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尔泰为使人文科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而将之区别于自然科学,并在后期思想中努力通过生命解释学为其普遍有效性知识提供哲学依据,然而历史意识的贯彻却要求理解活动高度重视人文科学的生命倾向。深入理解狄尔泰生命解释学中的这种二难困境,有助于全面把握其解释学理论和深入理解解释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解释学哲学化的缘起——狄尔泰与解释学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释学发展进程中,狄尔泰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从其生命哲学出发进行历史理性批判,试图为人文科学奠定方法论基础,这便是对精神进行理解的解释学.他把历史看成文本,理解是对历史的理解,也就是对精神、生命的理解,同时也只有通过理解这一方式,人才能把握历史.他的解释学理论承继了一般解释学的形式,把解释学引入了历史观,使得解释学哲学化,直接开启了哲学解释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为人文科学奠定哲学基础的过程中,历经了从心理学方法向解释学方法的转变,而"客观精神"概念的提出则构成该转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本文作者从历时态的角度剖析了狄尔泰"客观精神"概念的提出、内涵、范围、特点及其对于狄尔泰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释学本来是一门研究文本理解的具体学科而不是作为世界观的哲学.但是从狄尔泰开始,"文本"概念被扩大到了历史,"理解"概念被扩大到对历史的认识,解释学就发展为一种哲学,而同时哲学也就降为解释学.解释学发展为哲学既不是解释学的进步,也不是哲学的进步.解释学发展为哲学,是解释学在研究对象上的越界.哲学降低为解释学,是哲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退缩和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化.解释学只能作为研究文本理解的具体学科得到发展,而哲学应当作为世界观得到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坚决反对作为历史唯心主义哲学的解释学.  相似文献   

5.
从人文科学地位之确立看西方解释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自身的发展同人文科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与时俱进 :西方解释学历经从方法到方法论再到本体论的三个阶段 ,并实现了从人文科学的辅助性学科到人文科学的哲学基础的转变。该过程贯穿着对人文科学本质的反思 ,以及从理论上对地位的重新确立 ,这构成了解释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驱力之一 ,敞开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对西方解释学的本质在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在追溯伽达默尔哲学的理论渊源时,由于伽达默尔本人高举“哲学解释学”的大旗,人们往往想当然地把他与狄尔泰乃至施莱尔马赫这样心理学色彩浓厚的解释学家联系起来。其实,如果说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是一种成熟的、成型的历史研究方法的话,那么,这种新颖夺目的的现代历史哲学与  相似文献   

7.
狄尔泰哲学探寻的目的在于普遍有效地理解社会历史实在而最终把握历史中的人类精神生命。本文以康德哲学的深刻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狄尔泰在后期的生命解释学构想中关于生命范畴理论的讨论。文章认为生命范畴作为理解历史中人类生命的理智性工具,它保证了人类个体以一种“原路返回”的方式对社会历史实在进行认知的普遍有效性,这就揭示出生命范畴对于狄尔泰搭建“历史理性批判”大厦或构造生命解释学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狄尔泰试图将解释学发展成为解释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他作为解释学里程碑式的人物。又将解释学引入心理学,并引起多位学者对两者进行研究探讨,促使解释学对西方心理学方法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理解何以可能--论"时间距离"的哲学解释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距离"在施莱尔马赫、狄尔泰的一般解释学中是被力求跨越的;而在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中,"时间距离"是不可逾越且不必要逾越的,并且他们认为"时间距离"是理解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可能性得以实现的必需方式.通过分析"时间距离"在哲学解释学中存在的必要性和"时间距离"在理解中的重要作用来阐述"时间距离"的哲学解释学意蕴,认为它是使理解得以可能的必需方式.  相似文献   

10.
哲学解释学的解释理论与复杂性探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解释学作为一门关于理解与解释的学科,古已有之。古代神学解释学与法学解释学是关于理解、解释与应用的技巧,亦称解释技艺学。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近代解释学,认为解释是排除误解进行复制,本质上是一种重建解释学,被当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由海德格尔奠基,加达默尔发展完善的哲学解释学,使解释学的发展实现了从方法论向本体论的转向,加达默尔围绕着理解这个论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哲学解释学体系,包括:理解是此在的存在方式;理解是在成见的推动下不断创新的过程;视域融合是理解得以发生和进行的过程;视域融合与用语言对话是同一个过程。解释理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认知思维的复杂性,具体表现:视域融合的自组织性;视域融合的整体涌现性;视域融合过程的曲折性;视域融合的开放性。哲学解释学以无视物质与精神、主体与客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姿态,把认识过程、语言过程独立化,使"主体虚化"、"真理退场"、"客观性丧失",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哲学的后现代性质;其复杂性维度对复杂性探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