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陶潜,又名陶渊明,字元亮,生活在晋宋易代时期,是中古时期著名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我们之所以说他重要,一是他开创了中国田园诗,二是他的诗歌中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三是他诗歌中存在独特的艺术风韵。本文试就其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一、平淡自然与真淳美的统一前人在评陶渊明诗歌时,用平淡概括陶诗的风格特色,这是不错的。陶渊明从不为作诗而作诗,而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特殊而独特的人物。他平淡古朴却又不止于平淡古朴;其自然真淳,却又朴茂渊深。他归隐田园貌似淡泊,却又不止于淡泊。平淡中寓深刻,淡泊中寓豪放,极具复杂性。因此,千百年来,对他的研究与评价,可谓色彩纷呈,各异其说。清沈德潜《说诗(日卒)语》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方东树《昭昧詹言》云:“诗文须神气浑涵,不露圭角,汉魏以下,惟陶公能尔”。此中“渊深”“浑涵”正是陶诗具有深厚韵味的感人之处。那么其深刻处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从陶渊明反反复复的仕隐经历,"质性自然"的本性,魏晋社会思潮的影响及其归隐后的主要作品四个方面分析了陶渊明的归隐心态。不为官场所容,是归隐的直接原因;"质性自然"的本性使他与官场格格不入;魏晋社会思潮下个体意识的觉醒对归隐起了促成作用;通过对陶渊明归隐后所作诗文的分析,认为陶渊明归隐后一直处于孤独矛盾痛苦的心理状态,他固守自己高洁人格,摆脱矛盾痛苦的办法是酒醉下的审美想象。  相似文献   

4.
顾农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3):1-6,10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就是他"质性自然",不能忍受官场的种种,当他的经济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以后就毅然归隐了.传统的"不事二姓"说以及时下存在的避免牵连说、畏罪逃跑说皆不足取信.在陶渊明的叔叔中,陶夔官位最高,陶渊明的彭泽令一职是由他安排的,另有两位叔叔是隐士.陶渊明写给青年朋友庞参军的诗表达了深厚感情和对于政局的隐忧.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诗风的本色是自然,而其自然的诗风是由他崇尚自然的人生态度决定的。朴实与自然、平淡与豪华完美结合是陶渊明自然本色在诗歌中的具体体现。他的诗中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瑰丽的夸张,华丽的辞藻,但在平淡自然中却独有韵味;描写的内容皆是眼前景色,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独具匠心;语言看似不经雕琢,仔细品味却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是一位公认的情操高尚的隐士 ,人们多认为他在归隐时的生活是和谐的。实际上 ,壮志未酬一直是他的遗憾。同时 ,士大夫的他也未能真正与周围的农村、农民还有劳动生活融合起来。本文即是力图发掘陶渊明看似和谐的归隐生活后的不和谐 ,由此发现陶渊明诗中的矛盾的原因 ,并进而更深层地认识一个本来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7.
九江是陶渊明的故乡。故乡以有陶渊明而自豪。陶渊明(365—427),东晋大诗人和大散文家。他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决心去职归隐。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归隐一方面有他个人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其政治上的原因,客观现实对他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最终的归隐给其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其作品由最初的渴望建功立业转向“近自然”,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归隐,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较深。在动荡不安的晋代,他的归隐应该说是一种睿智的选择。在返归自然,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过程中,他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田园诗,这些恬淡自然的诗篇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及日常生活中的苦、乐、愁、忧,成为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把自己同自然圆融为一,能泰然地对待一切烦扰,从哲学意义上进入了“无我”的境界,这为他诗歌最终达到“无我之境”铺平了道路.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真实、朴素、自然、平淡、通俗而又精炼,许多论家把这一风格称为“自然”,这正是“无我之境”的诗意表现.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达到“无我之境”,这与他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终归自然是密切相联的,是一种自然之性的表现与折光.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原本有着济世的豪情壮志,志入仕途是实现其志向的一条途径。但仕途生涯使他深刻认识到,置身于官场所需的虚饰矫励有悖于他所崇尚的自然率真的人生志趣,又因陶渊明一生对自然田园深怀热爱之情,他最终走上了归隐田园的道路。他的诗多以用来表现其用世之心,思想转换以鸟意象传达。保持洁身守志的精神品格,实现其超然自得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以真挚、自然、平淡的艺术风格被后人交口称赞。钟嵘在《诗品》中称陶诗“笃意真古”,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陶诗“质而自然”,胡应麟在《诗薮》中称陶诗为“开千古平淡之宗”。然而,人们皆知陶渊明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隐士。正因为他过着真正的隐逸生活,又是一位大诗人,所以钟嵘在《诗品》中又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13.
从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拒绝在天国中求得永恒,更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弃官归隐,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相似文献   

14.
对陶渊明现存的三篇辞赋进行探讨 ,认为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把握归隐的深层原因和了解他作品的不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陶渊明的归隐 ,既有他向往大自然、厌弃黑暗官场的原因 ,更与他政治理想破灭后 ,恪守“忧道不忧贫”的理念有关 ;在表现手法上 ,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屈骚之思和《楚辞》注重辞章文采的传统 ,形成了与他的诗歌颇不相同的华丽绵密、郁勃含蓄的另一种风格  相似文献   

15.
有关陶渊明的隐逸研究成果颇多,本文对此从他的饮酒、身体、性情、生死观等方面出发,结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作了分析,认为陶渊明的归隐作为一种人生退避的决断,其实是对存在的一种守护。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既是诗人 ,也是哲人。他以儒道思想对待人生和生活 ,发之于诗则形成了一种卓然于一般田园诗人之上的自然平淡之美。因此 ,深刻理解陶诗的艺术境界 ,就必须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创造了优美恬静的田园诗的陶渊明,他自己的思想并不平静。本文拟从陶渊明的诗文自身出发,分析一下他那动荡不宁的思想经历,看看他是在几个层面上展开这种内在搏击的。一、仕隐冲突这是陶渊明思想中第~个严重冲突。我看陶渊明的归隐有三个原因:1.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多次表述,仕途社会对他犹如“樊笼”和“尘网”,他在其中过着“心为形役”的生活,这种违背心牲的生存方式,令他感觉耻辱和痛苦(即“志意多所耻”);还在做建威参军时他就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归隐多年之后,回顾那段仕宦生涯时还说:“在英经十载,…  相似文献   

19.
仕途失意、热爱自然 ,是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原因 ,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他抒发了自己的躬耕之乐、苦、忧、怨 ,创造出一种平淡之中见醇美的审美效果。独树一帜的田园诗奠定了他在中国诗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0.
从宋词看宋人对陶渊明的接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渊明作为意象在宋词中的广泛使用,说明陶渊明在宋代已被广泛接受。宋人主要是从人格认同上来接受陶渊明的,他的真淳、自由、达观、傲世、安贫的人格深受宋人的喜爱。他机智风趣、潇洒飘逸、超脱闲雅的魏晋风度也让宋人叹服,而对他愤世情怀的忽视与对艺术创新的漠视在词中也是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