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监管职权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监管职权配置既是行政监管机构的功能定位,也是行政监管体制改革研究的首要前提。行政监管职权配置不是简单地扩展行政监管职权,而是要从整体上协调各项监管权的运行,提高行政监管的执法效能,确保公共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2.
大部制改革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与标准,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行政职权相对集中起来,交由一个行政部门统一行使,以解决行政职能交叉、部门林立、执法扰民与行政低效等问题。作为一种行政执法体制创新,它必须契合于行政体制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整体进程才能获得新生,因此,应以系统的思维考察其行政生态环境,通过建立内外兼修的行政系统以及内外能量交换与沟通网络,以摆脱传统行政职权配置与运行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3.
行政立法在现代行政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行政立法的性质,学者们众说纷纭。尤其对我国而言,由于政体方面的原因,行政立法的性质比起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讨论语境,再加上立法条文上的模糊,更加使行政立法的性质变得扑朔迷离。主要的争议在于:究竟存不存在行政立法权?行政立法究竟是行政机关的固有职权所为,还是立法机关的授权所为?行政立法究竟是立法权的行使还是行政权的行使?笔者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认为我国行政立法作为权力机关授予行政机关立法权的结果,逐渐成为行政机关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行政机关的立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是创新行政执法体制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它必须遵从现行宪法规范和宪政秩序.应探寻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的宪法规范依据、宪政制度基础和宪政价值指引,以务实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的宪政基础,继而实现其与宪法(宪政)之间的契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行政决策不作为在我国行政法治实践中普遍存在,已给行政权的行使乃至行政法治带来了危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提出了行政决策不作为及其治理问题。从法律制度上治理行政决策不作为,必须建立行政职权评估制度,包括对行政职权的设定和行使的评估等;建立行政决策倒查制度,即行政决策作出后,有关的上级机关、法治监督机关应当对其进行事后跟踪,在行政决策存在违法或者错误的情形下,应该倒查该决策的形成程序及作出主体;建立规制行政不作为的立体制度,要求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中的行政不作为都承担法律责任;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终身牵连制,让违法决策者在退职后还能承担违法决策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行政体制改革的契入点是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改革。《论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一书全面地论证了部门职权相对集中作为行政体制改革契入点的理据,全面构筑了部门职权相对集中改革的理论体系,采取多学科交融的研究视角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透彻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首长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时享有的最高决定权,并对该职权行使后果向代表机关负个人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当代中国行政首长权力保障法律相对缺失,责任追究机制非制度化,首长负责制与执政党委员会制度存在一定冲突,与行政副职的责任也存在一定冲突.基于上述状况,应从党政职权的明晰化和法制化入手,尽快制定行政首长权责法,以及健全行政首长辅助机构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是从横向上重组和优化行政职权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行政法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推行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改革既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但也面临着一系列外在和内在的因素制约.通过加强和完善立法,依法推进部门行政职权相对集中改革,以求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使它无法准确、恰当地发挥监督和保护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交通行政强制措施实施过程中存在超越职权、自由裁量权滥用、程序不合法或不完全合法、行政不作为等问题。对此,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探讨完善对策:严格遵循行政合法性原则,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完善紧急情况下交通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和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行政指导行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行政机关管理社会的一种非职权行政活动 ,具有行政职权行为所无法体现的功能。本文从行政指导行为的概念和形成的背景为切入点 ,着重讨论了行政指导行为的原则、方式、实施依据和条件等问题 ,并基于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构建了行政指导行为的主要程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我国人大享有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以及它认为应当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然而实践中,我国宪法赋予人大的强大职权从未充分完整地行使过.要真正坐实人大职权,还有待重新反思我国的人大理论,逐步理顺人大和执政党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13.
建设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建设法治政府的思想、观念、准则等从价值层面所作的话语解读和从践行方面所作的尺度选择.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使政府受宪法、法律的控制和约束,使行政权力的运行体现、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的原则和精神,使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监事会职权的行使存在很多障碍,主要包括监事会监督权的边界不清晰、监事独立性不明确以及公司监事之间利益协调机制缺失等三个方面,这些障碍严重地阻碍了监事会的功能实现。为了克服监事会职权行使的障碍,必须从制度上进行相应的变革,主要包括明晰监事会的监督权边界、完善监事会的组成制度、建立监事的独立监督权制度、完善监事会的内部管理制度以及明确监事的个人责任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政治与行政关系(亦即党政关系)的视角来讨论县级行政等级制的人事行政活动,关注的基本问题是,人事行政领域里的权力分配,以及各种制度性因素与非制度性因素引发的行政组织内部不同的支持力量之间经常进行的隐蔽的但却异常激烈的权位之争,给权力滥用以足够多的恣意自为空间和职权私相授受的机会。指出,这种不断滋生和相当活跃的权位竞争是由行政体系内政治力量作用造成的,而发生在行政体系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政治活动将干部晋升引向职权人定而非职权法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行政合同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又名行政契约 ,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和行政职能 ,与公民、法人等相对人经协商后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一般认为 ,识别行政合同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第一 ,只有以行政机关为一方当事人与相对人或其它行政主体签订的合同才有可能成为行政合同 ;第二 ,行政合同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某种行政职权 ,使行政合同带有国家强制性和单方意志性 ;第三 ,行政合同中是否有超越私法规则以外的契约条款 ,这是基于第二标准而对意思自治的限制。在某一合同中 ,只有出现第三标准这一实质性标准时才能明确判定某项合同是行政合同…  相似文献   

17.
孔令媛 《理论界》2007,(9):79-8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转型时期,政府权力逐渐分散,公共权力正大量地从政府转移到社会公共组织.行业组织也就越来越频繁地行使了对社会成员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而依照我国传统的行政主体理论。行业组织只有在享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时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这使得行业组织在依据内部章程行使公共管理职权时缺乏必要的监督控制。背离了我国行政法治的目标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反思我国行业组织的行政主体定位。在借鉴西方国家行业组织行政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行为所行使权力的性质为判断机制的新型定位模式.以利于我国行业组织的运作逐渐走向行政法治化。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委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委托作为行政法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理论问题,在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等颁布之后,受到了行政法学界的关注。行政委托的成立是行政委托理论的基础,是研究行政委托效力的前提,行政委托成立应符合一定条件。行政委托成立并不意味着行政委托合法有效,合法有效的委托应满足基本条件。受委托人行使委托职权受一定规则的制约,如受委托人应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行使职权等  相似文献   

19.
行政公开制度的内涵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事项外,必须向相对人及社会公开其与行使行政职权有关的事项。实行行政公开利于公民知情权的保护和实现,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是建设廉洁政府的需要,是顺应加入WTO后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公开的观念尚未被社会接受、公开的范围不确定、公开不规范、公开与否属行政自由裁量而不接受司法审查等。针对这种情况,要从观念、制度和立法层面入手,采取正确应对措施,建构中国特色的行政公开体系。  相似文献   

20.
行政超越职权是一项重要的行政法学理论和行政法治实践问题,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确立了行政超越职权的概念,但仍然存在诸多困惑,学界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这给整个行政权的控制理念和控制模式都带来了影响。基于此,从根本上厘清行政超越职权的内涵、性质、法律表现及责任承担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认为,对行政超越职权既不可以泛化,也不可以缩小。它必须认定在发生于行政过程中、是行为主体与职权的错位、是行政违法的特殊形态、其法律空间是行政法。对于行政超越职权的责任追究则应从更为广义的角度考察。基于目前我国行政超越职权法律责任的状况,行政超越职权应当承担政治信义淡漠的责任、法治至上背弃的责任、行政过程瑕疵的责任、个体权益侵害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