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中国邮政近代化与“客邮”有密切关系。1834年英国商务监督律劳卑在广州开办的“英国邮局”是中国最早的外国邮局,其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海外邮政的需求,更是为了突破清朝与英国的交涉体制及十三行通商制度。鸦片战争前后,“客邮”在中国不断发展,一方面侵犯了中国的邮权,另一方面又对中国传统邮政的进步有一定积极影响。在与“客邮”的长期竞争中,中国近代邮政得以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2.
“客邮”是鸦片战争后,英、法、美、日、德、俄六国在我国领土上设立的邮局的总称,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犯中国主权,擅自在中国领土上开办的邮政机构。它的出现是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的脖子上套上的又一付经济伽锁,是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一条新途径。它不论在帝国主义侵华史,或是在我国近代经济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但纵观学术界,对于“客邮”的研究极其薄弱,关于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式寄信递物方法的清代邮政制度,在开办之初即于完善机制与抵御客邮的两难中顽强发展。在充分考虑现实因素掣肘的情况下,赫德采取了缓进的方式推动清代邮政的发展,希图通过自身的逐步强大来抵御客邮对中国邮权的侵犯,充分反映了近代中国制度转型的艰难与外国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国与晚清中国邮政发展研究(1840—19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邮政的发展是从鸦片战争之后开始的,其中英国对晚清邮政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英国对晚清邮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率先在中国开办客邮,客观上刺激了近代邮政的发展,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夺了中国的邮政自主权;二是在制度层面,晚清邮政在人员构成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明显借鉴了英国的相关经验。晚清中国邮政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曲折与无奈。  相似文献   

5.
晚清的邮权统一政策述论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甲午战后,晚清国家邮政在海关邮政的基础上创办并发展起来,为实现邮权的统一,对驿站、民局、客邮采取了一系列缓进有恒的措施,促进了中国邮政近代化。  相似文献   

6.
客邮是近代列强在中国所办的邮政,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邮政的发展,侵犯了中国国家主权,但是客邮在客观上对国邮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国邮一方面与之妥协,另一方面又不断与之竞争、斗争,最终迫使客邮撤离。福建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邮政按照英美邮政体系建立起来后,通过国家权力裁撤了驿站、民信局和客邮,实现了邮权的独立与统一,又通过邮政网点和邮票等方式扩大和强化民众对国家的认知,为民众对民族国家的想象与建构提供了最广泛的联系网络和最便捷的交往通道,把民众的邮政需求纳入国家认同的集体行动逻辑。近代中国邮政在生产国家符号的同时,自身也变成国家符号之一。  相似文献   

8.
"客邮"是指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侵犯中国主权,在中国传递信息及物资的早期西方邮政系统。《在广州的十四个月》一书,是鸦片战争之后,1877—1878年"客邮"在广州发展的具体记录,也是"客邮"运作从秘密到公开、业务从部分到完整、影响由局部到全局的变化再现。可以从中认识书信在当时客居中国的外国人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客邮"对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及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略论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赫德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外国人。本文从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关系出发,探讨赫德对晚清国家邮政创办的作用、影响,以及赫德对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和禁阻客邮的消极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赫德在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殖民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邮政兴起于西方列强入侵的风雨之中.近代中国的邮政储金、汇兑业务也是在邮驿制、民信局等中国传统邮政、金融组织和西方"客邮"等西方邮政金融组织的共同作用下催生的.经历了"大清邮政"、"中华邮政"后,近代中国邮政储金、汇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邮政储金汇业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基于对西方办邮经验的汲取和对当时国内邮政金融形势的考量,国民政府着手建立起了邮政储金汇业局,使得邮政储金、汇兑在邮政总局的事务中凸显出来,也向专业化和规模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