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工具,但由于二者调控目标、手段与功能的差异而具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同时也形成一定互补性,因此,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和调控目标采取不同的政策组合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了宏观调控的丰富经验,调控艺术日趋成熟,但全球性金融危机无疑向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经济调整期间,我们首先应理顺财政体制和金融体制关系,从制度上保障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内在传导机制的通畅,然后在目标导向下优化选择二者的组合效应方式,既要注意防止总体经济的大起大落,又要保证调控的动态性与市场化取向,只有发挥优化组合拳效应才能顺利应对全球金融危机,走出经济调整困境.实现保增长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爱鸽 《唐都学刊》2002,18(4):68-70
以增发国债为主要手段的积极财政政策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中功不可没。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 ,现行积极财政政策面临国债投资效益递减、并可能导致未来经济陷入“滞胀”的局面。所以 ,减税成为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新方向。目前适度减税的具体措施 :一是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 ;二是完善现行企业所得税 ;三是逐步免除农业税费。  相似文献   

3.
于佳 《学术交流》2012,(4):99-102
近几年来,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力地支持了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由此带来的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也日趋显现出来,为此中央财政逐年扩大了国债的发行规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财政资本性支出需求。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表明,国家发行国债会挤占民间投资的发展空间,产生挤出效应。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因此,国债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还不明显,但应先做到未雨绸缪,建立政府财政收支平衡的动态调节机制,进一步加强国债的发行管理和风险控制,并引入国外较为成熟的国债管理方式和投资运行模式,以提高国债资金利用效率。明确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和民间组织的有效投资方向,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国民经济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水莲  罗美英 《创新》2009,3(9):90-93
金融危机正在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严重损害,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复苏乏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虽然在短期内所受影响较小,但在未来中长期内其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一部分,在金融危机的挑战下,积极深化改革,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是南宁市应对危机、实现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徐聪 《创新》2010,4(1):72-75,8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为了保证经济稳定,维护金融安全,使东亚各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大的发言权和发展空间,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金融危机对亚洲金融合作产生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分析金融危机产生推动效应的原因,总结在金融危机推动下亚洲金融合作的发展特点,并展望亚洲金融改革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经济学理论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来源,但不能把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简单等同于西方短期反周期调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在政策的力度、作用方向、运作方式和政策手段上进行适当调整,为逐步退出做准备。  相似文献   

7.
《求是学刊》2015,(2):37-43
后危机时代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幅度的增长使中国石油市场受外来石油市场波动的风险进一步加剧,研究国内外原油市场间互动关系的变化对于中国有效避免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加深了国内外原油市场间的报酬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原油市场在国际原油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升。相反,全球金融危机后国外油价的剧烈波动将给国内原油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和风险。  相似文献   

8.
积极财政政策的退出与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扩大了内需,刺激了消费,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政府的财政风险,导致了某些行业和局部的经济发展过热,从而严重地妨碍了市场化进程。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必须让积极财政政策退位,转而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并把握好“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自然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具有很强的经济外部性特征。市场自身无法对环境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配置,这为政府干预环境保护提供了机会和理由。行政与法律的单一强制性手段难以完成环境保护的任务,且执行成本很高,需要与财政政策配合使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存在一定差距,只有进一步地调整与改进,才能更好地为环境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服装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服装制造业销售水平、投资和消费水平、就业水平都有影响和冲击.应扩大内需,进行产品创新,加速服装产业升级,品牌建设以及产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孙艳晓 《创新》2010,4(4):56-59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困境,经济困境的发生又引发了政治效应,引起了全球的政治洗牌。在这场政治洗牌中,中国应当稳住阵脚,展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魅力,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岚 《太平洋学报》2011,19(4):64-71
次贷危机中全球贸易出现了突然、剧烈和协同式的波动。本文旨在从"构成效应"和"共振效应"两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认为,贸易和整个经济的结构差异以及全球生产链的形成是造成全球贸易震荡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金融体系长期存在的巨大监管漏洞得以充分暴露,"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日益强烈的呼声,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从监管工具、机构设置、政策协调等角度,介绍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最新研究进展,并在反思中国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君安 《创新》2009,3(1):95-9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引起世界的金融动荡不安,让世界经济走向低迷,对我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南宁市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形势,南宁市应采取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扩大内需、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加强舆论引导、刺激消费等合理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eminent, negativ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s on China since late 2008, including a considerable decline in GDP growth and a rapid rise in unemployment. Drawing o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and official statistical dat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China, explores various policy initiatives take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ssess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policy initiatives. It argues that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led to high levels of enterprise bankruptcy and job losses in China.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new university graduates are the two social groups most adversely affected. The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 and expanded social programmes tend to be short term and economic oriented. Whether the policy initiatives have been effective in mitigating the social impacts of this crisis and correcting the structural imbalance of China's economy is unclear. The paper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a new policy approach should be taken to timely and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negative social impact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 in particular by providing a more inclusive and comprehensive social safety net, prioritizing employment generation, and addressing housing deficits.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立平 《社会》2009,29(2):1-29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从表面看来,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转不过去而形成的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原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引发并加速了正在酝酿中的中国的生产过剩危机。因此,美国的问题不一定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更具有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的特点。这是我们分析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前提,而对经济危机产生的社会后果的讨论,也必须建立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之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实体经济的层面及其该问题向社会层面的传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顺利转型到耐用消费品时代创造条件;同时进行社会安全网络的建设,形成可以隔绝或减缓经济危机向社会层面传导的过滤机制。  相似文献   

17.
王晓玲  梁平  徐晨 《学术交流》2001,(4):103-105
积极财政政策作为我国近期宏观调控经济的基本政策,已取得了一定效益.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但仅以增发国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局限性,而减税在弥补扩大投资的局限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减税政策是"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应保持相对长期的稳定性,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与中国崛起的历史机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下世界正在经受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势必造成一些困难,但我们在积极应对危机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应该看到这场金融危机也为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提供了机遇.如此判断的基础在于:中国经历的3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积累了经济、科技、文化等"软硬实力",而这场爆发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动摇了目前的世界秩序,因此建构一个新秩序的要求对一些新兴大国来说一定会有机遇.中国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经济、科技、发展战略和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彰显了现有金融监管模式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失败。次贷危机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金融信息披露严重失范滋生的金融腐败。作为一种规制金融信息披露、通过透明度约束降低腐败的需求与供给的监管方式,信息监管对于遏制金融腐败具有重要作用。比较美国新的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立足中国实践,重构金融监管体制,可以以信息监管为中心,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努力构建一个统合的金融信息平台,建设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整合监管资源,形成金融反腐防腐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