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爱军在《北方论丛》2000年第2期撰文指出,20世纪初,新实在主义者培里提出的“自我中心困境”问题,是认识论研究过程中所必然面临的基本情境,它客观存在,无法克服。全部知识都是从自我中心出发,从而不断向四周无限扩展的某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论题不仅有理论上的根源,而且也具有哲学史与科学史上的证明。可以断言,世界是由我来认识的,我本身的存在是首要的第一性的经验,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根据,整个世界全部由“我在”来支撑来认识。自我中心是认识的阿基米德点。虽然以自我中心为出发点的认识充分体现了认识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思想史上,理性与信仰一直是以张力的形式存在的。这一张力不仅对人的"认识"本身带来冲击,使人类对自身的理性能力进行更深刻的拷问与反思;而且也对人的生存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深刻揭示这一张力的思想家中,奥古斯丁功不可没,他从古希腊哲学中的"人皆求善"原则出发,靠哲学的沉思来寻求真理和至善;在无功而返后从基督教的恩典、信仰中得到了他所谓的"至善",使理性和信仰之间的张力转化成恩典与信仰之间的关系,拓宽了后人分析理性和信仰之关系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在荀子哲学中 ,解蔽思想颇具特色。荀子分析产生“蔽”的原因主要立足于认识对象、主体和认识内容三个方面。荀子提出的两种“解蔽”原则 ,即以客观性反对主观性和全面性反对片面性 ,最终破除主观性和片面性。荀子解蔽理论也有内在局限  相似文献   

4.
由于怀疑论对人类知识所进行的反思,因而导致了认识论对于知识的客观性的辩护和限定。然而,知识的客观性问题在传统认识论中,并未获得合理的解决。现代西方哲学,在知识的客观性问题方面,虽然获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性成果,但最后却走向了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在我们看来,传统认识论立场虽然和实用主义、相对主义立场相互对立,但都在主体间可传达性、可证明性,即公共性问题上陷入了困境。其实,公共性不仅是知识存在的必然条件,而且还是知识得以可能的基础或必然条件。因此,我们认为,公共性为认识论之重构不可或缺的维度。  相似文献   

5.
作为知识生产活动的德育研究包含着某种认识论。认识论的启蒙与建构是德育研究创新的关键,其核心在于提炼中国德育思想和经验的认识特征,其使命则在于推动中国德育问题的解决。由于文化与历史的原因,当下中国德育研究深陷先天不足、后发劣势和文化殖民的失语困境,其认识论自觉程度急需提升。当前中国德育认识论建构可以从三个路向进行探索:接续文化传统,发掘中国德育传统的独特话语体系与潜在认识论基因;回到中国德育经验,深化规范性知识生产的经验内涵与合理性;深化经验研究的思想性和价值性。  相似文献   

6.
张雷 《学术探索》2015,(3):27-31
就启蒙运动的进步意义而言,启蒙理性在知性领域给予人以真理和自由,在道德领域启蒙理性把道德判断的主体还原为人自身,即有理性的存在者为自身颁布道德律令。然而由于启蒙运动自身存在着固有的逻辑悖论,启蒙运动特别是启蒙理性不正确地对待情感导致了现代社会诸多的道德困境。休谟的道德哲学不但证伪了宗教神学的道德基础"上帝存在"的观念,而且还诘难了理性主义道德认识论,因此,回归休谟的情感主义道德认识论为应对启蒙理性导致的道德困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国际背景、国内社会经济和大学生自身群体特点的变化与发展,大学生群体存在着自我中心利益观,这一利益观表现在许多方面。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构建正确利益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与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知识属性问题的一条重要进路.近来,SSK的认识论抱负,关于知识的观点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鉴于此,在与传统认识论的比较中阐释SSK的认识论抱负,通过比较SSK与传统认识论一脉相承的研究旨趣和研究进路上的差别,表明其对知识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进化认识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进化认识论所提出的几个核心观点以及进化认识论的历史发展做了简单的介绍。进化认识论使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去研究认识论问题。它把认识看成是人类认识能力生物进化的结果;从而把知识或认识结果看成是人类作为一种有机体形式生存和不断繁衍的重要机制;知识本身的发生与发展也是在类似于生物界的遗传(旧知识成分)与变异(新知识成分)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保存和不适者被淘汰等生物界普遍规则对知识的进化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为知识只有被人们所选择和运用才能“生存”。这样一种认识论观点,实际上最早是由波普提出的  相似文献   

10.
以往在探讨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时,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这一重要维度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实践观点具有十分重要的认识论意蕴,它开辟了认识论的新视野,推动了认识论范式的重大变革。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首先体现在它实现了对近代认识论“主体自我中心困境”的超越,为认识论奠定了坚实的现实根基。实践观点的认识论意义更进一步体现在它把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内在统一起来,结束了认识论的思辨形态,确立了认识论的崭新的存在样式,即作为人和社会自我认识和自我理解的历史认识论。最后,它使得认识论在理论功能上超越了近代认识论的狭隘性与抽象性,通过对人类认识的前提性批判,马克思哲学的认识论体现出鲜明的人文解放旨趣。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发展使得纯粹认识论的研究范式发生了改变,认知科学将传统的认识论研究日益推向技术化的向度。在研究论域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与波普尔的进化认识论都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同属于当代认识论范畴的波兰尼与波普尔的认识论,都是20世纪物理学革命的产物。在哲学的研究范式发生转向的背景下,二者消解传统认识论的同时,怀着深切的人文情怀,建构起新的科学认识论,但在认识论模式的具体建构和话语表达上,他们的分歧是明显的。默会认识论与进化认识论的思想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但也存在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2.
薛富兴 《学术研究》2023,(3):146-153+178
艾伦·卡尔松科学认知主义理论的认识论困境是未能解决科学认知理性及其成果——科学知识在自然欣赏中如何转化为审美感性,即认知型审美经验产生的内在机制问题。借鉴佛教唯识宗的“转识成智”命题,可以成功处理这一认识论困境。认知理性在自然审美经验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细节性科学知识细化既有的自然审美经验;二是范导性知识引导规范自然审美经验产生的基本方向;三是认知理性的理解功能深化欣赏者对所欣赏对象内外在特性、功能以及对象间互依共存功能合作关系的认识与体验,提升自然审美经验的内涵;四是认知理性及其成果——知识积极参与自然审美活动,长期薰习审美感性,积淀于审美感性,最终二者融合,转化为一种新型审美直觉。这四个阶段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理性在审美经验产生中发挥作用的“转识成智”过程。由此科学认知主义理论不仅是有效阐释自然审美欣赏的一种独特路径,也是一种有力解决自然审美经验古今之别和雅俗文化分层的普遍性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传统科学哲学的认识论采用静态、隔离的态度来看待科学认识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并且将科学的内部与外部严格分离。科学实践哲学批判了传统认识论对于主体与客体的人为隔离,认为在科学认识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介入、共同生成,二者融为一体、无法区分。基于复杂性思想的整体认识论立场反对上述两种极端的认识论态度,强调主体与客体是一种可以区分、无法隔离,即"分而不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思维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关于人类思维的科学原理 ,辩证思维方式是哲学最高层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思维方式 ,战略思维方式是在其指导下的一种具体思维方式。战略思维是认识主体即人的头脑这个“加工厂”实现“两个飞跃”的一种具体思维加工方式 ,是以战略概念为基础的特殊思维运行方式。战略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方式在一定历史前提和时代条件下开拓发展的创新结果。战略思维方式体现在三个层次上 ,在认识论层面上具有相对的普遍性。战略思想是战略思维的成果 ,通过战略思想可以透视出其中的战略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观念,那就是认为整个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转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演变过程。应承认这种概括有一定理论依据,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解释力。但是,任何普遍性的概括都不免以遗漏和牺牲具体性和差别性为代价,如果把上述哲学史演化模式绝对化,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教条,那么就可能模糊哲学史的真实面貌,并遗漏重大的哲学问题。在本文,我们将通过对“认识论转向”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并列为两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观念是不严格和不准确的,相反,在所谓“认识论转向”后面,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认识论”并没有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实现相对于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转向”,而是与本体论不可分割地内在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认识论转向”来总结近代哲学并以之与“本体论”相区别时,我们应对这种概括的特定意义和理论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自觉,以免导致对复杂的思想史的简化和对重大哲学问题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杜智涛  付宏 《理论界》2006,(1):84-85
墨家的认识论是一种科学、朴素的认识论。就其方式而言,具有经验主义和实证精神;就其立场而言,是唯物论和可知论的;就其目的而言,具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本文从认知的目的、认知的方法、主体的认知能力、认知的价值判断等方面对墨家的认识论进行了探讨,力图从墨家经典中挖掘出一些新的内容对墨家的认识论进行解释和充实,以推进墨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列宁曾说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这里说的“同一”主要不是指两者的一致性,而是指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的这种同一, 既是辩证法本身历史发展的必然,即唯物辩证法对于作为认识逻辑的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继承的必然;同时,又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内在逻辑的必然,即辩证法作为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运动的基本法则,必然要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应该采用的方法和原则。列宁一再批评普列汉诺夫未能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所传播的认识论也仍然停留在普列汉诺夫的水平上,辩证法或其主要部分不被看成认识论。这种偏向迄今为止一直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误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以芬 《东岳论丛》2003,24(1):98-101
针对彻底怀疑论者无穷回溯论证的问题 ,同时也受近代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发展在任务和方法上的影响 ,近代认识论形成为基础主义认识论。其特点就是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下从事认识论研究 ,遵循自然科学的演绎法和归纳法 ,试图通过寻找一个具有自明性、确定性、绝对永恒的基础 ,建立一个倒金字塔型的逻辑严谨精密的科学体系。但这一寻求确定性、可靠性基础的任务 ,受限于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的局限 ,是无法完成的。它无法解决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怎样成为“我”的认识的问题 ,也无法解释关于“我”的认识怎样转化为他人认识的问题。因此 ,近代认识论相继发展为独断论和怀疑主义 ,都无法解决它为自己提出的任务 ,出现了理论上的困境 ,面临着危机和转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不确定原理”与“自我中心困境”──“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启示之一任宏杰当前,关于“自我中心困境”问题的讨论正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这绝非是偶然的。一方面,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和内在逻辑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认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于认识主体的空白化 ,原因是没有对认识的先在条件进行有效的反思。通过对西方哲学唯理论传统的考察 ,我们发现 ,引进前见概念可以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