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甲英  赵彦云 《国际论坛》2023,(4):63-79+157
印度近年来在国际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的多边主义”,该理念由印度总理莫迪在2018年金砖国家峰会上首次提出,并逐步成为印度对外战略中的关键理念。“改革的多边主义”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为核心,目的是应对全球性挑战,主要任务是对多边国际体系进行改革,传递出民主、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印度自独立起就开始重视多边主义,通过参与多边主义增强国际影响力,又经过“防御的多边主义”来保障自身核心利益,近年来印度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心情愈加迫切,想借助多边主义改革的浪潮实现跻身世界大国的目标。印度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在持续关注的发展议题、气候变化议题与海洋议题等领域提出新方案,并与多边国际组织及其他国家展开合作。目前来看,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包含全球治理改革与谋求全球领导地位的双重目的,其积极意义与局限性并存:既支持多边合作以解决共同危机,又迎合集团政治获得战略利益;既强调尊重联合国的核心地位,又渴望进阶领导者行列;既踊跃参与全球治理新规则的制定,又对部分治理领域消极回避或造成阻碍,其整体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思想和工具理性思维使印度“改革的多边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有选择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2.
为识别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面临的挑战,探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带来的机遇,对中国借力RCEP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既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机制建设滞后,个别国家蓄意设置治理障碍,逆全球化浪潮削弱了改革共识; RCEP能够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带来新的契机,有助于重构合理高效的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消弭单边和霸权主义障碍,弥合全球多边政治互信; 中国亟需紧抓RCEP签署的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凝聚区域经贸合作伙伴力量妥善处理中美竞合新关系,积极探索全球投资贸易治理机制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RCEP框架良好对接,守护多边主义,巩固政治互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全球治理领域出现了实验主义这一新治理模式。实验主义治理主要包括设立框架目标,基层单位在框架目标下自行实践,实践者定期汇报并实施同行评议,进而对框架目标定期修订。协商性、非正式性及多层次政策制定是其基本特征。当前,实验主义治理不仅在欧盟大行其道,也很快应用于美国的全球治理实践中,是反全球化背景下美欧应对治理失灵、维护美欧利益的重要工具。本质上,实验主义治理是西方国家应对国际体系变革、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需要。就未来而言,通过框定目标、监督履行和地方实践的实验主义治理与基于主权、国家间政治和正式法律的传统全球治理将共同存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安全领域,互联网的国内治理对国家安全不可或缺,但因其无国界性、工具性、匿名性,单纯的国内治理会遭遇种种限制,故而互联网的全球治理显得尤为必要。基于国家安全的互联网全球治理模式,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国宣扬的"多利益相关方"治理模式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倡导的"多边主义"治理模式。互联网全球治理的实践表明,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的"多边主义"治理模式能够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互联网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需要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合作互助机制、标准实施协调机制、风险防范与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并注重互联网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互动。  相似文献   

5.
中美是数据资源和数字经济大国,并在全球数据治理中发挥关键作用。中美双方在数据治理方式选择、首要目标、政策核心、理念指向四个方面存在根本分歧。中国以“多边主义”的方式参与治理,而美国以“伪多边主义”的方式组建数据联盟;中国将数据主权安全置于全球数据治理的首要目标地位,美国将数字商业利益作为追求的第一目标;中国坚持的是数据本地化政策,美国宣扬的是数据自由化政策;中国高扬的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美国奉行的是数据霸权的零和博弈理念。中美全球数据治理政策的分歧受到两国历史文化的差异、数据实力的差距、数字地缘政治博弈的影响。美国数据霸权是全球数据治理的最大障碍,给未来全球数据治理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只有美国放弃数据霸权政策,中美两国才有可能在数据治理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合作共赢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世界进入共赢时代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共赢主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思想。中国倡导共赢主义具备理论和实践两层面理由:理论层面,共赢主义相比以往的殖民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和霸权主义时代,具有公正性、平等性、包容性、和谐性、可持续性。实践层面,中国的和平崛起打破了以往各个时代"国强必霸"的规律并且极有可能开创中国引领的共赢主义时代,迎来全球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中国倡导共赢主义有其自身优势:首先,共赢主义集新中国历届领导人外交思想与开放发展思想之大成。其次,共赢主义集中华传统思想精髓之大成。再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利益相关者。共赢主义,其核心目标和宗旨是团结全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打造"大同世界";其内涵是推动新的国际治理体系建设,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治理;中国带头建立开放型经济,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共同推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共同应对全球非传统安全挑战;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实现人类文明共同进步,这同时也是共赢主义的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7.
  摘要:  全球经济治理涉及金融、贸易与经济发展,其本质是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而多边开发银行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主要面向开发援助,负责减贫治理。只有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才构成切实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治理。世界银行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成立既有经济作用,也极具政治意味。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世界银行起到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不过,由于投票权与经济规模不匹配而引发了诸多问题。金砖银行的成立背景同样是因为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这一点与世界银行相似,金砖银行在全球经济治理中不仅将兼具经济作用与政治象征意义,而且将发挥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在风险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诞生的重要理论,习近平的全球卫生治理观基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精准回应了当下频发的全球卫生挑战,突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它包含了坚持人民生命健康至上、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强化国际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促进全球抗疫公共产品公平分配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并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以习近平全球卫生治理观指导全球卫生治理实践,必须坚持主权平等、多边主义、依法治理三大原则;在现实路径上,应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强化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协同发展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援助,以此推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重构全球治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日益紧迫,全球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全球竞赛规则。若要解决这些问题,国家间必须进行合作,采取集体行动。全球性议题强调团结合作、社会公平、民主和政策有效性。这四个方面反映了全球治理的属性与充分治理的标准。全球治理的推动力主要是指脆弱的全球结构、华盛顿一揽子政策(华盛顿共识与华盛顿安全议程)和当代地缘政治分布的新兴体系。然而,国际机制急需改革,决策者与决策执行者之间的对称性与和谐性受到挑战。若要克服全球治理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并协调国家集体行动、强化国际机制的有效性、发展多边规则与程序。当然,全球治理过程中的民主问题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对多边主义理论构成的一些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二战结束以来 ,随着多边主义的兴起 ,出现众多涉及多边主义的理论。在本文中 ,作者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梳理 ,对其中一些重要的理论如一体化理论、相互依赖理论、合作理论、建构主义、结构自由主义和全球治理进行概括和介绍 ,以求对多边主义理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大国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日益凸显。地位和角色的转变赋予了“全球南方”独特的理论价值,其逐渐超越传统以经济属性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念,成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国际政治新概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全球南方国家均非美西方盟友的核心成员,未处于国际权力体系的中心地位,具有相似的国际境遇、利益诉求、发展任务和政治主张。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全球南方国家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宗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平等共治、合作共赢。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迫切要求,主张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南方国家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和公平贸易,通过改革与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应对挑战,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南南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为完善现行国际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仍十分严峻,作为全球治理尤其是全球粮农治理的重要手段,粮食安全评价体系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各类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多边利益群体构成的协作机制均参与其中,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通过对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治理主体制定的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发现,标准制定、数据搜集和处理以及排名和分类等要素构成了粮食安全评价体系的深层逻辑,并反映出现阶段的全球治理仍然由西方主导。中国在长期政策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形成了多种粮食安全评价体系,但这些评价体系重点关注粮食的生产和供给,对粮食问题产生的结果关注较少,并且学术界制定的评价体系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总体而言,粮食安全评价的效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亟待确立,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话语和经验应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13.
当下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始终与资本逻辑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其实质是主权国家对资本权力统治逻辑的运用,是资本全球化背景下“中心—外围”模式的维续,在当代世界已面临危机与困境。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根本目标、制度框架、发展模式三方面变革资本全球治理模式,实现对旧的治理体系的超越:以共享为核心目标引导经济全球化转型,以公共价值引领全球市场,以一带一路为平台提供公共产品,通过利益嵌入和市场对接等机制切实倡导经济发展中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14.
沈文辉 《东方论坛》2021,(1):119-132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以促进人类健康发展和全球卫生公平为目标.在一系列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出现后,卫生领域的治理成为人类跨国治理的重点.当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大国参与治理的意愿降低、国际社会普遍的“搭便车”现象、国际行为体互不信任、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治理机制不健全和功能失调等.为解决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困境,国际社会应该转变观念,避免将全球卫生问题政治化,捍卫联合国的中心地位,支持多边卫生治理,制定相应制度以减少“搭便车”行为,加强各国在卫生领域的信息共享以及深化世界卫生组织内部机构改革.总之,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各国应当抛弃狭隘的民族自保观,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共同推动人类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的同时,也容易成为强势国家干涉弱势国家的借口。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积极推动气候变化问题的安全化动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争夺国际气候话语权的目的。未来走向气候变化"非安全化"的一个关键途径是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外交、进行多边主义合作基础上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球能源治理成为国际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能源治理起源于全球治理对能源方面的关注,旨在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多边应对能源贫困、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危机.从国内外能源治理相关文献入手,结合G20峰会的最新成果,围绕全球能源治理的研究现状、概念内涵及研究热点问题对能源治理研究开展综述.结合我国发展现状,理清我国参与能源治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全球治理暨法律多元主义体系下,国际秩序面临功能分化时代的治理规则再书写、国家主义单一视角不足、国际法遵守理论盲点及法律系统与社会系统如何整合等问题。基于国际法规制中客观存在的法律漏洞填补和功能性国际法造法问题,厘清模糊性建构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因规则滞后导致全球治理失灵的原因,在梳理德国法兰克福规范秩序法学派冲突动力学理论谱系基础上,结合社群世界主义分析理论和团体拟制人格发展路径,镜鉴系统论社会宪法学治理意义的构成性规则与制衡意义的限制性规则,剖析全球化社会法权的内在结构,为国际法遵守机制的合理性创建,提供反身法规制的知识考古学验证,阐释系统论社会法学理论对新兴国家全球化参与中,确立主体性及构造规范秩序的价值与启示,发展全球治理中的平行规制体系对一切义务的法理进阶,从国际法遵守机制角度,针对全球治理中的规制体系与碎片化等突出问题,阐释治理主体共同责任建构的理论与经验,扩展开放结构,采用过程建构主义和实践理论假设,探索提出全球治理多元规范的新秩序及与国家治理体系衔接、全球治理规则与共同演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东盟地区治理强调参与、伙伴、磋商与共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与该区域“软”地区一体化相吻合的趋势。自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经历了深刻的制度变迁,建立在各国和谐共生基础上的软治理模式正在成为地区合作的新动力。东盟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内生特质的、多功能的次地区综合安全共同体”,并逐渐深化对安全领域的共同诉求。这种诉求的内在动力,是在国际制度层面寻求构建东南亚自身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太平洋岛国地区主义的发展给这个长期在国际舞台上处于边缘地位的地区带来了新变化。2008年以来的全球治理进程凸显了金融与发展治理、气候治理和海洋治理三大重点议题,出现了"小集团化"、民主化和网络化三大趋势,推动了太平洋岛国以地区集体外交机制实现共同利益,提升了太平洋岛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自主权,塑造了新时期的太平洋岛国地区身份认同,促进了太平洋岛国地区主义的发展。通过对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改革和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集团的创建进行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全球治理在改革既有地区组织和创建新地区机制两个方面的作用,认为全球治理进程通过太平洋岛国在气候变化、海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议题上的利益表达最终对太平洋岛国论坛的改革产生了影响,驱动了太平洋岛国"联合自强",推动了太平洋小岛屿发展中国家集团、太平洋岛国发展论坛、机制化了的《瑙鲁协定》缔约国、首席贸易顾问办公室、成为正式国际组织的美拉尼西亚先锋集团等新的地区机制的兴起。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多民族地区县域协同治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民族地区即多个民族共生、共存的区域,具有文化多样、利益多元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其在公共利益诉求上多元性的特点。在公共治理层面作为我国最完整的一级基层政权组织——县级政府,集权显然不合时宜;在民主基础不成熟的条件下,盲目竞选或其它的竞争性投票可能导致易撕裂族群。因此,在多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唯有坚持党委领导,通过政府"搭台"、各不同民族之间及其内部协同参与,共同协商达成公共事务处理共识的治理模式即协同治理,是当前我国多民族地区实现善治的必经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