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宗教借用理性的认识方法来表达和论证自己,以理性的形式展示自身在社会实践领域内的作用,并在人的心灵上构建着与理性认识追求相同的具有终极关怀性的未来。虽然宗教与理性互动频多,但宗教毕竞是一种对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信仰,归根到底是对以非理性形式存在的神圣者的信赖,本就以非理性占据上风。其中表达人们对信仰对象的神秘情感经历的宗教经验是最深层的非理性意识的代表,它的神秘特征就成为了宗教非理性最坚实的阵地。  相似文献   

2.
禅与直觉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禅这种中国化的佛教文化形态的探讨和研究,引起理论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试图站在人类思维发展的视角上,探讨一下禅这种有别于理性思维的直觉思维形式,其对强化和挖掘直觉思维功能和潜能方面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想揭开禅悟的神秘面纱,对禅悟的生理—心理机制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意味着理性,证明了理性,也是理性的造物。现代科学与理性是密不可分的,因而在需要科学的每一处都呼唤着理性和反对非理性。工业社会及其现代科学中的理性是由认识论哲学所确立起来的,可以表述为纯粹理性,并在工业社会的发展中演化为科学理性、技术理性等。其实,它们都可以归入形式理性的范畴。20世纪后期,人们发现对这种形式理性的追求带来了诸多消极后果,因而提出了把握实质理性的构想,而且在康德的“实践理性”概念中也发现了“价值理性”的内涵。但是,对于实质理性的建构并未取得积极进展。随着人类陷入风险社会,应急响应式的即时行动对理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用经验理性置换纯粹理性、科学理性等。经验理性是实践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行动中的理性。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直观认识中积累起来的大量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加工,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逻辑推理、教学推理、假说等理性思维方法最终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上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理性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一、科学抽象所谓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对研究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进行的一番去粗取精,排除事物表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部分,从而揭承出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过程.简言之,也可说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抽取其本质的过程.因为事物通常是相当复杂的,而其本质常常是被表面的假象所掩盖,使其真面目模…  相似文献   

5.
诗性意义是马利坦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利坦的诗性意义由两部分组成,即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就是诗歌的概念意义或逻辑意义,非理性意义包括诗歌的想象性意义和神秘的音乐意义.马利坦从诗性意义的角度,通过现代诗和古典诗的比较挖掘了现代诗多义朦胧的深层原因,对于我们重新解读现代诗非常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神秘文化思潮是重要的一元.它唤醒了人们的奇特生命体验,也向科学理性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它还在复兴的进程中一度跌入走火入魔的深渊.1980年代的文学,在反思历史悲剧中遁入了关于宗教、命运、偶然的神秘感悟;在对于神秘文化的叩问中发现了偶然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在重新认识民间文化方面剔发了神秘文化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7.
康德对基督教的人本主义阐释,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既通过对《圣经》的“非神话化”批判基督教外在的非理性形式,从理性立场发掘基督教所包含的理性原则和道德意义;又正视人的有限性,把基督教的历史形态看作是理性原则和道德意义的历史载体,将其与纯粹实践理性结合起来在人本主义的柜架内加以说明(而不简单地否定)。康德对基督教的人本主义阐释,表明康德在宗教问题上超越了圣经神学家和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局限,构成了康德哲学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历来喜欢"讲理",中国古代就有"以理统法"之说,情理、道理中包含了中国人的法意识、法观念,"讲理"之风,一直是中国人的法律生活的重要内容。历史上的中国讲的理,从来都不是西方式的形式理性;历史上的中国法律理性,也不是有如机械般可以计算的法律理性。与西方形式理性化的法理学不同,中国人的"法理化"包括了天道神性(道)、社会理性(理)、国家理性(法)三个部分,包括了道、理、法三个部分。由道而生理,由理而生法,因此作者称之为"道法学"或者"理法学"。  相似文献   

9.
《史记》预叙(预言叙述)乃扬弃《左传》而来,采用两种方法:神秘预叙和理性预叙。《左传》预叙时,将二者结合,围绕各类历史事件展开;《史记》则将二者分开,用于单个人物传记。但《史记》预叙又有所变化:神秘预叙主要用相术、异象、观气等方法;理性预叙则通过人物行为的描述,展示其性格,与其结局相合,体现性格即命运的规律。经司马迁改革,后代叙述模式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区分标准,理论界大多默认理性,而当代理论界又把理性和反理性作为后现代文化分期的标准。同一理性两次充当分期标准是不合适的。通过考察,我们发现,理性标准有其历史根源,但理性标准的缺陷也在历吏的发展中体现出来。在此,我们提出用世界观转向标准替代理性标准.两种标准总体是一致的,但随着社会发展,世界观转向标准变得更为清晰,而理性标准却越来越模糊。如果采用世界观转向作为现代和传统文化的分期标准,可以发现后现代文化其实只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这也就能解决后现代文化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撇开政治权力消长和意识形态转型所带来的偏见,以学术的方式考察“文革”时期“样板戏”在舞台艺术风格方面的特征以及“样板戏”主导者的真实意图。本文认为,“样板戏”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艺术编程。“样板戏”根据“文革”意识形态逻辑,在戏剧结构、音乐形式、唱腔设计、舞台美术以及戏剧语言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是在政治权力指令下的自上而下的文艺生产制造出来的一种畸形的艺术。在庞大的意识形态神话破产之后,那些从意识形态躯壳上脱落下来的若干艺术残片,却仍散发出几丝迷人的美学光芒。  相似文献   

12.
"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不同的人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存在差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只有马克思才真正破解了这一"历史之谜"。原因就在于,马克思运用了其科学的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因而,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厘清马克思的思想历程,是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相关问题包括"人的本质"的理解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来看,“‘不禁止P’等于‘允许P”’不能证明“不禁止的即等于允许的”。“不禁止的即等于允许的”涉及的是全部行为(P和非P),而“‘不禁止P’等于‘允许P”’只涉及部分行为(P),非P中存在法律没有规定的行为,这部分行为必然不是法律禁止的,但也不能逻辑地推出就是法律允许的。  相似文献   

14.
人的奥秘在于精神——高清海哲学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清海先生毕生致力于哲学思想变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人是哲学的奥秘”、“实践是人的奥秘”和“精神是人的奥秘”这三个命题中。高先生晚年通过对实践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反思,最终以“精神是人的奥秘”否定和扬弃了代表着他所创立的实践哲学理论核心内容的“实践是人的奥秘”的哲学论断。  相似文献   

15.
张三丰宝鸡行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三丰是元末明初著名道士,明清史籍中对其多有谈及,然此人行迹却扑朔迷离。以金台观所藏明代碑石“张三丰遗跻记”为中心,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对张三丰与宝鸡之关系给予梳理和考订,对张三丰与柘城张氏家族几代人之交往,以及其籍贯、师承等悬而未决诸问题进行考察,以碑石、文献等原始材料为线索,以期澄清误解、还原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西南交通大学在机关作风效能监察中首次引入商业领域中普遍认可的“神秘访客”调查法,即针对高校行政管理特点和调查目标,设计可行的调查问卷,在教师、学生和离退休人员中招募和培训“神秘访客”对校机关所有部门按照问卷调查事项进行“暗访”。结果表明:校机关工作作风总体情况较好,个别单位满意度评价较低。可见“神秘访客”调查真实地反映了校机关作风实际状况,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和问题,对推动校机关作风改进起了重要作用;相较于其他“明查”式监察方法,“神秘访客”调查对于监测高校“无为而治”管理状态具有明显优势,是客观评价高校行政效能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形与神是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中的一对基本范畴,也是在艺术领域历来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我国古代艺术理论很早就提出了形神兼备的思想,强调艺术作品的“传神写照”,尤其是在绘画领域,这一思想更是获得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简要介绍这对范畴的发展轨迹,并围绕绘画作品的形似及神似问题,初步探讨如何在绘画创作中实现形与神的统一,达到形神兼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来有"郡县治,则天下安"之说,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仍然是"成败在于县域治理的好坏"。社会各界对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评价,褒贬不一、莫衷一是。政府行为是理性的逻辑行为,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成败得失都有其自身的逻辑必然性:县政府及其官员的自利性决定其行为的基本取向;行为目标的确定遵循着"生存理性——利益理性——社会理性"的逻辑顺序;行为结果取决于县政府行为的"自由空间"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小逻辑》"导言"不是对其随后展开的逻辑学范畴、内容及阐述顺序的事先交代和理论规定,而是全面阐述其本人的哲学观。这既是真切理解黑格尔逻辑学的理论前提,也是准确把握其整个哲学体系的关键和要害。概括而言,黑格尔主要是将哲学理解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理性和现实的和解";以及哲学是"一个自己返回自己的圆圈"。  相似文献   

20.
高清海先生毕生致力于哲学思想变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人是哲学的奥秘”、“实践是人的奥秘”和“精神是人的奥秘”这三个命题中。高先生晚年通过对实践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反思,最终以“精神是人的奥秘”否定和扬弃了代表着他所创立的实践哲学理论核心内容的“实践是人的奥秘”的哲学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