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科对民国政局最突出的影响,是对国民政府立法所做的工作,其中关于宪法的制订最为费心。孙科从1933年初就任立法院长起,历时三载,七易其稿,于1936年5月5日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习称“五五宪草”。关于五五宪草的性质、地位,史学界已有较多论述,然而关于孙科在制宪过程中政治思想的变化却少有论及。本文试就此略陈管见。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改变了中国政局。在全国抗日民主潮流的冲击下,国民党内严重分化。孙科一面积极奔走调处宁粤矛盾,一面提出政制改革方案:五院独立负责,行使职权;使政治系统与组织简单化…  相似文献   

2.
民国宪政道路比较坎坷,从"五五宪草"到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关于人民权利与自由之争,体现了立法价值的进步。"五五宪草"制定过程中,吴稿与张稿之争体现了不同的立法出发点,最终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选择了吴稿,体现了宪法间接保障主义的精神,但在《中华民国宪法》中却选择了自由主义倾向的宪法直接保障主义,而从限制主义到宪法保障主义也是宪法制定中最有争议议题。其转变虽然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但更重要的是立法者对宪法中人民权利认知的深入,是时代的进步,意义深远,对当下宪法公民权利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933年吴经熊以个人名义发表《吴经熊氏宪法草案初稿试拟稿》,其中的第一条规定,引起了争议。①1936年公布的"五五宪草"中该条并未作任何改动,再次招致激烈批评。耽于抗战,该草案未正式通过。1946年重新修订宪草时,经过多方角力,最后达成妥协,该条更改为"中华民国基于三民主义,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宪草第一条所引起的争议以及最后的改动反映了各党派以自身立场为出发点的利益考量,也折射出社会各界对民主宪政的普遍期待以及对防止重蹈专制独裁之路的高度警觉,同时还体现了时人对国民党党治的不满以及对三民主义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4.
1940年<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五五宪草)修正草案>(简称"期成宪草")的提出,是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爱国民主人士坚持抗战立宪并举,借鉴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首次尝试.本文运用阶级分析和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阐明"期成宪草"于当时必然流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它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文章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国民党统治下的民国行宪之艰难,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团结各民主党派,领导中国人民推进民主宪政的斗争历程.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的立宪受到了日本明治宪法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仅限于1908年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而《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予以公布,第一部真正予以公布的宪法性文件是1911年的《重大信条十九条》,但是,该"信条"已经转向采用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模式。民国建立之后所通过的包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五宪草》、《中华民国宪法》等一系列宪法文件,已经完全摆脱了日本明治宪法所具有的钦定宪法色彩,主要的立宪理论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以及欧美国家的共和国宪法的理念。所以,近代中国的宪法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方面,充分借鉴了欧美国家的立宪经验;另一方面,又充分注重了中国的国情。日本明治宪法所具有的钦定宪法特色对于催发近代中国的立宪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6.
1946年旧政协起草的宪法草案对五五宪草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效仿美国将司法院明确规定为最高审判机关,并赋予大法官以宪法解释权.但是,由于最终公布的宪法文本上对这些规定作了文字表述上的调整,而司法院组织法也维持了既有的司法院体制,在司法院之外仍然存在最高法院,因此大法官并不审判具体案件,仅抽象地进行宪法解释,从而转向了欧陆式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反击民国制宪中的右翼保守主张,推动民国第一部宪法的民主化,李大钊等领导的北洋法政学会以《言治》月刊为基地,围绕国会体制、孔教入宪、宪法颁布权等制宪热点问题发表了大量文章,有力地推动了天坛宪草的民主化(该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起草,史称天坛宪草).天坛宪草虽因袁世凯政府的极力破坏而没能颁布实施,却是中国民主制宪的伟大尝试,是中国宪法思想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李大钊等推进中国民主法治的珍贵记录.  相似文献   

8.
《天坛宪法草案》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民国初年宪法起草委员会拟定的《天坛宪法草案》,历来评价甚低,有的还把它与北洋军阀制定的几部宪法混为一谈。我们认为,应该重新评价。《天坛宪草》是资产阶级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防止野心家独裁专制,促使中国步人民主法制正途而作的艰苦努力,是对《临时约  相似文献   

9.
孙科领导了“五五”宪草的拟定,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其宪法思想。这些宪法思想是他在继承孙中山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其政治实践和中国实际情况的产物。孙科的宪法思想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础,以实现民主宪政为目标,以致力于地方自治能力的提高为制度建设根本的思想体系。重视宪法的经济性是孙科宪法思想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南京国民政府制宪之初,宪法草案采三民主义分编方案,因涉及"国内各民族间关系之规定",曾在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引起激烈争论。初稿主稿人吴经熊认为三民主义与法律是目的与方法的关系,对三民主义分编十分赞同,并称其为中国宪法的特点。《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试拟稿》"民族"编体现了吴经熊对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理解与取舍,对一战后列国宪法的认识与借鉴,对促进中华民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改革进程中,多元文化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公民政治价值产生冲击,使公民政治价值出现目标与现实的差异。如何认识并引导公民政治价值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对公民政治价值现状和目标现状差异分析,提出公民政治价值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方向性保障。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参与、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三者,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系。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进步状态和政治生活方式,希冀表达的是一种状态和目标;而政治现代化则重点显现的是一个政治的发展过程,试图完成从传统政治方式向现代的整体转换;公民的政治参与,则是实现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的途径和方式。政治参与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的工具理性,更在于它最终言明了政治文明与政治现代化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3.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房价的高涨首先表现为经济问题,但房价高涨的背后,同样彰显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房价逆势高涨,凸显了其中深层的政治原因,由此带来的政治后果同样不可小觑,其败坏政府公信力,不利于社会稳定。稳定房价已成当务之急,从政治途径上看,当前要下决心强化宏观调控,着力提升政策执行力,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完善有利于房地产业良性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东变局后,阿曼政府谋求政治稳定,提升政府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开启了多维政治变革之路。在政治结构层面,完善行政体系建设,推进政治合理化。在政治制度层面,强调政治制度化,推进法制化建设,注重国家行政体系与法律体系的结合。在政治参与层面,逐步拓宽民众政治参与范围,发挥公民决策效能,由内部治理转向民主化的"工具理性"。在政策执行层面,发展服务型行政,提升政府政策贯彻能力。在政治文化层面,增加政治理性,将宗教部门纳入政府管辖范围,淡化社会中的宗教色彩。中东变局后,阿曼面临着四重政治危机:即政治合法性危机、政治继承危机、政治整合危机和政治参与危机。  相似文献   

16.
宋宏 《东方论坛》2014,(3):19-24
政治正当性意指对政治秩序的道德评价,关系到政治统治的稳定性。古代中国的政治正当性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大体上,首先经过殷周之变,西周的政治正当性奠定在了天命论的基础上,统治者有德才能受命于天;其次经由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剧变,儒家的心性论将政治正当性的基础进一步落实于个人内心的德性修养上,并以此与天内在相通。先秦时代的政治正当性大体奠定在天、君、民三者的相互关系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政治宽容与政治冲突的互动关系研究是冲突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主政治条件下,非暴力政治冲突与政治宽容才存在必然的联系。本文分为四个部分:政治反对派与民主政治的包容性;政府宽容政治反对派的原理;政体形态与政治代价的关系;推进政治民主化的政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政治参与功能分析:政党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民参政的角度研究政党,是西方政治学学者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和评价西方学者的研究范式,指出这种研究思路对于研究中国政党是有借鉴意义的,而且发挥中国政党的政治参与功能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业税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社会的传统统治,那么这种税制被废除是否意味着某种全新的开端?传统社会中一直是从农村收税支持城市,现在宣布城市反哺农业,这是否意味着重农抑商的统治政策发生变化?这是否意味着传统农业社会的政治统治方式的改变?这些改变意味着什么,向哪里改变,这是需要仔细探讨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是对权力的获取和运用。利益是政治的动力和目的。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决定会计准则制定权的配置过程、准则制定过程和准则执行过程一项政治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