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生态学的科学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研究理念和理论体系 ,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这样一门既充满活力而又面对许多挑战的学科 ,很有必要对它从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 ,进行全面的思考和研究 ,从而促进它的发展 ,也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和《科学学研究》1999—2003年刊发的825篇研究性论文的发表年、文章内部结构及资助者进行文献统计分析,以深入透析我国科技管理研究所处的阶段、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找出其研究的特点与不足。目前科学学研究性论文研究内容有三个倾向即“集中化倾向”、“理论化倾向”和“国家政策倾向”;研究阶段多处于“问题描述阶段”;研究方法以“非经验研究”为主;基金资助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3.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发布的1998-2012年国家社科历年资助项目名单,本研究从中筛选了研究范畴涵盖或隶属于科学学的300个基金项目并对这些项目的论文影响力进行了研究。按照项目年代分布、项目类型、分布学科和分布年份的不同,本文对科学学国家社科项目进行了统计和比较。论文使用定量方法分析了项目责任人职称、项目类型、论文的项目发表年、项目论文发表量以及CSSCI论文比例对论文影响力的影响。通过对项目论文的长期影响力和结项时指标进行对比,本研究可以为以后项目评审和资助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科学在战争中的非理性应用,贝尔纳在深刻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反叛脱离社会实践的科学哲学传统,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展开对科学全方位的社会研究。传统科学哲学大多时候关注的仅仅是科学的最终产物,也就是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这种知识论科学哲学遗忘了生活世界,它描绘的是科学世界观。贝尔纳在社会实践中历史地、具体地、开放地、涉及终极关怀地看待科学究竟是什么,开辟了科学研究的社会实践转向。贝尔纳的科学学几乎可以说是从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来,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典范。从关注作为知识的科学到关注作为社会实践的科学,恰好是回归生活世界哲学视野转换的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5.
人类实践的当代特征 ,可用“创生”一词概括。创生是创造与生产的统一 ,是人以某种超自然的方式生成某种超自然的东西。创生力是创造力与生产力的统一 ,是人的、社会的创造生成能力 ,它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生力的发展依赖于创生中介的积累发展。人和社会既是耗散结构 ,又是创生结构。社会创生结构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组织的、智慧的等多方面。其中 ,智能是各种创生结构的核心。而智慧本身的创生结构 ,是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 ,以智能为核心 ,以激励、理念、自由构成的三维互动核心结构。社会政治的现实使命 ,就在于改善社会的创生结构 ,激发人的创生力。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简称S&TS)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近几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为促进科学技术学的学科发展,2008年7月31日至8月3日全国科学技术学第三次年会,在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科技大学主办。  相似文献   

7.
“稳定压倒一切”和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为使当代中国社会有效地解决稳定与发展的难题而提出的两个重要命题, 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共同构成了邓小平 “以稳定保发展”和 “以发展促稳定”的辩证治国方略。这两个重要命题深刻地把握了稳定与发展之间错综复杂甚至表面上显得相互矛盾的关系, 它们既反映了当代各个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更是对近百年来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S&TS)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的“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10年联合年会——全球化时代的科学技术:使命、政策与范式转变”研讨会于4月9~11日在河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所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26篇。  相似文献   

9.
从多维视角研究全球化时代科学技术的使命、政策和范式转变,是科学技术学(S&TS)的重要任务。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S&TS)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河海大学承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相似文献   

10.
2010年4月9~11日,全国科学技术学(STS)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联合年会在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东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协办,河海大学承办。大会收到论文126篇,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53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经验性和理论性是现代科学的两个基本特性,而现代管理科学至今在总体上仍处在经验科学阶段,是一门不成熟的现代科学。管理哲学是交叉于科学哲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相对于至今仍处在经验科学层次的特殊管理学,管理哲学是理论科学层次上的一般管理学,即管理学的元理论。要使自己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现实科学,现代管理科学有必要把自己从经验科学层次提升到理论科学层次。加强管理哲学研究十分必要,这不只是实现管理科学从经验科学到理论科学的向上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通过对管理科学与非管理科学加以综合创新的会通工作来实现管理科学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有害假设原则作为科技社会价值评价的一种方法论原则,对科技发展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在叙述科技有害假设原则内涵的基础上,讨论由此引申出的三条科技危害认定规则。以此为基础,分别探讨科技有害假设原则对科技发展的正负面影响的具体内容。针对正负面影响的具体内容,进一步深入探讨科技有害假设原则的补充内容,使之更适合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并对科技有害假设原则做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引导人在真、善、美三个方面充分展现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是人发展与完善自身的内在动力。由于科技发展与人的社会责任、知识成果运用的动机与效果之间存在可能的冲突,科技发展对人的发展也具有否定性影响。必须对科技活动的主体提出自我调适的要求,促进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出发点,在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发展周期规律是描述科学范式产生、发展、完善的历史演化过程的规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构造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初创期是科学家怀疑和批判旧科学范式,提出新概念、新定律的时期。构造期是科学大师确立基本原理,提出基本图景,做出基本推论,创建新科学范式的时期。发展期是大批自然科学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丰富、发展和接受新科学范式的时期。成熟期是新科学范式日臻完善,更加新的科学范式逐渐萌发的交会期。  相似文献   

16.
政治学是政治现实最直接的反映。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给政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也必然引起政治学范式及其研究的重大变化。从以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政治学向以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学转换 ,是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最集中的体现 ,也是当代政治现实最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分界问题是西方科学哲学的中心问题 ,本文试图对西方科学哲学各流派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作一梳理 ,探析科学分界问题演变的历史轨迹 .  相似文献   

18.
科学幸福观是新型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顺应社会各方面发展进程产生的,也必然引起社会政治的新发展。科学幸福观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新的要求,它不仅对当前经济分配机制提出新要求,而且对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矛盾进行有序的调节,从而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解决社会问题,促使社会各结构合理运行、规范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促进西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各民族的进步与繁荣,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的推动。西部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必须要走出一条既有中国特色,又能够与国际接轨,还要坚持从西部的省(市区)情实际出发,立足于推进各民族进步与繁荣的路子。此外,还须加快知识创新步伐,提高各民族的科学素养,提高各族劳动者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素质,奠定科技创新的基础。积极构建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体制,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健康发展。积极运用高新科技、信息技术推动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确立以信息化辅助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发展策略。积极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技创新事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科研、科普,崇尚创新、自觉创新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以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培养综合型人才必须围绕进步性、知识性、创造性、实践性以及综合型人才智能的培养改革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