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共有48个少数民族,以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民族为主。长期以来,他们在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他们自己民族特点的产业经济类型。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各民族经济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23日,黑龙江省挖掘、抢救、整理鄂温克族语言的工作会议在讷河市举行。这次会议标志着省内人口较少民族语言的挖掘、抢救、整理工作将全面启动。 在黑龙江省53个少数民族中,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民族。在这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蒙古族和朝鲜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一、少数民族概况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全省有45个少数民族,人口1,614,026人(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统计),占全省总人口的4.94%。其中主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个少数民族。我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有些民族聚居区又与汉族交错杂居,基本上属于民族杂居、散居地区。全省有1个民族自治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32个民族乡(朝鲜族乡16个、鄂伦春族乡5个、蒙古族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的边疆省份,建有一个蒙古族自治县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69个民族乡镇,680个民族村。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其中满、蒙古、回、朝鲜、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锡伯、柯尔克孜等10个民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这种杂散居的特点,使全省少数民族的双语  相似文献   

5.
索伦部是明末清初对居住在黑龙江中、上游及大兴安岭一带的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个民族的统称,它本非一个民族实体,而是一个关系密切、长期共存的多民族部落集团。直到十七世纪中叶,清朝统治者强化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之后,才使鄂伦春、达斡尔族分别从索伦部中分离出来,索伦一词作为族称才留给鄂温克族。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北方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满等民族,都把摇篮作为婴儿卧具。摇篮的制做和使用方式,反映了各民族相应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时,摇篮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俗语说“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指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摇篮而言,把它列入东北“三怪”之中。可见,摇篮早已被人们理解为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在此,我对达斡尔族的摇篮文化作一论述,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7.
高春梅 《中国民族》2010,(11):18-19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是黑龙江省唯一的多民族中学,至今已有82年的历史。学校除面向全省招收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柯尔克孜、赫哲、锡伯等民族学生外,还面向齐齐哈尔市招收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学生,现有14个民族1500余名学生在校就读。如今的民族中学已成为全省民族教育的窗口,被誉为"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在全省乃至全国均享有较高的声誉。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民族志》是《黑龙江省志》的一个分志。依据黑龙江省志编审委员会的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黑龙江省志·民族志》的编修方案。 一、编写民族志的意义与指导思想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边疆省份。全省主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十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60余万。少数民族在我省的历史悠久,从很早以前就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的广大地区,但在旧的志书中从来没有专  相似文献   

9.
我们内蒙古自治区群众业余艺术代表团的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六个民族的全体同志,这次能够参加盛大的会演,和五十多个民族的同志在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感到无限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清一代,在祖国东北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布特哈八旗进行管理,实行这种制度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布特哈八旗的建立时间、实行八旗军政制度的原因、布特哈八旗的特点及其对这一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宗教,特别是伊斯兰教和佛教,在少数民族中有较深的影响。解放前,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保安等十个民族广泛信仰伊斯兰教。藏族、蒙古族、傣族、裕固族广泛信仰佛教(包括喇嘛教)。此外,苗、瑶、彝等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多数信仰萨满教。所以,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盛夏时节,由黑龙江省民委、文化厅联合举办的全省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于7月26日至30日在祖国北疆城市齐齐哈尔市举行,历时5天.全省14个地市派出了自己的代表队.参加这次会演的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演员400多人,先后演出123个(八场)声乐、舞蹈、器乐等节目.这些节目展现了我省少数民族的崭新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人名学和语言文化接融学的角度,以我国东北地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少数民族人名史中出现的不同民族语人名为据,论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三个民族不同程度地接触外来语言文化的现象,指出了这些外来语言文化对其各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不同形响。  相似文献   

14.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子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境内有莫力达瓦(达斡尔语,意即马形的山岭)而得名。自治旗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达斡尔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全旗除达斡尔族外,还有蒙、汉、鄂温克、鄂伦春、满、朝鲜等民族,共有八万二千五百七十二人,其中达斡尔族一万六千二百二十八人。  相似文献   

15.
达斡尔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并发展了自己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达斡尔族曾先后与多种民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交往,由此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又先后吸收、补充和融和了部分其它民族的某些文化成分。因此,达斡尔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表现为对多种不同民族文化的兼容性。诸如曾与达斡尔族命运与共的鄂温克、鄂伦春两个民族的狩猎文化、以游牧著称于世的蒙古民族的畜牧文化都曾对达斡尔族文化产生过影响;尤其是16世纪达斡尔族归附满族统治者的管辖之后,更承受了丰富多采的满族文化的全方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除汉族之外,还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锡伯、鄂伦春、赫哲等许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在不同的山川、土地及气候坏境中劳动、生息与繁衍,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物产、风尚、习俗,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土。研究各民族的风土,是民俗学与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一项颇为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日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地区行署决定,全部录取参加全区普通高中考试的鄂伦春族考生,鄂温克、赫哲、柯尔克孜、达斡尔族考生降50分,蒙古族考生降20分,其它少数民族考生降5分照顾录取。地区重点高中实验中学招生,鄂伦春族考生降50分,鄂温克、赫哲、柯尔克孜、达斡尔、蒙古族考生降20分照顾录取。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柯尔克孜、达斡尔族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含高中)免交学杂费。(涂彦君)●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抓住2000年国务院总理朱钅容基亲临丰宁视察防沙治沙工作机遇,抓实生态建设。通过向上争,呼吁社会帮,动…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民委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大力开展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全市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1年,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俄罗斯等4个人口较少民族人均收入都超过6500元,  相似文献   

19.
清代布特哈的扎兰与阿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布特哈是清代行政区划的一部分,其区域包括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族、阿荣旗、布特哈旗、鄂伦春旗(部分)和黑龙江省的讷河县、克山县、克东县、德都县和甘南县(部分)等地。“布特哈”满语意为“渔猎”,汉语译作“打牲处”,由居住在这里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少数民族从事渔猎生产、生活而得名。布特哈“与各城本无一定之界”,“牲丁所至之地,皆布特哈总管应巡之地。”其疆界亦随狩猎范围的需要而扩大或缩小。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我国北方渔猎民族中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四个民族的地名,虽然和其他民族同样有着自己民族的特点,但是,由于这四个民族处在相似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有着许多共同之处,除此之外,他们在历史上多数都曾遭受沙俄侵略,有着被迫迁徙的重大历史事件,因此,在对聚落最初命名时,就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采用类似的地名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