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传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近现代戏曲突出表演技艺,疏离现代品格,文学巨匠与戏曲疏离,戏曲的文学品位滑落,文坛地位边缘化。近20年的戏曲创作致力于提升文学品位,在思想意蕴的开掘、戏剧情境的构筑、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诗性品格的保持等层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出现了一批思深力厚、耸人观听的佳作。但新时期戏曲文学仍然存在缺失:部分作者仍热衷于搭乘政治快车,简单配合现实;用民族性取代世界性,缺乏走向世界的自觉意识;剿袭导致少数作品雷同,趋同导致对作家艺术个性的遮蔽;部分作品出语粗疏,诗性品格丧失 相似文献
2.
李军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7-11
盐阜籍著名老作家梅汝恺在历经反右、文革磨难而重返文坛后,于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小说多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在刻画鲜明人物形象的同时,多展示出人物的崇高美,给读者以精神的鼓舞,在艺术结构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4.
杨再红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1):11-15
新时期以来,作为戏曲创作成绩卓著的福建省,在现代化问题的探索方面也站在了时代的前锋。在总结福建新时期戏曲创作得失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并结合时代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至上世纪末的20年间,福建戏曲界对现代化问题的理论思考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戏曲创作必须具有当代意识;戏曲艺术形式应该法古开新;戏曲现代戏需要“戏曲化”,其探索与不足为福建乃至全国戏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简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本文从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梁启超的戏曲创作。认为梁启超为了启蒙、新民的目的,以提倡积极破坏、提倡爱国热诚、提倡尚武精神为戏曲的主要内容;在艺术形式方面,如开场形式的变革、角色配置、曲词宾白的搭配、对审讯方式的充分利用以及装扮表演的时代化等也多所创新;梁启超的戏曲创作直接推动了戏剧改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朱权的戏曲创作与理论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万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38-43
本文对朱权的戏曲创作和理论作了较全面的描述和评价,并提出了若干新见。第一部分评析其戏曲创作,认为其创作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创作宗主儒家观念,后期创作弘扬道家教义,但也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现存《卓文君私奔相如》和《冲漠子》既分别代表了前后期不同的创作取向,在思想与艺术上也各具有一定价值。第三部分审视其《太和正音谱》,认为它在中国戏剧学史上的贡献有四:一是戏曲观念的鼎新,二是理论范畴的创设,三是系统批评的展开,四是理论形态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谭坤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3,22(4):6-10
寓言精神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重要特征之一。汤显祖在创作中寄寓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热情,表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因此,他的戏曲创作具有强烈的寓言性。“临川四梦”就是其寓言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宁俊红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6):57-60
通过对20世纪以来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专著的回顾,认为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把握古典戏曲理论的民族性和全面性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由此本文提出建立当代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研究的新体系,它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理论传统,又要具有先进性,能够系统、全面地容纳古典曲论的内容。因此,古典戏曲理论研究至少应该包括戏曲本体、创作、表演等三个层面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9.
李玮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明清戏曲美学理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戏剧理论史上具有先进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明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教化说”的完善与背离之争,丰富和提高了戏曲创作论;二是以汤显祖、沈王景和王骥德《曲律》为代表的对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精细研究。清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等为代表的戏曲美学的理论化、体系化;以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为代表的对戏曲美学的核心问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入探讨。明清戏曲美学理论可分为三部分:戏曲创作论、戏曲表演论、批评鉴赏论 相似文献
10.
高旭国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20-125
新时期生态文学创作的背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生态问题的严峻,二是外来生态思潮的影响,三是本土生态传统的承续。创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特征是“隐性”,即作家没有明确的生态主义创作意图,但创作中却潜隐着生态主义的思想元素或情感符号;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基本特征是“显性”,即作家目睹生态危机的恶果,或者是因为接受了生态主义思潮的影响,有意识地从事生态创作。其创作包括“现实批判”和“理想诉求”两大基本主题,关涉到自然、社会、文化和人性四方面生态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唐桂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43-146
汉字字体设计与形貌修辞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广告创作中相辅相成。文章通过实例证明和比较分析,总结了两者的特点,认为在突出诉求重点、增加作品人文内涵、提高作品装饰效果、使作品内容和形式保持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汉字字体设计与形貌修辞都能够发挥各自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成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86-91
尽管人们似乎普遍都对新时期电影颇有微词,但对其稍作研究就会发现,新时期电影在革新电影语言、探索电影样式、追求导演的个性化风格和致力于表现手法的创新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由此推动着新时期电影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谈普契尼歌剧创作的艺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晖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54-56
普契尼 ,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 ,世界上最杰出的、最受人推崇的作曲家之一。本文从他的歌剧创作角度出发 ,分析了作者在歌剧创作上的特点 :选材严谨 ,旋律富有个性 ,擅长写异国情调题材的作品 ,且具有惊人的和声和配器技巧 相似文献
14.
贺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17-120
歌剧表演艺术中人物意象的创造是一个长时期的艺术实践与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来自生活中的情感积累,也有演唱者艰难的技术层面的苦练。而最终在歌剧表演者的演唱过程中的人物意象创造将表现为一种艺术心理层面的协调运动和自由创造。 相似文献
15.
孔繁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5-128
中国民族歌剧自上世纪20年代诞生以来,在学习与借鉴欧洲传统歌剧的基础上,已经有了较大水平的提升,许多优秀歌剧作品不论是歌剧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都堪比西方歌剧。然而,民族歌剧的艺术形式影响着歌剧在我国的普及程度,许多优秀的新歌剧昙花一现,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探索一条我国歌剧自己的道路还需要歌剧创作者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 ,中国战争伦理片的创作有了明显拓展 ,出现了一批有新意、有深度的好影片 ,不仅提升了中国战争片的创作水平 ,而且使其创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从其创作发展演变的轨迹中 ,总结概括其审美特征、经验教训和基本规律 ,对于进一步推动和深化这一类型片的创作是十分有益的。既具有理论价值 ,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汉语语境中的英语缩略词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语境下的英语借词在形式和使用上均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现象,特别是缩略词的涌现,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语言学工作者的注意.汉语语境中的英语字母缩略词具有相当强的构词能力,但它在给我们带来快捷简便高效的同时,也渐渐出现了缩略不规范、缩略形式多样、普通读者看不懂等问题.因此,对这些缩略词、字母词必须予以规范:1.缩略规范;2.语境规范;3.使用规范;4.读音规范;5.重视规范."拿来"之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洋为中用,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