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安然、世通等大公司财务丑闻的爆发 ,使人们对经理股票期权 (ESO)作为一种重要的经理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由于股票期权的滥用、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外部监管的不力和法律上的漏洞等因素导致了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异化 :ESO下经理人报酬对公司股价的过度依赖 ,从而助长了经理人的造假行为、且滋生“合谋”行为 ,以及使公司责任人“虚置”。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减轻经理人报酬对公司股价的过份依赖 ,加大造假成本 ,完善会计制度 ,加强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加强法律监督 ,建立内部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理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它具有激励的长期性、有效性和激励对象的有限性、操作过程的复杂性等特点.国有企业对经理人员采取的年薪制和在职消费的激励方式存在明显缺陷,"武汉武股票期权"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激励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它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股票期权",当前在我国实行"股票期权"还存在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企业实行“经理股票期权”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且促进企业长期发展。企业可以选择管理层收购 (MBO)、管理干股、管理层直接持股、期股和延期支付计划等方式。但面临着资本市场弱有效、经营努力弱有效、法规监督不完善、赠与数量的确定不合理等问题。因此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克服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入WTO以后,对国有上市公司经营者的长效激励已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分配制度创新,正是我国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产物。但由于我国在市场条件、制度因素等方面存在的障碍,股票期权制度的推行并不顺利。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解决好一系列问题,建立并完善相配套的市场条件、制度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股票期权制度下的经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质是给予经理人较低的即期货币收入 ,同时赋予较高的未来预期收益 ,使他们处于一定的不确定环境中 ,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在一定的条件下 ,这种制度还能鼓励经理人对创新项目的投资倾向 ,更多地关注公司和股东的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6.
经理股票期权在西方被喻为经营者的"金手铐",但在我国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认为症结在于目前我国尚缺乏使期权制发挥积极作用的配套机制,特别是缺乏有效的资本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以及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条件不成熟下冒然推行期权制,不仅难以实现经营者和所有者的激励相容,还很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理股票期权性质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它是负债还是权益;它应不应该费用化。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深入分析了经理股票期权的产生、本质,认为:它是现代企业为了实现“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相对应”这一效率最大化原则而采取的最为突出的一项激励措施,应属于权益而不是负债;它可以看作企业接受经理以人力资本进行的投资,即他需付出比从前多得多的辛苦和努力才能满足行权条件,故企业须在受益期内将期权的价值摊销为费用,因为行权后经理就变成以物资资本进行投资的投资者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也随之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作为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经理人股票期权已经广泛的运用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在引入我国时,相关法律的不完善、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等问题都极大的影响着经理人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本文从行权价格的定价这一角度,引入经济增加值EVA这一业绩指标,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修订,以解决其在我国实践中遇到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经理股权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以工资加奖金加股权加股票期权的"三位一体型"激励制度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经理激励的特点。但是,从中国股份公司在实施这一制度的现状来看,效果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样理想。原因在于经理股权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引进没有从中国公司治理特点和资本市场的实际出发。因此,引进和实施这一制度,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公司治理的现状来对它进行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0.
经理股票期权(ESO)是国际上流行的长期激励措施,近几年我国也做了一些尝试,形成了武汉、上海、北京三大基本模式.但我国有限责任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股票市场准弱式有效,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ESO制度.只有逐步实现制度创新,加快证券资本市场发展,建立健全经理市场,才能确保ESO这一激励方式在我国国企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利益日益分化的情况下,当前基于群众路线的权力精英"内输入"机制由于其间接性、滞后性、不规范性和低回应性,极易导致收入分配领域的利益输入失衡,具体体现为利益输入主体能力的差异性、利益输入机会的不均等性、利益输入组织发育的不平衡性和利益输入效果的非均衡性,这是转型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内部输入和外部输入相结合的利益输入模式,规范强势群体的非制度化的利益输入行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利益输入能力,健全利益输入的反馈回应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破产法草案曾经试图建立一种企业职工劳动债权优先于担保债权受偿的清偿顺序,但因其可能会从根本上冲击担保物权制度、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而遭到置疑。担保物权制度确立逾千年,物权优先性原则在民法中被严格遵守。但是,在破产这一概括性清偿程序中,这一原则不应被简单、机械地适用。在有限责任制度下,担保物权对无担保债权的稀释作用不容忽视。在破产程序中对担保物权加以一定程度的限制,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提高分配效率,也是债权社会化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论培育机构投资者与建立国企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国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指出机构投资者迅速和健康的发展,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帮助低效的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及障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改进以及机构投资者本身投资策略选择需要等两个方面提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针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现状以及其遇到的障碍问题,如机构投资者多重代理、利益纠缠、“搭便车”、法律制度不完善等,提出了培育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优化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以及改进法律环境因素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纵观当前我国出版业的运作体系,比照现行的法律 法规,在作者署名权、出版物名称权、出版物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的限制竞争行为及出版物 高定价、高回扣的营销策略等方面均有不正当竞争行为,而其根源在于出版者经营主客体的 特殊 性,消除这一领域的不正当竞争在于政企分开和健全法律法规。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这 一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积极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战略主要表现为提出公司治理建议,私下与管理层协商,争夺委托投票权,改革董事会结构,对董事和总经理的报酬确定施加影响,强调既要重视公司金融绩效又要重视公司非金融绩效,等。制约美国积极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战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规制环境、商业关系、信息处理能力与委托代理冲突,等。美国积极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战略与制约因素对完善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独立董事的制度价值主要表现为 :(1)有利于完善董事会的素质结构、实现董事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董事会的整体决策能力 ;(2 )有助于在公司所有权、决策权和管理权之间形成合理的制衡机制 ,实现公司权力资源配置最优化 ,并有效遏制“内部人控制”现象 ,维护公司所有者、特别是小股东的权益 ;(3)有利于促使上市公司客观、全面、准确地披露公司有关信息资料 ,确保资本市场的基本安全 ,维护公司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 ;(4 )有利于弥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组织创新是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全球性竞争,使组织环境更为复杂多变,组织创新研究也因此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西方企业理论关于组织创新的分析存在明显的缺陷。组织创新的实质是组织适应环境、谋求创新租金的协调进化,其关键是组织治理结构。加快我国企业的组织创新是推动企业改革、获取组织构造优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不但热衷于资本的运作和利润的追逐,而且也注重公司社会责任的承担和商业与社会关系的改善.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并没有能够系统地分析是何种动机驱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关注并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而这却是研究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实践中的角色与作用不可逾越的重要课题.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西方学者基于商业伦理和组织心理学研究而提出的三重动机分析模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平台,英国公司治理环境下的机构投资者的表现可作为研究例证,用以分析和阐释机构投资者积极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真实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是在手段性动机、相关性动机和道德性动机的共同驱动下积极促进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企业家短缺问题,指出企业家短缺的制度根源在于不合理的国有企业制度,构建包括产权制度创新以及企业家选择制度、激励制度、约束制度创新的,有利于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国有企业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