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环境等,对健康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就老年人来说,家庭关系、婚姻状况、居住环境和居家养老、社会交往等社会因素,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疾病转归和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2.
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单独生活的家庭。鉴于空巢家庭涉及血亲、婚亲、第三四代等代际关系,伦理观念、生活方式及其对空巢家庭老人心理需求变化的影响,故不包括未生育子女的老年人家庭,也不包括与隔代人同住的家庭。“空巢家庭”作为现代社会“细胞”类型,剖析它产生的原因、结构、  相似文献   

3.
老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个转折期。这一时期,不仅机体衰老加快,疾病增多,而且老年人的职业状况、家庭结构、经济境遇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对老年人的感觉、记忆、情绪、性格、兴趣等不同层次的心理都将产生影响,因此老年人在这一阶段,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嫉妒、孤独、害怕衰老和死亡、怀旧、固执等心理。老年人只有在了解了自己的常见心理问题的前提下,才可以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自己心理的异常变化,并找出驱除和防治这种心理的方法,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健康和幸福。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预防各种老年疾病、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帮助老年人安享晚年的最好方法。因此,老年人做好心理保健是安享晚年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在以往对养老支持的研究中,不论研究的具体角度怎样,都是以家庭结构和功能、政府及社会责任为主要研究对象,往往忽略了那些不一定在家庭结构中显示出来的家庭生活的内部动态因素.事实上正是那些被忽略的家庭内部动态因素——家庭内部关系的变迁,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所以有必要对家庭内部关系的变化及其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如何在变化的家庭内部关系中降低老年人晚年精神赡养不稳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导刊》2009,(23):50-50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09,(23):49-49
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  相似文献   

8.
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易患各种慢性疾病。由于慢性病一般都具有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等特点,再加之老年人本身的生理、心理老化特征,使得老年慢性疾病呈现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病程长、病程重、恢复慢、并发症多、对治疗反应差等特点。老年慢性疾病又进一步导致老年人机体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9.
现代老年人常因生理功能衰退、社会地位改变、家庭状况、疾病损伤以及死亡临近等因素,产生若干心理问题,如:脑衰弱综合征、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住宅综合征等。其中的“高楼住宅综合征”泛指长期居住于高层闭合式住宅里,与外界很少接触,也很少到户外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闲暇无事,偶尔追溯往事,怀故忆旧,是人之常情,非但无碍健康,反而有利于增添生活情趣。但如果终日沉湎于此,老在回忆中叹息伤感,则势必增加寂寞、孤独、忧郁的情绪。心理学家认为,过份怀旧忆往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轻者容易引起心理疲劳,重者还可导致神经...  相似文献   

11.
乔军 《老年世界》2009,(1):34-34
老有所教是一项亟待深化的重要工作 老年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定的不太容易改变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在经济体制改变,收入分配发生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的环境下,由于某些地方或单位的个别政策制定不合理、不连续,执行不稳定,导致一些老年人的利益受到影响,加上家庭、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和潜在的社会矛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家认为,50%的疾病是由心理和精神方面引起的,而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被动的精神状态。很多老年人与外界接触不多,与亲人相聚时间太短,在不同程度上体验过日暮迟年、行将就木的情绪,稍有不慎,就易触发心理疾病。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搭建老年人与各方的交流平台,将沟通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3.
一、老年婚姻的现状 1.老年婚姻对家庭生活及对社会的意义 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安排、收入来源、生活服务、精神慰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进入老年期,家庭的经济收入、环境、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均发生了变化,需要夫妻两人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创造温馨的家庭小环境。在空巢阶段,老年夫妻间的感情变得具有特殊的价值。夫妻恩爱,感情融洽,相互勉励,有利于身心健康。 现代化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增大,流动频繁,子女难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料老年父母。老年夫妻之间的相互照料提高了老年人在生活上和精神上的自立程度,  相似文献   

14.
王兴 《现代妇女》2014,(8):236-236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以建立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为中心,以建立城市老年人群体育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从心理角度对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指导城市老年人进行科学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罗学宏 《老年人》2011,(10):54-54
老年人容易跌倒。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除了身体衰老使老年人肌肉力量衰退、关节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下降外,还有以下一些疾病因素:(1)老年人常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趋提高。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老年人口的基数越来越大,且从2009年起,在新中国建国后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1949年至1957年)出生的人口开始成倍地步入老年期,且这批老年人的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小家庭结构,越来越多的子女和老年人分开居住,传统家庭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使老年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护理照料,日趋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老人天地》2013,(6):29-29
研究发现,老年人如果长期远离人群比爱好外出的同龄人,更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出现,并且他们患与此相关严重疾病的比例比社会活动活跃的人高出两倍。这是因为心理因素也是高血压的诱因,心理对于人体有着诸多的影响。老年人长期寂寞孤独就会导致下丘脑活动增强,进而导致抗利尿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增多,这样不仅会导致血压增高,也可影响到心跳、情绪,使得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加速衰老。专家建议,除了老人应该多出门走动散心之外,子女们也应该尽量多地回到家里陪伴老人,让老人家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贴心话     
杨荣卿 《老人天地》2010,(12):54-54
老年人冬季洗澡不宜过于频繁,因为冬季气温变化快,洗澡后如果不注意保暖,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另外,老年人皮脂腺萎缩,分泌不够旺盛,洗澡容易导致肌体缺水。特别是老年人的心肌收缩力差,血管弹性减退,管腔变窄,血流速度相对比较缓慢,一旦体内水分缺乏,血黏稠度增加,可造成血液凝固,阻塞血管,有发生脑血栓而致半身麻痹和瘫痪的危险。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久病容易引起心理失调。在家治疗调养期间,比较健康的老伴成了护理上的组织者和执行者。为了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其生理疾病的康复,做老伴的,应当学习一些心理护理知识,发挥“家庭护理师”这一重要角色的应有作用。在我国,由于具有重夫妻感情、重家庭作用的优良文化传统,老伴在对老年病人心理护理上的感人事跻和成功经验十分丰富,如果能对这些实践经验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20.
蒲昭和 《老年世界》2006,(22):40-40
医学研究表明,不少疾病的发生发展常与不良的心理状态、工作及生活压力过重有关,也就是说,社会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不可忽视的诱因。而医生给出的“行为处方”,比如建议参加运动锻炼,鼓励哭、笑释放压力,投入艺术活动等,则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使身心压力俱减,调动人体内部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最终达到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