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中国现行的企业经理人年薪制模式,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结构特征和经济特性,引入相应的激励机制,建立一个促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经理人年薪制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在不同信息状态下制约企业经理人年薪收入状况的各类因素,探讨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理人之间在公司经营管理上的博弈关系以及对应策略的选择,进而从不同的风险态度阐明委托代理双方的态度差异及其对双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信息状态下企业经理人年薪制具有不同的模式,即固定年薪(信息对称时)以及基本年薪与激励年薪之和(信息不对称时),并指出努力水平、能力技术、风险态度、投资规模和成本系数等参数的改变对企业经理人年薪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孔峰  张微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9):133-140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以委托人的目标(企业长期业绩的最大化)为立足点,研究国企经理人的各种行为特征和长期激励的最优组合,建立了国企经理人双重声誉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组合模型。本文充分结合了我国国企经理人的特点,把政治声誉模型化,在股票期权报酬形式下,研究了双重声誉(政治声誉和市场声誉)对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效果,即经理人声誉影响系数最优水平和分享利润比例最优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经理人的行为选择特征、最优激励程度以及声誉影响系数的影响因素,为经理人的长期激励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旅游企业管理层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EVA指标,利用EVA奖金计划来实现对企业管理层的激励,引导管理层从自身利益出发注重企业成长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无代理问题下的Z成本与代理均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华 《管理科学》2004,17(5):81-86
传统意义的委托-代理框架下代理人偏离企业目标的"畸形"行为在无代理问题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即使无代理问题,作为企业所有者的经理人也并不总是追求企业的利润或价值最大化.对这种无代理问题下的低效率额外成本做系统研究,并分析和探讨了企业主是自己经营还是寻求新代理人、是寻求高质量代理人还是低质量代理人、是否更换当前代理人以及寻求多少代理人等所谓的最优代理和相应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5.
组织中存在着管理层与中层领导、中层领导与员工之间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在激励资源有限背景下,呈现出中层领导激励与员工激励之间的矛盾。按照传统博弈论的分析,中层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激励失衡很容易使二者陷入无限次重复博弈,降低组织运行效率。为此,将公平性引入委托代理理论与博弈模型中,发现委托代理双方的公平博弈能够促进二者之间的合作、实现激励效用最大化,同时构建良性上下级关系。基于此,应在双重委托代理框架下构建中层领导与员工协同激励机制,在强化激励基础上优先激励中层领导;中层领导要将公平博弈的积极效用进行传导,加强员工激励;还要构建激励约束协同,保障激励成效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EVA(Economic value added)激励模式介绍,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早期与现代版EVA激励方案的优缺点,分析EVA技术对管理决策的影响,并对EVA激励的运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控制性家族类型、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本文在“控制性家族—双重三层委托代理问题—企业价值”假说基础上,将2004年212家上市家族企业分为创业型家族企业(FFB)和非创业型家族企业(N-FFB)两类,发现虽然两者都属于家族企业,但面临着不同的代理冲突:FFB主要面临着第一重代理问题——业主和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尽管业主权威能降低代理成本,但家族内部的利他主义加剧了业主和家族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没有证据表明控制性家族存在系统性侵占社会股东利益的情况。相反,N-FFB主要面临着第二重代理问题——控制性家族和分散的社会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控制性家族通过隧道行为侵占外部股东利益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这类代理冲突随着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程度的扩大而恶化。  相似文献   

8.
李玲芳  洪占卿 《管理科学》2015,18(2):1-12+94
以公司治理困境为切入点,讨论如何配置公司股权结构既能发挥股东的支持行为,又能增强经理人的主动性,最终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行为。整合代理理论与行为动机理论,引入经理人创新动力作为中介变量,并将市场竞争程度和创新空间作为调节变量加入模型,探讨股权集中度对自主创新行为的作用路径,利用182家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经理人创新动力、自主创新行为之间都存在倒U形关系,股权集中度通过经理人创新动力间接影响自主创新行为,创新空间正向调节经理人创新动力与自主创新行为间的关系,且这一调节效应不影响经理人创新动力中介作用的发挥,市场竞争程度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鉴于传统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框架未能充分反映承包商在工程项目中实际活动的现实,本文引入拓展的委托代理模型,同时考虑到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过度自信倾向和时间价值,分析非对称信息情形下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博弈,探究承包商过度自信和时间价值对双方最优决策的影响。其中,承包商过度自信表现为低估项目风险,时间价值表征预期机会收益。本文进一步分析契约并与建立的两个基准契约模型比较,研究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考虑承包商过度自信和时间价值的激励契约起着降低业主期望总成本的作用,对于项目业主而言,识别承包商的类型并选择合适的风险分担系数可以有效激励承包商努力工作,实现双方利益目标一致。研究结果对业主设计最优激励契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通过监督和激励机制来控制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使经理人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影响R&D项目的执行效果,最终影响企业绩效,公司治理自然被作为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引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从理论上论证公司治理是如何调节R&D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且提出相应假设,选取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层次回归方法和分组分析方法,检验机构投资者、国有控股、董事会、经理层股权激励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对R&D投入与企业绩效没有调节作用,机构投资者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直接关系,国有控股、董事会会议强度对二者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经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有正向调节效应。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R&D活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和高度的专业性使得对其监督的难度比较大,通过给经理人一定的股权,使他们成为股东,用激励机制解决R&D活动中的代理问题可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管理者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非排它性股权互换交易会降低报酬合约的事后激励强度,并对企业价值和风险产生影响.本文在管理者可同时影响企业风险和企业价值的条件下,构建基于股权互换避险交易的管理者激励薪酬动态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当管理者投入产出效率高于某临界值时,互换避险的存在不会降低激励合约的强度;否则激励合约强度的减弱程度随...  相似文献   

12.
基于工期协调的项目公司与承包商收益激励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项目公司和承包商双层角度,考虑项目公司通过显性收益激励契约手段与单一标段承包商之间就工期目标优化问题进行协调决策.假设决策过程是一个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过程,基于博弈论并应用二层规划方法建立了以项目公司为主方、承包商为从方的Stackelberg主从递阶收益激励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并引入拉格朗日函数对问题进行分情形讨论,设计了遗传算法求解该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算例结果表明,项目公司通过提供一定的收益激励而非传统指令性手段促使承包商在可压缩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去压缩项目工期,可以实现项目工期控制目标协调优化和双方收益目标的帕累托改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没有一种严格意义上的股票期权制度,也没有解决如何制定基于股票期权的最优激励约束合同的理论问题.文章对传统薪酬制度的激励机制和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然后利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构造导入股票期权的商业银行经理人激励约束机制.研究表明,基于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优于传统固定薪酬制度和经营者年薪制;引入股票期权制度后在激励约束机制的相互制衡作用、以及银行股东和经理人在个人效用最大化条件下,可以达成最优合同.  相似文献   

14.
相对业绩与投资组合思想在期权激励契约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传统股票期权激励契约以股票价格来度量经理人的业绩,但股票价格实际上受到经理人不可控因素(系统风险)的影响,从而导致用股票价格来衡量经理人业绩时会出现反向激励现象,错误惩罚有能力的经理人或慷慨奖励无能的经理人。针对传统股票期权激励契约的缺陷,一些学者把期权激励契约的执行价格和一些指数相联系起来,消除了部分市场水平噪音对期权激励契约的影响。但这种绝对指数股票期权也没有改变指数期权激励契约的结构性缺陷,即不能完全消除市场和行业噪音对期权激励契约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相对业绩和投资组合思想,重新对股票期权的执行价格进行设计,即改变期权到期时权益结构或把执行价格设计成基准绩效投资组合形式,从而达到完全消除市场和行业噪音对期权激励契约的影响,提高期权报酬契约的绩效。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沪深两市1 250家上市公司2004~2007年的数据,研究了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与公司价值的关系,特别注重研究这两大机制存在替代作用及对经济增加值(EV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机制存在替代作用,可以通过两大治理机制的组合提高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6.
战略联盟契约风险对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战略联盟契约风险问题,即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依赖于显性激励合同与隐性激励合同的结合,并考虑相对业绩比较的保险功能才能得以彻底解决。战略联盟短期合作的契约风险可采用包含监控(内控与外控)变量的最优激励合同(显性合同)来解决。在设计激励方案时,盟主必须考虑激励盟友的成本与盟主利益的一致性,而且还要考虑收益和成本的均衡。只有当观测成本小于由此带来的代理成本的降低时,将监控变量写进激励合同才有价值。联盟要长期合作,必须有效发挥隐必激励合同的作用,通过现期努力对产出的影响来改进市场对能力的判断,强化声誉效应,弱化棘轮效益,从而强化激励监控机制,进而使战略联盟的契约风险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分成制契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员间收益的合理分配是供应链高效协调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一个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并存的二级供应链系统,结合stackelberg博弈模型和激励机制理论,分别研究了不对称信息为离散类型和连续类型情况下的线性分成制契约设计过程.比较了线性分离契约和线性混同契约的有效性,分析了各种相关因素对契约的影响,提出了不对称信息为连续类型情况下的次优契约是线性分离契约的前提条件,并通过数值仿真讨论了各种参数变化对委托方期望收益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供应链的运营实践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incentive-type fee function (which has supplanted the Cost-Plus-Fixed-Fee arrangements of a decade ago) provides an excellent medium for achieving “fee flexibility” or, more exactly, for increasing the fee outcome on government contracts. The originators of incentive contracting stumbled unwittingly on a method for negotiating acceptable fee arrangements under conditions of uncertainty, and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stablish apodictically that incentive contracts (whether single or multiple) can and do provide the contractor with a method for securing a fee arrangement preferable to that obtainable through a CPFF or a FP (Fixed-Price) contract. Furthermore, this characteristic of incentive contracts can be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use of elementary decision theory. The incentive fee structure provides the contractor with a long-needed procedure for optimizing the expected utility of the fee outcome, and an appreciation of this property should be of value to both contractors and procurement officials with the authority for designing new contract fee arrangements. The paper does not investigate procedures for the optimal negotiation of contracts; rather, it identifies a feature of the incentive contract which appears to be the primary basis for its use and popularity. Our thesis is applicable to both single and multiple incentive contracts. For reasons of simplicity, however, the analysis has been largely confined to the former type of fee arrangement.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集团采购中信息共享的激励问题.考虑两个互补品制造商通过一个集团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GPO)集中采购某种部件,制造商分别观测到不完美需求预测信息,并可选择向GPO共享任意水平信息量.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和求解博弈均衡,分析互补性、信息精度和信息共享水平等因素对于系统绩效的影响,揭示制造商的信息共享激励问题,进而设计基于收益共享契约的信息共享激励机制.研究发现,批发价格契约下,各制造商不愿共享任何信息,信息共享会加剧双重边际效应,削弱互补效应和预测效应,从而降低系统利润;收益共享契约下,各制造商愿意共享全部信息,且所有参与者实现帕累托改进,而进一步消除制造商间的信息不对称可使系统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20.
盛积良  马永开 《管理学报》2009,6(5):692-697
通过假设基金管理者的报酬合同为PBF合同,研究了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对开放式基金的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然后,以一个存在混合策略的博弈模型为基础,发现隐性激励使年中业绩领先的基金其下半年持有高风险资产的概率要高于年中业绩落后的基金.最后,分析了风险资产与市场组合的收益率之差、2个基金年中业绩之差、资产收益的波动率和2种激励的强度对基金选择高风险资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