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这一主题的讨论,不时有人提出“孔家店要打倒,孔子要平反”一类口号,意思是说不能把“礼教吃人”的罪名归在孔子本人身上,应该把历史上的“真孔子”与后来被专制统治者所改造所利用的“假孔子”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孔子与"三纲"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现代转型这一主题的讨论,不时有人提出"孔家店要打倒,孔子要平反"一类口号,意思是说不能把"礼教吃人"的罪名归在孔子本人身上,应该把历史上的"真孔子"与后来被专制统治者所改造所利用的"假孔子"区别开来.其中,一个常见的做法,就是着意淡化孔子与"三纲"思想联系的色彩;尤有进者,则畅言孔子思想与"三纲"思想"在理论上毫无相似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中国两千多年以前的人物,“五四”以前,长期被称为“圣人”,受人崇拜;“五四”以后,却成为打倒、批判的对象。同是一个孔子,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如此悬绝呢?我认为“五四”以前,崇拜孔子是有道理的;“五四”以后,打倒、批判孔子,也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从政治上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五四”以前,中国社会是封建、半封建社会,孔子思想能为这个社会服务;“五四”及其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孔子思想已成为社会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胡适对孔子的态度,一般都以为是否定的,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加上他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不留情面,所以人们往往都认为他是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一个反孔派。然而,胡适本人并不接受这种看法。早在1948年,他在致陈之藩的一封信中就说过:“关于‘孔家店’,我向来不主张轻视或武断的抹杀。你看见了我的《说儒》篇吗?那是很重视孔子的历史地位的。”①直到晚年,他在口述自传时仍然念念不忘这件事:“有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孔非儒的。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  相似文献   

5.
打倒了“四人帮”,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利用价值规律,以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要尊重和运用价值规律,便有一个正确认识和运用竞争的问题。本文仅就价值规律与竞争的内在联系,以及在有商品经济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企业之间搞一点竞争的必要性,谈谈看法。 过去我们经济学界有个传统的观点,即  相似文献   

6.
<正> 由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山东省鲁迅研究会、曲阜师范大学和济南市文化局四单位联合主办的“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4月24日至27日在孔子故里曲阜举行,鲁迅和孔子研究工作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数十篇。会上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鲁迅对孔子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有的同志明确表示:鲁迅从未批孔,鲁迅绝不是什么反孔批孔的战士。持这种意见的同志,提出了“两个孔子”的观点作为自己立论的根据:“历史上的孔子本是能够随着时代前进的。如鲁迅所说的‘摩登’圣人。所以应该把他和封建统治者利用他作傀儡的、被扭曲了的孔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势日衰,丧权辱国事件不断发生。西方人因此视中华民族为“劣等民族”、“东亚病夫”:一些中国人从而否定中华文化传统,开始寻求振衰起微、救国强民之道。于是,有人高喊“打倒孔家店”,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有人提倡“变法图强”,有人主张“全盘西化”。在此历史背景下,特立独行的辜鸿铭,与流行舆论大唱反调。他公开指斥西方文明的缺失和弊端,对东方文明却推崇备至、大唱赞歌。为此,有人称之为“伟大人物”、“声高望重的哲学家”、“中国孔子学说的最大权威”;有人讥其为“疯子”、“狂人”、“精神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前言“中庸”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理论地说明从天命到人性的封建道德,被人称做是“孔门传授心法”,在社会上流传很广,时间很久,对人影响很深。五四以来,对待儒家思想,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人专门挑剔它的落后因素,加以渲染。这是打倒孔家店的思想的继续。毛主席指示我们,应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加以总结。打倒孔家店,是要一棍子打死,是简单的否定。这是不好的。应当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研究和总结儒家思想,批判它的唯心主义的错误的因素,找出它的合理的因素,并把这些合理的因素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解释。这样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方法理解儒家思想,也就可以从古代儒家思想上体会一些马克思列宁主义方法论的特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来 ,被历代皇帝所推崇的“三纲”在儒家文化里一没有理论依据 ,二没有实际依据。“三纲”是董仲舒之术而非孔孟之术。“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批判运动 ,恰恰没有分清“董”与“孔”这两个字。提出“打扫孔家殿”的目的是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并依此为路径找回中华元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前,“五四”运动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旗帜,在打倒孔家店的呐喊声中向旧文化发起了猛烈的冲击.但是,时至今日,先辈们梦寐以求的新文化并未完全建立起来,重建科学与民主新文化的艰巨任务仍然摆在我们面前.这是什么原因呢? 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五四”期间人们对科学与民主的理解并不全面,也不一致,“五四”之后的发展道路更是偏离了科学与民主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11.
杨华丽 《船山学刊》2014,(1):169-177
20世纪复杂的思想史、伦理史、儒学研究史与"打倒孔家店"密切相关,而文化精英们相应的各种阐释,使透视新文化运动变得非常艰难。仔细考察新时期以来学界研究"打倒孔家店"的成果,可以发现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将它当成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但学者们的立场大致有以下三种:肯定"口号"及其正面价值型;肯定"口号"但否认其正面价值型;否定"口号"但仅只部分肯定其正面价值型,而这与该词组中"倒"字暗示的含义密切相关。其实,从80年代开始,学者们已从其存在的真实性、提出者和诞生过程以及其是否代表新文化运动的主潮两个方面对这一"口号"进行了质疑。此外,学者们重返五四批孔的历史语境,对新文化运动批孔真相进行的呈现、梳理,以及他们对文学界之于思想界反孔非儒运动的呼应状态进行的分析,推动了对"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批孔,打倒孔家店,其势猛烈异常,摧枯拉朽。开明通达之士倡言,批孔并非批真孔子,乃是批被历代统治者乔妆打扮后为其所用的孔子。惜乎时风所趋,泥沙俱下,未能辨理明晰,往往矫枉过正,连孔子一道加罪,通通批倒,至文革批孔更是雪上加霜,孔子几无精华可言,一切嘉言懿行,扫地以尽,绝对化思维方法达于极致。今对五条被冠以罪名的有代表性的孔论,提出进一步的质疑,不图惊世骇俗,但求学理持平,庶有助于推翻罪案,重新认识。不当之处,尤幸行家指教。 一曰主张克己复礼。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悠悠万事,惟此为大。于…  相似文献   

13.
郑师渠 《中州学刊》2001,(1):136-141
五四后的诸子学研究所以常起纷争,说到底,其核心还是涉及到一个怎样评价孔子的问题.这里存在两个并行不悖的趋向一个是以学衡派等为代表始终反对一味诋毁谩骂孔子的一些学者,他们极力主张恢复孔子应有的历史地位,给他一个科学的评价.一个是以胡适为代表当年激烈主张"打倒孔家店"的一批学者,开始摆脱狂热,从历史的意义上研究孔子,强调诸子学平等.二者相辅相成,加速了传统经学的终结和现代学术的发展.这又是一个从心理到学术都需要调适的过渡时期,学术观点的分歧与冲突,甚至不乏情感的偏向,都应视为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曾是在意识形态上与传统封建思想文化的一次彻底决裂。从“打倒孔家店”到怒斥“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上自历代“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的“政治之偶相”,下至封建时代产生的一切文学艺术,都遭到急风骤雨式的革命浪潮的荡涤和毁弃。但是,文学史的新纪元的开辟,本来不应当也不必要付出毁灭历史、割断传统的惨重代价。恩格斯指出,意  相似文献   

15.
吴虞(1872—1949)是五四时期以打倒孔家店出名的。但过去的印象,是他后来回了四川老家,日趋保守以至堕落,完全失去当年的锐气与锋芒,成了一个封建文人。这种流言也不知从何而来,给人的印象却根深蒂固。近来读到赵清、郑城两同志整理的《吴虞集》,特别是他们所写的前言,才恍然大悟。赵郑两同志经过认真调查和实事求是的研究,不仅明确指出吴虞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还指出他以后并未放弃反孔、非孺的立场,所以才有后来反对蒋介石所提倡的尊孔读经之举。  相似文献   

16.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是针对着封建主义的,胡适、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率先发起猛烈进攻,他们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在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下,积极宣传、提倡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竭力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掀起了“打倒孔家店”的潮流,表现了勇猛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7.
张金梅(以下简称张):曹老师,您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就掀起了一股“读经热”。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国内出现“读经热”的原因何在?曹顺庆(以下简称曹):所谓的“读经热,”又称之为“国学热”。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会在国内出现“读经热,”我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继“五四”之后的又一次文化转折。近、现代之交,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下,中国文学产生了一次重大转折。与中国文学一样,在西方文化夹带着政治、经济优势强行冲向中国之时,中国文化也被迫“大河改道,”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声中告别了传统文化。这种“改道…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了实现两个文明的战略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又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重要战略思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等等。在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具体工作中,怎样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也与物质文明建设那一手同样硬起来呢?笔者认为,必须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树立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观念,把两个建设纳入总体布局一起抓  相似文献   

19.
<正>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学说的核心是“仁”。对于“仁”,孔子作过多种解释,但最能说明孔子仁学本质的,是他提出的“克己复礼为仁”和“仁者爱人”这两个命题。为了探讨“仁”的本质,特对上述两个命题进行剖析。一、什么是孔子所认为的礼之本“克己复礼为仁”这个命题源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对其得意弟子颜渊的答问。后来,这一命题成为人们引起争论的议题。争论的中心是“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只有弄清这一问题才能理解“仁”的阶级性和社会性,也才能对“仁”的本质作出符合事实和  相似文献   

20.
天命观是孔子哲学的核心内容,究竟怎样估价孔子的天命观,才更符合他的思想实际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联系孔子那个时代的背景,从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作评定,不仅看他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些什么。通过对孔子关于“天”、“命”、“天命”的种种言行的考证研究,得出结论孔子的天命观基本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