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黎默 《社区》2013,(24):31-31
人像识别电话是让老年人陕捷通讯的概念产品。它采用图像识别技术,而不是传统的按键输入方式来拨通电话号码。老年人只需通过电话上的感应区对亲情电话簿上的人像进行扫描,即可实现通话需求,这一设计对于手指不灵活、视力不佳的老年人群体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老年人助行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对老年人助行器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但现有的助行器缺乏人性化,应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助行器的功能进行划分,根据弹性设计原则确定高度尺寸,设计用色应偏重朴素平和,并考虑一些设计细节,使整个产品充满对老年人的关爱之情。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家居产品调查与无障碍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老年人家居产品设计角度出发,就家居产品如何与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相适应的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1.老年人文化程度、收入、居住环境等基础调查;2.卫生间盆浴和淋浴、坐便器、洗手盆设施调查;3.老年人上下楼无障碍设施需求调查;以及产品设计细节、使用方式、使用过程满意度等方面调查。运用SPSS进行规范的数理统计研究,对老年人在使用家居产品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产品使用功能、人体尺寸和老年人心理因素等方面提出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4.
关于构建我国老年人监护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我国的老年型社会具有人口规模大、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点.我国现有的监护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不足以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亟须设立老年人监护制度.构建我国的老年人监护制度,因应监护法的现代发展趋势,借鉴国外成年人监护制度的改革经验,突破我国传统的监护理念,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出尊重老年人意愿、区分被监护人多元化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更人性化保护和支持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改造城市老公园,使其环境优美宜人,满足老年人休闲、散步、驻留、娱乐和冥思的空间需要.从老年人的感性需求出发,关注老年人的视力模糊、目光迟钝、听力下降、警觉力和记忆力衰退、动作迟缓等行为特点;以老公园改造户外景观环境的人性化、弥补性和可持续性设计为出发点,对城市老公园老年人活动空间的设计理论基础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城市老公园创造老年人的老幼和乐、休闲、娱乐、冥思和庭院主题的设计构成要素,从而为老年人创造温馨舒适、安宁便捷的城市老公园休闲娱乐场所.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的功能设计方法中存在的新功能开发无创新、功能需求度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J法及KANO 模型的产品功能设计方法。运用限定式KJ法建立产品功能清单,并采用优化后的KANO模型对目标用户的需求度数据 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各功能的需求类型及需求度指标,构建反映目标用户需求的产品功能塔,以此作为个性化需求定 制或功能修改的理论依据。最后以洗衣机的功能设计为案例探索本方法在实际功能设计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 能够直观地体现产品目标用户对各功能的需求,有利于优化产品功能设计流程,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既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相对于物质上的供养,精神需求是更为独特而且重要的。老年人精神需求是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的集合体,而对其进行立法保障是保护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基础,符合保障人权、正义价值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当代中国对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保障存在立法过少、层级不统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约束性、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制度尚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可通过规范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细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具体内容,制定老年人精神权益保障相关配套法规、强化政府管理职责,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健全老年人精神服务体系等措施来保障老年人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养老正成为中国化解养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行途径和必然选择。目前,智慧养老发展存在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智慧养老企业发展存在瓶颈、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与老人需求之间存在偏差、智慧养老服务缺乏专业型和复合型应用人才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设立国家智慧养老产业大数据中心;积极推动智慧养老企业的自我提升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平衡;拓展智慧养老产品购买渠道,提升老年人购买智慧产品的能力;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推进智慧养老相关信用体系建立;强化人才培养,培育壮大智慧养老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和“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老年公寓现有辅助设施进行了分析,指出其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老年人与残障人士的不同特征,总结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辅助设施的设计方法与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旨在保障独自生活的老年人的人身安全,为其生活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主要经济林产品供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林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调整经济林品种成为经济林生产者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当前经济林产品的供求状况进行分析,以明确有市场发展潜力的经济林品种,以及应限制发展的经济林品种。该文通过研究1991—2002年我国主要经济林产品的国内产量及进出口量的变化,分析了主要经济林产品市场的供求情况,最后对经济林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障供给体系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因此构建以需求为中心的复合型养老保障体系已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需求已发生新变化的基础上,论证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复合型保障体系更具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可行性;并建议政府、家庭、社区在农村养老中应承担不同责任,通过发挥三者合力来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图书馆为老龄读者提供良好服务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高校老年读者群体的类型和阅读需求,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为老年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对住宅产品的需求层次可以分为显性需求、隐性需求与半隐性需求。住宅产品的隐性需求是消费者潜意识的、未明确表述的并能够实现或超越消费者对住宅期望的一种心理要求和行为状态。企业在显性需求层次上至多只能满足低层次的顾客基本需求,而隐性需求满足了消费者更高层次的居住满足感,因此存在巨大的价值提升空间。住宅产品隐性需求开发的流程可分为隐性需求识别阶段、需求要素转化阶段、功能定位阶段和开发要素转化阶段。开发方法包括价值曲线重构、质量展开技术和人体功效学等。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产品质量差异与需求不确定双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垂直Nash定价与库存联合博弈模型,研究当线上与线下双渠道销售特定异质产品时,供应链成员如何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选择最优分销策略以实现双渠道供应链的共赢。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质量差异化低且需求不确定性低的产品类型,供应链成员的共赢分销策略是在线下渠道销售低质量产品并在线上渠道销售高质量产品;对于质量差异化低且需求不确定性高的产品类型,共赢分销策略是在线下销售高质量产品并在线上销售低质量产品;当制造商采用“做坏品”质量差异化策略时,产品类型和分销策略之间的最佳匹配依然保持稳健。  相似文献   

16.
国内贸易需求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企业获得内部规模经济;二是为产品竞争力的赶超提供市场条件;三是孕育差异化优势,为产品的创新提供实验土壤。国内贸易需求对我国家电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实践表明:国内贸易需求与该产品国际竞争力呈高度正相关。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国内贸易需求确实能够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这为拓展我国国内贸易,利用国内市场提升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形势下发展中国老龄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老龄产业目前存在着的老龄消费需求不足,老龄产业政策和组织管理的不规范、不健全,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适应新时期老龄人口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并就发展我国老龄产业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8.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数理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稳定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成为中国的重要举措,而以政府财政补贴方式实行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就是我国采取的具体举措之一。从数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比较家电制造商自身实行以旧换新策略和政府实行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的价格以及补贴额之间的关系可知,政府以旧换新政策更有利于扩大消费者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同时更能促进制造商积极开展旧产品回收,使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政府应鼓励由制造商自身负责回收,同时给予相应补贴支持建立闭环供应链。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06-2015年中国与排名前20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基于SITCRev3.0分类标准下的三位数农产品贸易数据,将国内需求规模和需求结构共同纳入引力模型,对农产品出口的本地市场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农产品出口出现了逆本地市场效应,而且缺乏资源禀赋优势;从分类农产品来看,蔬菜和水果、林纸产品、非食用畜产品、水产品出口存在需求规模上的本地市场效应,大宗农产品出口则存在需求规模上的逆本地市场效应,烟草及烟草制品出口存在需求结构上的本地市场效应,蔬菜和水果、林纸产品、非食用畜产品出口则出现了需求结构上的逆本地市场效应,饮品类和食用畜产品出口不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其政策含义是:应深入推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