鲁迅研究中相对滞后,但通过对近十年<故事新编>研究成果的检点与梳理,仍然可以发现<鲁迅与表现主义:兼论<故事新编>的艺术特征>、<<故事新编>与中国新历史小说>、<被照亮的世界--<故事新编>诗学研究>等一批重要成果.在这些标志性成果所划分的区间内,对其间种种特色各异的成果进行回顾与整理,能够在总体上显现出以往研究的特点,并启示着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勒克莱奇奥的《饥饿间奏曲》以主人公艾黛儿·布伦成长的故事为线索,讲述了一个饱受磨难的少女,最终成长为坚强独立的女性的历程。笔者从成长的苦难、成长的引路人以及成长的顿悟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小说的成长主题,同时揭示了成长主题的社会与文化的原型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朝鲜末期传播的野谈中,《青邱野谈》《东野汇辑》《东厢记纂》等所收录的《李义勇》传奇色彩比较浓郁,与中国唐传奇中李朝威的《柳毅传》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考察《柳毅传》与《李义男》之间的关系,分析《李义男》的演变过程及其内涵,探索《李义男》产生的时代背景,最后指出:《李义男》是在中国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的基础上创作的。  相似文献   

12.
李锐始终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他的整个小说创作一直是围绕"从个人出发去追问普遍的人类困境"这一命题而展开,对于人生困境的无尽展示与言说的背后正包含着对于人生命运无常的追问。从李锐小说所展示的人类生存困境入手,重点考察了从《厚土》到《银城故事》这一时期的创作,梳理了李锐小说中人物的生存困境,进而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命运危机。  相似文献   

13.
李锐在小说《厚土》系列、《旧址》《万里无云》《银城故事》里写下了一个叫“历史”的东西。无论是平淡生活,还是惊天动地,都会成为历史,李锐写出了人在历史面前的无力感。人所创造的“无理性历史”给人以警醒,虽然一切都会成为历史,但是使什么成为历史让人思考。  相似文献   

14.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以其女性特有的笔触对“丑”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述,表达了她面向人类艰辛生存境遇的倾诉,使“丑”的显现变成对美的渴望与呼唤。在对“冬天”、“大泥坑”、“后花园”等一系列意象叙述中,隐约透露出潜伏在人群背后的生存土壤和文化背景,使有限的意象获得了无限的意蕴,体现了隐喻象征手法的强大张力。  相似文献   

15.
安徒生童话带有鲜明的自叙性质,其童话中的人物结构模式与安徒生自身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运用叙事学相关原理,以《海的女儿》为个案,解析了安徒生童话的人物结构分类模式,阐释了安徒生童话在人物结构中所蕴含的深层语法结构,并通过人物结构模式阐述安徒生童话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6.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庆历至熙宁间,经学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主要体现在疑传惑经的盛行和通经致用的取向.刘敞及其《七经小传》是疑传惑经的主要代表,学术风气因之一变.李觏则是通经致用的代表人物,《周礼致太平论》等经学著述与当时的庆历新政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李安的早期作品《喜宴》中反映中西方文化冲突的情节,剖析其潜在的文化背景因素,即中国人的孝道、家庭伦理观与西方的个人主义和家庭伦理观;中国相对传统保守的文化特征与西方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以及在解决同性恋事实与传统中国式婚姻的矛盾时所体现出来的中国的“中庸”处世哲学。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观看反映中西方文化特征的影片是了解、学习不同民族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元节饱含着中国祭祖与鬼信仰文化的传统,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了中国文化真善美的本质特征。张燕玲的散文作品《此岸,彼岸》将台湾中元节倾城倾家、非凡热闹的祭祀场景与台湾大陆老兵苦海无涯的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描绘,穿过深蕴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台湾中元节,展示出台湾人与台湾大陆老兵深层的文化乡愁以及作者深广的文化乡愁创作情怀、对生命哲学关怀的创作精神和对文学真、善、美的创作追求,《此岸,彼岸》由此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