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政治现代化经历了一个萌动,部分发展,整体推进的过程,世界近代政治发展史表明,保持稳定的政治局面,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健全和完善科学的政治法律机制是美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经验,总统制,联邦制度,分权制衡制,违宪审查制,两党制是美国政治现代化最基本的制度因素,成功的政治经验并不意味终止政治发展,在既有政治制度基础上的政治发展是政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实施这一制度的政治形式和重要机构。在徐州市政协成立50周年前夕,笔者拟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民主政治国家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依靠一整套健全的制度来实现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已经为广大农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比较充足的制度空间,其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项基本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实践场所;信访制度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项权利救济制度,是当前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制度载体。  相似文献   

4.
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政治制度是与本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结构形式、组织机制、运行机制以及由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行为活动原则,如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行政制度、压力集团及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等。政治制度既表现了统治阶级的根本意志,又规定了运用国家机器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政治制度反映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部现实。  相似文献   

5.
制度创新与农村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政治发展的目标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村的政治民主和社会稳定。面对发展来自现代性的挑战,农村政治发展必须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公正合理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高素质的农村政治人。这需要分析制度创新在农村社会取得的成功与存在的困境,探讨制度创新与农村政治发展的相互关系,为中国农村政治发展提供必须的运行规则和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印度的制度创新带来了经济上的加速度增长,验证了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制度安排的变迁导致经济绩效的变化。但是,两国制度安排上的变化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而两国的制度结构又是如此不同,因而对传统的制度理论构成了挑战。事实上,两国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化。因此,要成功地解释决定历史基本走向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政治学研究应该在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吸纳政治哲学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研究者对正式制度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差距感到苦恼,甚至怀疑制度分析对于理解中国现实政治的效力。本文认为,制度分析仍然是有效力的,关键是要把握不同层次制度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当代中国政治来说,有三个层次的制度均在发挥作用:一是法定制度,二是党内制度,三是私属制度。有效地理解这三重制度,就能有效地理解中国政治。  相似文献   

8.
政党是当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基本的和重要的力量。多党制是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和发展,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它深刻地影响着政治权威与制度权威的发展与走向。因此,在政治权威与制度权威建设过程中,从转型中国这个历史大背景下审视和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反相斥、交替互补、交融互渗等基本关系。恰当处理二者关系,寻求它们之间的契合点,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关系,是推动转型期我国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制度政府就是从制度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制度政府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其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实现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而在一定制度环境下向社会提供具体制度,执行这些制度,对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制度失灵现象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民主执政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执政,既是我们党执政的基本经验之一,又是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实行民主执政必须扩大党内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的制度创举,是促进和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政治基础和基本制度保证,也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理论的重要内容和伟大贡献。新时期坚持和完善这项制度,就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好该制度的本质特征,旗帜鲜明地反对取消这项基本制度的颠覆性错误,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和发展完善好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13.
政治共识一般包括基本价值共识和程序性共识。前者是内容,后者是表现形式,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对前者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双方统一于政治实践之中。政党制度与政治共识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就中国情况而言:一方面,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中共和民主党派在追求民族独立这一基本价值共识过程中所形成的程序性共识的重要产物,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与民主党派基本价值共识的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目前中国社会利益与结构以及社会思潮发展日趋多元化、异质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则有利于在有效整合社会多元思想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基本价值共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国家,其内部各种利益冲突之所以能被控制在“秩序”所容许的范围内,是由于它所拥有的健全的国家控制机制持续发生作用的结果。暴力、法律、制度、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都是国家控制的基本机制。暴力不仅是剥削阶级实现国家控制最惯用的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必不可少的,国家本身就是一种有组织的暴力,法律机制在国家控制中的作用体现在多方面,中国要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制度是决定因素”,加强制度建设尤其是政治制度建设,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是国家稳定的基本条件;政治文化是国家控制中无形的却是十分强大的力量,古今中外的统治者都注重通过政治社会化来雏持有利于其实现阶级统治的政治文化,当代中国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国家控制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建设上 ,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在制度上建党 ,加强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新思路。制度建设论 ,使执政党的建设步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邓小平制度建设的主要思想和理论观点是 :制度建设对党和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要从改革制度入手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要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等 ;分析制度改革、制度建设的目的、重点、基本原则、评判标准、基本任务、主要内容、主要特征等。江泽民对制度建设的思想有所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保障作家生活运动的历史过程进行详细梳理,可分析出以稿费制度为核心的新文学生存空间走向崩溃的原因和基本形式。保障作家生活运动发端于姚蓬子代表文协提出的提高稿费运动,终于以争取政治民主为基本诉求的泛政治运动。运动前期主要是争取国民政府的支持和补助,以国民政府为斗争对象,转而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中共南方局及其《新华日报》在促成这一转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催生了独具特色的协商性政治,并形成人民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相关联,经历了奠基、初兴、一度失衡、再到重构的历史过程。协商性政治逻辑上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政治协商制度独具的政治权能,有助于完善政治制度体系、拓展政治参与渠道、调节政治关系、整合政治意识。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应该继续发挥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邓小平语境里的“政治体制”既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层面,也包括具体的体制层面.在基本制度层面,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制度目标,在于建立和完善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在具体体制层面,其制度目标在于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自身的革新和完善,推动其制度化、程序化和科学化,从而优化政治系统的具体运作.从制度维度来看,尽管两个层次侧重点不同,但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中,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就价值维度而言,两者统一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目标.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里,社会主义民主不仅作为一种价值理想,同时具有建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话语、维护社会主义话语主权的功能性考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正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哲学讨论的核心问题,也是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一个 核心观念。社会正义的实质就是分配正义。社会正义的需要、应得与平等三原则分别指向生存权、发展权和 公民权,将这三大原则结合运用,公民可以对社会基本制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