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岭脊地段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属挤压性围岩大变形隧道。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支护变形、支护开裂、钢架扭曲,甚至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针对该隧道特点,开展以变形为主的施工监控量测,进行了变形分布规律、累计变形与最大变形速率的关系、变形与围岩条件的关系以及变形与施工方法的关系等综合分析。提出挤压性围岩隧道具有变形量大、变形速率高、变形持续时间长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隧道大变形隧道稳定性的概念。分析了产生大变形的机理和判断膨胀性围岩及挤压性围岩的参考标准;提出了大变形隧道极限位移状态的概念,即通过计算模拟确定大变形隧道的极限位移,利用隧道的实测位移和其极限位移判别大变形隧道的稳定性。以隧道周边位移为依据,建立大变形隧道稳定性判别准则,可以直观地与现场量测联系起来,真正体现隧道施工中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修正设计的动态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变量轮换法对支持向量机(SVM)参数进行优化处理,结合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立起隧道围岩变形时间序列非线性模型,并以此对隧道围岩变形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具有简单、方便、实时等特点,对围岩后续变形预报准确,可科学地指导现场监测和施工建设。  相似文献   

4.
兰新复线兰武段鸟鞘岭隧道F7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达1m以上,初期支护出现多处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优化、更改预设计,在左线迂回导坑做试验段,进行了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锚杆轴力、初支混凝土应力、初支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性参数的跟踪量测,利用量测结果指导正洞设计施工及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5.
依托平阳高速某黄土公路隧道,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口段不同施工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各工法下施工阶段最不利状态:台阶法为上台阶施工,CRD法为先行洞上导坑施工,双侧壁导坑法为中上导坑施工,当进行到上述工序时应加强监控量测,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2)黄土隧道洞口段优先采用双侧壁导坑工法以防止围岩产生过大变形。  相似文献   

6.
通省隧道隧址区主要穿越武当山群地层,岩层结构主要是以含云母为主矿物成份的片岩。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岩性与结构多变,强烈的初期支护变形破坏,隧道净空侵限,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度。针对通省隧道地质特点,介绍了在施工过程中对云母片岩大变形的施工防控措施,实现了类似围岩的安全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7.
以荆竹岭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分析石膏地层的工程特性,详细介绍了荆竹岭隧道石膏地层的施工技术。隧道施工中,近似椭圆形衬砌断面,可缩性钢架为骨架的支护措施,以及超短台阶法为主体的施工方法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有效控制了隧道施工中围岩的膨胀变形,为膨胀性围岩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针对三车道公路隧道加宽段空间跨度大,加宽过渡段设计难度大的难题。以某三车道黄土隧道为依托,采用三维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加宽过渡段的支护结构和围岩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宽过渡段处初支结构的变形呈现不对称性。距过渡段10 m范围以外加宽段围岩变形趋于对称。加宽段施工对正常段的围岩变形影响较小,对加宽段围岩的影响范围约为10 m。故在三车道公路隧道的加宽段施工过程中,除加强支护外,距离过渡断面的前10 m加宽段施工应提高监控量测频率。  相似文献   

9.
通过具体的实例介绍了灰色Verhulst模型在隧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证明此模型在隧道中是适用的。并且可以通过此模型比较准确地预测隧道变形和隧道的最大变形量,以此可以在隧道修建中及时调整、确定支护参数及进行施工决策。  相似文献   

10.
修建中的某隧道位于高地应力区,局部地段地下水发育,易产生软岩大变形。在分析该隧道围岩发生大变形原因的基础上,从设计和施工两方面讨论了隧道大变形的防治措施,优化了支护参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修辞的原则是修辞界讨论较多的内容,但把修辞的原则分解为潜性原则和显性原则来讨论,尚不多见。修辞应该有潜性原则和显性原则之分。修辞的潜性原则是诚信,它是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修辞的显性原则是得体,它是外在的,听得见,感受得到的。诚信是表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得体是诚信的结果和表现形式。诚信必须通过得体这个美丽的外衣来显现。但诚信和得体之间是非对称关系,因此,不可逆向推断。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践观是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台和基础。实践之主客体关系和主客观关系的关联是对立统一的,主客体对立统一是实践现象界的关系,而主客观对立统一则是实践本质界的关系。将马克思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归结为主客体辩证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唯心的。《实践问题和矛盾问题新论》以主客体关系任意比附马克思辩证法本意的做法是片面的。作为限度的实践,只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的,但不归结为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布尔特曼与海德格尔的错综关系使人们认为生存神学是生存哲学的附庸。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但不是把某门哲学理论搬用到神学领域。之所以产生这种误解,是因为没有看到生存哲学与生存神学的关系是存在论—生存论对存在—生存状态的奠基关系。然而,隐藏在这种关系背后的是为生存哲学和生存神学共同认可的人观。生存论解经以生存哲学为前理解,因为后者在形式指引的意义上清理出对神学所要探查的信仰经验同样有效的事情本身。  相似文献   

14.
夏明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其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条件;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其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和形成的文化渊源;严重民族危机是其爱国主义精神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基础;反帝御侮、救国保国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鲜明特征;爱国与革命、反帝与反封相结合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相融汇是其爱国主义精神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15.
英语是形合型语言,注重句子的形式与结构,主语在英语句子结构中是不可或缺的;而汉语是意合型语言,重视语义的连贯,汉语句子中可以没有主语,有主语位置也灵活。汉语的句首是话语的主题,它有时候就是句子的主语,有时候不是,而是句子的宾语或其它成分。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掌握主语和主题的异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休谟的道德感是感受赞成与反对之情的一种能力 ,主要针对“道德善恶是由理性认定”的观点而提出的。休谟对道德感理论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他尖锐地批评了理性主义伦理学的观点 ,认为理性与情感在道德判断中的作用是 :理性指出手段 ,情感则选择目的 ,这体现了其道德感理论的自然主义特性 ;其次 ,他视道德感为同情的产物 ,认为我们所赞许的对象不仅直接引起快感 ,同时也是有效用的 ,这体现了其道德感理论的功利主义特点 ;再次 ,他视正义为“人为的”德性 ,主张正义的规则乃是人为的设置 ,这体现了其道德感理论的理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7.
对于康德的时间图形理论,海德格尔有两种不同解释:一是认为过去构成时间的本原,只有过去才是作为时间的时间;二是认为未来构成时间的本原,未来先行规定现在与过去的综合统一,只有未来才能提供时间图形的框架结构。文章阐明:本原分为定义本原与生成本原,过去构成时间图形的定义本原,未来构成时间图形的生成本原;语言是造成双重本原的终极原因,语言(此在)是对于时间的存在建构,语言的谓词功能建构时间的未来维度,语言的名词功能建构时间的过去维度。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非儒"思想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合非儒家祖师周公孔丘及学说;二是单非孔丘及学说;三是非儒家圣贤;四是非韩愈。第一、第二是李商隐向儒家先师和学问发起的挑战,第三是对儒学根基产生的质疑,第四是实践应用。李商隐"非儒"思想的出现与唐代教育体制和宽松学术氛围有关,与本人学养来源和坎坷经历有关,与青少年时代个人的学道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9.
荣辱标准确定与否的问题是荣辱观建设的首要问题。荣辱是对思想或行为的价值评判与情感体验,价值评判的根据在于善恶。黑格尔指出,善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确定的与客观的。善的具体展开即为义务,义务具体表现为弃恶从善的义务,以及善与善冲突时加以抉择的义务。义务履行恰当与否的标准是确定的。善与义务的主观性环节即为良心。形式的良心是主观任意的,真实的良心是有其客观效准性的。  相似文献   

20.
婚姻制度发生之前没有人形成,此时地球上生命链接的高级形态是“过渡期间的生物”———南方古猿。从猿转变到人的首要条件是实行杂乱的性交关系。对杂乱性交的限制和禁例,标志着婚姻制度的发端,这是自然分工的结果。婚姻结构了血缘家族,家族即社会,社会为人猿之分野。由是而论,婚姻制度的出现昭示了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终结。血缘婚配为人类婚姻制度的第一种形态,也是群婚的初始阶段,这是一种以同辈男女互为夫妻的两性结合方式。因此,桑文所谓的“婚姻制度的真正创始人必定是两个男人”的代表性观点,是个伪命题。前提不真,关于发生学意义上的配偶权是“一种对性资源的排他占有权”的推定,也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