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正申继《陶渊明探稿》、《陶渊明集译注》、《陶渊明评传》3部系列研陶专著之后 ,又连续出版了二十世纪陶学论史的《二十世纪陶学论著》和二十世纪陶学评论集《陶渊明及其研究论》,把陶渊明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二十世纪陶学论著》,论析代表性的治陶专家 ,梳理 2 0世纪陶学的发展历程 ,评价创新性的论陶观点 ,展示 2 0世纪陶学的突出成果 ,完整演示了整个 2 0世纪的陶学里程  相似文献   

2.
现在陶渊明研究已成为专门之学——陶学,研究热潮与日俱涌,学术论著汗牛充栋,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研陶新气象。面对陶学之累累硕果,将如何突破与创新?这对陶学研究者而言,也就提出了无可回避的严峻挑战。因此,连出版过《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研究》这般厚重专著的陶学大家袁行霈先生也不无感慨地说:"在陶渊明研究这块被人翻耕了多少遍的土地上,再作出任何一点新的东西都要用上十倍百倍的功夫,这并不比开垦一片荒地容易。"(《我和陶渊明》,见《学问的气象》,  相似文献   

3.
1997年夏 ,由于面临世纪之交 ,众多学科都在忙于对 2 0世纪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北京出版社选定《2 0世纪文学研究概论》的题目 ,全部丛书为 12册 ,魏晋南北朝占一册。笔者负责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分卷 ,并承担撰写陶渊明研究部分。我用近四年多的时光 ,将近百年来出版的陶学专著、中国文学史、有关陶学的专著和重要论文 ,较为认真地读了一遍。对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著作和论文 ,则反复研读。结果发现百年陶渊明研究呈现出“工夫在陶外”的特点。这里的“工夫在陶外” ,是借用陆游诗句“工夫在诗外”改造而成。此外所说的“工夫在陶外” ,…  相似文献   

4.
1、陶渊明的名字号及《桃花源记》内涵专释/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适意从心与陶诗艺术/吴国富//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浩然可匹渊明,只是近陶而已”/赵治中//九江师专学报一期4、李剑锋《元前陶渊明接受史》简评/朱和君//九江师专学报一期5、日本和陶诗简论/李寅生//江西社会科学一期6、古“桃花源”一说/栗海//娄底师专学报一期7、略论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精神向度/宋群//铜陵学院学报一期8、陶渊明仕隐歧说刍议:冈村繁与龚斌的陶渊明研究比较/周薇//江汉论坛(武汉)一期9、钱钟书的陶渊明接受史研究/卢佑诚//皖西学院学报(六安)一期1 …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对陶渊明研究的著作极其繁富 ,其中也有一些接受影响方面的研究。如 ,萧望卿《陶渊明批评·陶渊明历史的影像》首先粗略考察了历代对陶渊明的接受情况。其后 ,钱钟书《谈艺录》以较为翔实、新鲜的资料梳理了陶渊明在历代声名的显晦。 196 1年中华书局结集出版《陶渊明讨论集·历代对陶渊明的一些探索》。新时期以后 ,陆续零星出现了一些与陶渊明接受史有关的单篇论文或论著章节。论文如袁行霈《辛词与陶诗》 ,论著章节如戴建业《澄明之境·陶渊明接受史片论》等。这些研究成果或者考察了某一读者对陶的接受情况 ,…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研究专栏》从1984年开始创办,迄今已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每一个陶渊明的研究者,每一个参与《九江学院学报》编辑工作的人,都不能不关注这一特色栏目。按理说,在全国高等教育发展势头强劲的情况下,《陶渊明研究专栏》也应当越办越好。但是,我们却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老一辈的陶学研究者,或者去世,或者退休,继续从事研究的已经不多;而年轻的一代,似乎还没有较多的陶学研究者崭露头角。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学术界对于传统文化也有了更多的反思,但在陶渊明研究领域,基本还保持着原有的格局,进展不大。…  相似文献   

7.
魏正中同志所著《陶渊明探稿》一书,已由北京文津出版社出版问世了,这是陶学研坛里值得庆贺的一件喜事。 《陶渊明探稿》由我国著名的陶学专家、天津师范大学吴云教授作序,由陶渊明故乡——全国研陶中心学术刊物——《九江师专学报》主编陈忠副教授题跋。吴云先生在《序》中指出:“魏正申同志,196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是已故著名学者逯钦立教授的学生。……逯先生讲课认真,特别是讲授陶渊明及其作品时,重点讲述自己  相似文献   

8.
吴 云 :《二十世纪陶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石川忠久《陶渊明研究法》(1 )汪榕培《让陶渊明走向世界》(2 )龚 斌《新世纪瞻望 :再创陶渊明研究的辉煌》(3 )沼口 胜《关于〈拟古〉 (其三 )诗的寓意》(4 )李文初《读〈拟挽歌辞三首〉札记》(5)矢山鸟美都子 《关于中国古诗中的“柳”形象的演变和陶渊明的〈五柳先生〉》(6)邓安生《陶渊明的“任真”与陶诗的自然本色》(7)今场正美《陶渊明〈闲情赋〉考》(8)赵治中《2 0世纪辨析陶渊明“忠愤”说述评》(9)上田 武《陶渊明和束皙》(1 0 )魏正申《日本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述评》(1 1 )李剑锋《加…  相似文献   

9.
我校庐山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报编辑部吴国富副教授的学术论著《论陶渊明的中和》于2007年4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他的第二部学术论著。《论陶渊明的中和》共25·5万字,该书改变了传统研究中用儒佛道思想解释陶渊明的做法,用散见于文化典籍中的“中和”思想来阐释陶渊明,认为陶渊明的思想精髓是“适中地把握生活以感受生活的和谐欢乐”,并全面探讨了陶渊明在中和的生活环境、中和的生存时光、中和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中和的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追求,在理论上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吴国富副教授致力于陶渊明及元代文学的研究,在《文…  相似文献   

10.
屈指算来 ,我倾心于陶渊明已经有十五个年头了。一九八五年夏参加江西九江陶渊明研究座谈会 ,写出了第一篇有关陶渊明的论文。会议期间 ,眺望云蒸霞蔚的庐山 ,寻访诗人故里 ,拜谒渊明之墓 ,那五柳先生任真自得、超凡脱俗的形象 ,似乎就在眼前 ,让人感到特别亲切。从此 ,陶渊明成为我最亲切朋友 ,他的诗文似清洌芳香的醇酒 ,让我含英咀华 ,沉潜其中。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 ,我花了七八年时间 ,撰写《陶渊明集校笺》。一九九六年 ,该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里 ,对《陶渊明集》中的异文、注释 ,以及陶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颜延之、范泰和鲍照三位文学家都具有陶渊明情结。颜延之是陶学及陶渊明接受的第一人,《陶征士(?)》是陶学 的奠基之作。鲍照第一次发现了陶渊明的文学,并开辟了文学史上拟陶与和陶之风。  相似文献   

12.
我刊自去年第一期起,已连续三次刊出“陶渊明研究”专栏,共发表了十七篇研陶文章,开始引起广大陶学研究者和教学者的浓厚兴趣。为推动陶学研究向广、深、新方向发展,本期的“陶渊明研究”专栏,特发表一组研陶译文,旨在让广大读者了解陶渊明在国外的艺术影响,了解国外学者研究陶渊明的成果及其动态。这仅是个开头.希望能得到全国陶学专家、陶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陶渊明诞辰1620周年,江西省文化厅以及九江市、县有关单位于1985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九江市召开了全国首次陶渊明学术讨论会。十四个省市的八十多位陶学专家和陶学爱好者出席了大会,他们提交了六十多篇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本文就大会讨论以及各自论文中所涉及的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廖仲安:《读陶的几点想法》石川忠久:《关于陶渊明的研究法》(1)钟优民:《世纪回眸:陶学的由来和走向》(2)伊藤直哉:《归去来兮辞札记》(3)李文初:《地区性陶渊明研究述评》(4)沼口胜:《关于陶渊明乞食诗的寓意》(5)魏正申:《陶渊明研究的断想》(6)渡部英喜:《陶渊明故里小考》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末,由中国九江师专和日本国六朝学术学会联合主办了“中日学者首届陶渊明学术研讨会”;1998年10月,《九江师专学报》以增刊形式出版了这次研讨会“文集”,“文集”刊发了中日17位学者的高论。笔者有幸第一次集中读到石川忠久、上田武、武并满干、大地武雄、沼口胜、伊藤直哉、大上正美等七位日本陶学家的新论,阅后深感日本学人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有诸多新证新见、新视角新成果。笔者也赞叹中日陶学交流的新举措。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论析这些日本陶学家的新收获。综览古今新证新见石川忠久先生的《关于陶渊明的研究法》,是一…  相似文献   

16.
作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辉煌之作的《陶学史话》,钟优民先生以陶学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各历史时期的陶学特点等系统论述,从而标明陶学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一门独立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研究资料新编》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陶学发展史》(94(ZW017)最终成果之二。由于接受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资助和出版资助,方得以如期完成并交付出版。 1962年中华书局曾出版北大、北师大两校中文系师生编《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本资料新编在体例上一仍其旧,所收条目则为前书所未收录者。资料来源除序、叙、书、议、论、跋等一类“诗文评”古籍外,还侧重关注历代文学家的创作。从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原则考虑,研究文艺必须强调读者和观赏者对原始文本的创造功能,重视他们对创作的反作用,而这种创作功能和反作用除了反映在“诗…  相似文献   

18.
好久不写陶学方面的文章了,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藏期.近十余年来,大陆的陶学研究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堪称论著蜂出,专家如林。面对如此众多的专家和论著,本人自愧难以企及,并且确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和无所措手的苦恼。“欲达无舟楫,端后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轰色情。”孟浩然的这几句诗,正可借以表达我的这种心绪。露丑不藏拙,所以只好坐享众多专家的研阔成果了。不过我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确实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挚倚,一种近乎偏激的热爱.因此自己虽不撰述,而对陶学研究的动态却始终未能忘情,并有幸与二三著名的…  相似文献   

19.
和任何新兴学科一样,陶学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酝酿、发展和形成过程.而今,当我们踩在横亘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一边回顾陶渊明研究已经逝去的历史,一过展望陶学未来发展的前景,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众所周知,陶渊明(365——427年)及其《陶渊明集》,可谓天下奇人,奇书.他那耻为五斗米折腰乡里小儿而挂冠归田的断然举措,一直传为千古佳话.他留传下来的诗(一百二十六首)、文(十二篇)不多,其内容与形式之新之奇之美,却空前绝后,成为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他是中华文化史上屈指可数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负盛名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20.
当代著名陶学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优民的近著《陶学史话》一书,已由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出版了。七十年代末以来,钟氏有关中古文学的研究成果丰硕,颇为海内外学人瞩目。《陶学史话》是钟氏砚田耕耘,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弘扬陶学的又一新的奉献。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诗人和散文大师。作为一个生逢乱世,怀才不遇的东晋文人,他的生平遭际和道德文章,无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生动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