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空间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独特魅力的文化和旅游名片,后疫情时代,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和文化传播载体,增强传统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作用,可以使城市品质和文化旅游更具特色。通过对济南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多维度创新城市空间建设,并将信息技术融入城市空间设计中,有利于继承、发扬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凝聚力与认同感,也为提升城市品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吴娟  刘惠瑾 《城市》2015,(2):40-44
城市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活动空间实体和复杂的空间巨系统.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映射着城市的历史底蕴.天津从近代的开埠城市到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再到如今的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的转变提升,最终反映到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当前,天津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功能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常思斯 《安家》2009,(5X):24-27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让各大城市经济圈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北京、上海、深圳等这些中国分部三级的城市俨然成了中国村的概念,以滨海地产为代表的最具区域局限性的房地产产品也打开了全国化的销售布局。以三亚、秦皇岛为领军城市的滨海地产,随着人们对居住旅游品质的追求逐渐成为房地产市场独特的风景。而随之引发的海滨城市价值提升效应也不容忽视。这些滨海城市不再局限于某个省或某个区域,而是整个国家的度假品牌。4月15日,北京市住房管理中心发布消息称,即日起,北京市民在秦皇岛买房时可使用自己的公积金贷款,这是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首次与其他城市全面合作开展个人异地贷款。京秦互贷,是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第一个跨省开办个人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业务。到底谁是谁的螃蟹,谁又是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4.
李江涛  汤茂林 《城市》2006,(2):45-48
资源型城市是依托不可再生资源(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产等)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随着资源的持续开采,一些城市出现了"矿竭城衰"的现象.据统计,我国有典型的资源型城市60余座,目前他们中间有1/3处于资源衰竭的困境之中.如何顺利实现这些城市的经济转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应积极整合多样化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尤其是工业旅游或工业遗产旅游,以发展旅游业作为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走出一条旅游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独特道路.  相似文献   

5.
阿兵  宋晓  钉子  慕莲 《安家》2005,(4):66-68
当城市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时,我们离不开地标! 当对一个特定区域进行深入的诠释时,我们回避不了地标建筑! 什么是区域?  相似文献   

6.
谈锦钊 《城市》2003,(2):20-23
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回顾(一)现代人类从超高层建筑返回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的时代从考古发现,人类最早是以洞穴作为居所,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出现了挖掘窑洞或挖掘地下上盖草和树枝做居所的居住方式,后一种已经离现代的瓦房不远了。从考古出土的河姆渡古人类居所见到的就是在地下挖出生活空间,分别有煮食、睡眠等不同功能,这可以算是人类文明史中早期利用地下空间的例子之一。以后,在战争中利用地下通道作战,建设地洞做粮仓、收藏的空间更是屡见不鲜。在近代资本主义城市建设的高潮中,城市修建了地下水道、防空洞、地铁、地下街道、地下…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立交桥下区域,已成为城市的"失落空间"及城市双修阶段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区域。本文首先梳理了城市进程中的失落空间以及更新方式,然后以杨公桥立交为案例对重庆市立交桥下失落空间非正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使用者行为需求和空间运行机制,探索当下规划政策应对的盲区,并对此类空间的更新策略与治理手段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过程,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提高,也包括了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型的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当今城市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与思想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的发展都与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人的亲水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自古就有傍水筑城之说。滨水区作为城市发展的起点,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区域,但也是生态最为敏感和脆弱的区域。城市滨水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需要对其按照自然生态理念进行规划设计,这样不仅能保留其原始的自然风貌,增加滨水空间的公共性,还能防止滨水空间的生物灭绝、洪水泛滥等。由于滨水区的特殊优势,其景观规划已经在各江河区域展开,但其中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肖丹 《城市》2008,(8):26-29
城市作为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聚集、扩散中心,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和协调功能。产业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物质支撑。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核心与载体,在城市体系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颖  杨艳红  徐泰一 《城市》2012,(8):71-75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人的一切行为的表达.对于城市而言,公共空间中文化的表达对增强城市意象、弘扬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公共空间文化来说至关重要.城市地铁站作为城市新兴公共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门户,对城市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作为城市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文化,在地铁站设计中予以表现和表达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空间集聚存在不同的尺度,城市区域作为当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空间组织是一种大尺度的集聚。经典集聚理论、模型以及相关扩展性实证研究为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提供了方向性的暗示。这种集聚在本质上是聚集力和分散力动态组合的一种空间结果,其中,分散力的增强对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区际运输成本的降低,核心区域-外围区域间共享的区际外部性逐渐增强;核心区域的拥挤效应进一步加强了经济活动向外围转移的倾向,最终促使部分经济活动突破地区边界,在地理邻近的地域之间形成更强的空间依赖,呈现出大尺度的经济集聚。城市区域尺度集聚的经济性为发展城市群、促进区域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也遇到很多障碍,这对政府在打破行政割据、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加强中心城市周边地区发展方面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城市越来越以多样化的功能显示出其区域核心的地位,城市不仅担当起区域经济、文化、政治、信息服务的中心,更成为旅游活动的中心,而且旅游中心的功能作为城市共性的功能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得到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14.
汪长城  张红喜 《城市》2015,(8):46-49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行各业在新常态下将迎来新的挑战和变革,城市发展自然也将进入新常态,并将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城乡规划作为优化城市布局、合理安排城乡空间结构的重要依据,在新常态下,更是要协同城市职能体系发展一体化和区域空间发展目标的战略实施。因此,从大环境的变化特征出发,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应打破以往传统的思路,在多规融合中引进规划新思路和新技术,将城市发展战略和各领域发展目标任务与空间布局、管控有机结合,以适应新常态。这是当前和今后城乡规划工作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规划界面临的工作重点;如何适应新常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是规划界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和信息社会的多元交流共同造就了大众休闲文化,而城市休闲空间则为这一文化的交流与扩散提供有效载体,并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整个社会的休闲消费特质必然对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城市休闲空间拥有了更多的内容和形式。通过城市休闲空间的实践考察,可以发现:从社区公共休闲空间—市区休闲组团空间—环城延展休闲空间—城郊多维休闲空间,发展到虚拟动态休闲空间,现代城市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开放式城市休闲空间体系。随着休闲经济的发展,未来城市休闲空间将向着综合性与集中化、体验性与人性化、健康性与生态化、文化性与特色化的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6.
王雅莉 《城市》2004,(1):14-17
一、城市化经济的内涵城市化经济不同于城市经济,它有两种内涵。从狭义来看,城市化经济是城市空间本身各种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效应,即单个企业或行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出的上升而下降的现象,它表现为整个城市范围内所有行业之间的整体的集聚经济,这种  相似文献   

17.
高长海 《城市》2013,(9):60-62
一、问题的提出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城市作为一个特殊的区域,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城市中轴线有利于集约利用资源、资金、生活和生产设施,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益,使城市空间形态组织化、有序化和结构化。《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城市轴线的定义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王建国认为,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从古人营造聚  相似文献   

18.
王瑜  石文华 《城市》2013,(9):56-59
一、导言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体系、城市发展的理念在不断更新变化。城镇体系作为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空间载体与投影,城市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之间的影响日益增强;与此同时,大批人口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要面对这些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实现城市快速平衡发展,我们需要将城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协调其中的关系,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体系研究是  相似文献   

19.
霍兵  刘茂国 《城市》2007,(7):25-26
一、城市群是当前区域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国家重要的空间发展战略 城市群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情形下,在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城市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下,城市化发展高级阶段的产物.城市群成为辐射和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依托,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节点区域.充分发挥城市群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城市群发展作为现阶段城市化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20.
陈玉光 《城市》2016,(5):13-20
欲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大城市病”,必须彻底扭转粗放的空间扩张方式,注重内涵式增长,构建结构紧凑、生态友好的城市空间新格局.要将城市作为一个由各种功能、要素交互作用、协同运行构成的“生命有机体”,发挥好规划调控和交通定向引导的作用,调整不合理的空间扩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防止因经济活动空间过度、无序扩张对生活、生态空间严重挤压造成空间结构畸形,提高城市功能协调度.在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中,要注意调整优化经济、社会、生态等功能区布局,均衡分布各种优质资源,形成若干自足性、独立性强的新的吸引中心,在各中心辐射的范围内,居民不需远距离出行即可满足基本工作生活需求,促进职住统一,配合新城区建设,在大城市城区内部形成多中心和谐均衡发展的格局,以增强整个城市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要适时引导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产业、人口向周边地区疏解,形成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综合功能和整体竞争力更加强大的城镇化地区——都市圈和城市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