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对自然人征收的税种,它充分体现当代国家的"税收国家"性.我国对个人所得税一向十分重视,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是我国目前为止为数不多的由全国人大制定的几部税收法律之一.但是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的变化,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已经不能实现对自然人收入悬殊的调节功能.本文认为<个人所得税法>的修订中应当充分体现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税收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2.
"泛珠三角"经济发展与区域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指导下,"泛珠三角"区域取得相当的社会经济效益.从国外的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模式来看,经济发展的背后是区域公共管理的理念.文章论述了区域公共管理内涵及其作用,结合实际,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公共管理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泛珠三角"区域公共管理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以他的创新风格、熟练的语言技巧和丰富的感情表现树立了他在世界文坛的稳定形象.这里以海明威<印第安营地>为文本,通过对文本语言特色的阐释,分析海明威小说的写作特色.认为海明威<印第安营地>用简单的句子结构、朴实的语言以及独特的"电报式对白"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充分体现了海明威文学作品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4.
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主编的<科学>(7-9)年级教材,在知识体系、内容特点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色.教材以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为主要依据,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原则.本文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为依据,探讨了<科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新教材的编写精神、用好教材,掌握<科学>新课程的结构特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华阳国志》所记"宾刚徼白摩沙夷"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阳国志>在汉文史志中首次明确记载了纳西族先民的活动.本文通过字义与有关问题的探讨,对这一记载中的难解句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刚徼"之"刚"取自<易·说卦>,并进一步辨明"摩沙夷"即今纳西族,其分布区域在今盐源西至宁蒗一带.  相似文献   

6.
伊塞尔的"空白"论旨在研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罗伯·格里耶的<橡皮>中随处可见的"空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性得到充分体现.两者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完美统一使得长期以来西方推崇的"作者中心"、"作品中心"转向了"读者中心",因此通过本文的论述得出他们的理论和创作就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蓝色旅馆>的写作特色--新颖的自然主义创作手法及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克莱恩写作特色,是他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之一.在<蓝色旅馆>这一短篇小说中,不论是情节展开,还是人物刻画,克莱恩都挥洒自如地运用了自然主义写作手法.而他言简意赅、口语体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8.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小说创作中的审美理想,但由于现实社会人生的复杂,是一种动态结构,从而导致生命形式进入一种难以定向、无从把握的向度.沈从文小说对人性描写的深度也由此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9.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的军事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一为杂家,一主道论,但在军事思想上都受儒家影响很大.如战争观上的"义兵"、"慎战"说,治军观上的"爱兵爱民"、"信赏信罚"说等.在战争起源观上,<淮南子>既继承<吕氏春秋>的"天性"说,又综合了<吴子>的"后天"说.在战略战术上,<吕氏春秋>更提倡快速主动,<淮南子>则强调以静制动,后发取胜.二书不仅昭示文化上汉武帝将定儒学于一尊,也确定了中国兵学理论"祖尚仁谊,次以钤略"的体用框架.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发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该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探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计价方法、账务处理、核算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李汝珍与连云港板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镜化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妇女作为社会主角来加以公平讨论和深刻刻画的优秀小说,不但通过创造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演绎了一段段五光十色的神话典趣,而且利用浓重的愤世嫉俗的辛辣讽刺揭露了世事人情的人间百态,并紧扣海内海外生意买卖的离奇体味张扬了"中学为本,西学中用"的开放意识.<镜花缘>,李汝珍所作.板浦者,古海州府治,今连云港灌云县所辖.李汝珍19岁至板浦,"久作寓公",在此著书立说,先后有<李氏音鉴>、<镜花缘>、<受子谱>等,其中尤以<镜化缘>为之精华而传之久远.而正是时为"盐府"的板浦的经济富足、商贾云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的丰富沃壤和李氏自身久居此地所接受良好教育的淳厚底蕴,共同成就和孕育了<镜化缘>这篇"永垂不朽的大文".  相似文献   

12.
沈宗武先生在<斯大林模式重评>一文中提出了对斯大林模式的一些看法.本文就斯大林模式是不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是否创造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以及是不是苏联剧变的根子这三个问题与沈宗武先生商榷,从斯大林模式与列宁晚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理论的探索不相一致、从长远看阻碍了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其自我强化的机制给后来的改革带来了困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比、兴"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作诗方面的"比、兴",一是用诗方面的"比、兴".该文着重研究的是<诗经>用诗方面的"比、兴"与古代典籍中"赋诗"、"引诗"之间有何逻辑关系.古代的"赋诗"、"引诗",虽不少是断章取义,但其基本意思不能完全脱离<诗经>本义.这些"赋诗"、"引诗"的传统不但可以证实当时人们多么重视<诗经>,而且从联想、想象的立场来看,"赋诗"、"引诗"本身就反映了"比、兴"之特性.由此而论,"赋诗"、"引诗"可以说是先秦对<诗经>之"比、兴"研究的一种引申和发展.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就可以理解春秋时代的人们早已借以"赋诗、引诗"的形式广泛地运用了<诗经>.  相似文献   

14.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异文化的民族,通常是通过"拟似"、"驯化"、"创造"这一模式来受容异文化的.本文通过<怀风藻><万叶集><日本灵异记><三教指归><十住心论>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对这一文化受容模式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陈景韩主编的<新新小说>以"新新不已"为追求目标,不赞成梁启超的改良立宪模式,而要利用小说的社会作用建立一种"侠主义"."侠主义"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为设立一种无视当时政府的权力系统,第二层次是介绍外国的革命精神、反抗侵略与压迫的精神,第三个层次是传统的"劫富济贫".1909年10月,陈景韩与包天笑共同主编的<小说时报>创刊号的首篇是陈景韩的<催醒术>,与鲁迅的<狂人日记>相比虽然有很大差距,但这篇小说表明了陈景韩的思想站在时代的前列.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的"狂人世家"是有一个发展谱系的,同时应该认识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早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就开始了,陈景韩的作品可以为证.从<新新小说>到<小说时报>,陈景韩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结合集美大学的校情,提出按"三个代表"要求,加快科研工作发展的思路.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把它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提高科研管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7.
该文为"鲁迅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综合研究--另一种‘国故整理'"之第一篇.文章首先就鲁迅已考虑到的、促成他写作<不周山>的几个主要原因展开论述,适当加入一些推测.其次是对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对若干疑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试析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笔下的形象独特鲜明.他们大都是"硬汉子",坚韧刚毅,勇敢正直,能忍受苦难与折磨.他们不怕失败,视死如归,体现在作品中如<印第安营地>、<五万元>、<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其中<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则是"硬汉子"形象的代表.他是作者在30年代以来的作品中塑造的"硬汉"性格的发展与升华,是"硬汉"精神的化身.同时,组成桑提亚哥的"硬汉子性格"的优秀品质是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宽厚的爱心.而这一切优秀的品质所组成的"硬汉子形象"也正是作者自己"硬汉性格"的体现.是作者面对社会的一种生存法则"一个人并不是生下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也是作者面对人类命运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9.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又一重要治国方略.怎样认识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其一,可以从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局限性;道德建设的特殊性、重要性;时代呼唤"以法"、"以德"治国等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其二,可以从"以法"、"以德"在治国上相辅相承,一是共同调节主要社会关系,具有一致性;二是分别调节一定社会关系,具有互补性等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20.
<风筝>一文对探寻鲁迅心理结构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风筝>隐含了鲁迅自我人格的分裂结构.作为叙述者的"我"与被叙述者的小兄弟实际上代表了自我的两个既对抗又互为依存层面前者是纠缠不脱的无意识层面即先验性的罪性存在的人格化呈示;后者则是被压抑、被摧残、被牺牲的孤独感和虚无感的展露,从中透射出鲁迅在自我生存困境中对个体存在意义的悲剧性体认.而贯穿本文的"风筝"意象为我们理解<风筝>拓展了一个新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