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背景下,2012年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启动,成为中欧合作继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之外的第三大支柱,对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其中,中欧留学生往来是中欧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对中欧人文交流及对话机制简要回顾基础上,重点通过对中欧留学生交流现状及相关数据的分析,阐述人文交流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和欧盟在国际社会中日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中欧关系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已经成为对全球及其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影响的双边关系.当前,中欧关系日臻稳定和成熟,正处于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在《里斯本条约》主张的改革、“欧洲2020战略”内涵的远见、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中欧经贸摩擦和能源竞争加剧等新...  相似文献   

3.
2006年以来,中欧关系陷入了建交以来少有的困境。目前学界对于中欧关系现状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个"摩擦期和困难多发期",另一种则认为这是一个"调整和转型期"。而这段特殊时期的形成亦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即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在正确认识这一困境并深刻剖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我国也应在外交上借助首脑外交、公共外交、协调合作等方式,推动中欧关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欧1975年建交至今,双边关系的发展总体来说是政治关系稳定、经济关系良好,但其间也有波折起伏。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影响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以便于今后在处理中、欧关系的过程中,注意巩固、发展积极面,抑制、转化消极面,以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推动中、欧关系向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欧关系 2 0世纪后半叶曲折发展历程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 ,本文论述了中欧“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战略构想提出的客观性依据特别是全球化背景和它未来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并对这一关系的近期前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徐龙第 《国际论坛》2012,(2):19-24,79
战略伙伴关系是欧盟对外关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盟政治日程上的地位也得以快速提升,将成为欧盟拓展对外关系的新政策重点和框架。国际格局的变革和新兴国家的崛起、欧盟的国际抱负以及范龙佩的推动作用是欧盟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动力。同时,它也存在概念模糊、对外政策不一致等不足之处,还需要恰当处理与战略伙伴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国际论坛》2021,23(4)
自2016年以来欧盟内部就调整对华政策的必要性逐渐达成共识,2019年欧盟出台题为《欧盟—中国:战略展望》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欧盟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欧盟对华新政策强调中欧在经济和制度等方面的竞争性。具体表现在:欧盟对中国的定位由单一性转变为多面性,即中国既是欧盟的合作伙伴,又是经济技术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设立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制度以及酝酿出台针对外国政府补贴的反补贴法等;努力使欧盟成员国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步调一致的"全欧盟"方式。近年来随着中欧实力对比变化,欧盟认为中国崛起给欧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平衡已被打破,而这正是推动欧盟调整其对华政策的重要考虑。同时,欧盟对华政策酝酿变化正好与中美关系全面紧张同步发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无疑受到了美国因素的影响。随着欧盟调整对华政策,未来中欧关系的竞争面将增大,拜登上台后欧美协调增大也将对中欧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但中欧之间仍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欧盟不会完全追随美国对华政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当然,在学习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当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9.
中韩人文交流为东亚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前近代中韩人文交流以中心与周边的共同发展为基本模式,体现着互动与认同的发展原则、官方交流与民间交流并行的发展机制、共享资源与合作共赢的发展途径。近现代中韩人文交流通过历史转型与价值重建,建立“互为主体,平行多元”的新型交流关系,具体体现为互为主体与共创未来、交叉互动与价值多样化、共享资源与深度合作等。到了20世纪后半期,中韩人文交流经历了冷战时代的断裂和后冷战时代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中韩建交后,两国人文交流出现了崭新的局面。进入新时代,中韩人文交流要总结历史经验,继承优秀传统,明确新目标,坚持新理念,探索新路径,构建新体制,积极服务于中韩命运共同体乃至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关于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始终贯穿于现代化进程之中。本文通过对新技术革命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争论的回顾,提出科技文化应以人文文化为指导,二者应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以推动人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中欧关系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的中欧关系在经历短暂波折后便迅速恢复 ,不断发展 ,乃至全面高涨 ,如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与同期的中美、中日关系的跌宕起伏相比 ,中欧关系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健康的轨道不断上升的。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冷战后中欧之间存在着发展良好关系的坚实基础和动力 :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问题上 ,中欧具有战略上的一致性 ;美欧、美中利益冲突的频繁增加则从侧面推动了欧盟与中国的接近 ;大国之间关系的良性互动又带动了中欧关系的发展 ;新型亚欧关系的确立更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欧良好关系的发展还能为双方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虽然目前双方在价值观、人权观等文化上的差异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较为显眼 ,但从长远看 ,文化上的相互吸引、相互借鉴也将成为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2.
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联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0年前的欧盟与中国还不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形成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经过30年的历练,今天的欧盟与中国已经形成了能影响世界多极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中欧关系的发展已经从积极开展政治对话、共同发展经贸关系、全面扩大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对话,到逐步加强双方的信任和理解、步入建立成熟伙伴的健康友好关系.由于双方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共识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中欧加速了双方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3.
当前欧盟对华战略及其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盟自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连续发表了多个对华政策文件 ,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对华战略基本构想。本文在系统阐析欧盟对华战略框架演化过程基础上 ,就欧盟当前对华战略的基本构想及其对中欧关系的政策含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面临重大机遇和风险 ,多极化趋势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国际环境必然会有改善。近 2 0年历史表明 ,中国所需要的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与现存国际秩序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在新的国际条件下 ,多边体制的作用与范围正在迅速扩大 ,积极参与多边体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中美两国通过多边体制中的充分合作 ,可以克服多种差异和分歧 ,并有助于推动两国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中美两国还可以通过维持亚太地区的现状 ,建立地区性安全机制 ,使之成为中美战略伙伴关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问题由来已久。尤其是近代以来,科技与人文的分裂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因此也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的关注,关于科技的人文转向呼声越来越高。从人类文化发展历史的角度看,科学技术与人文都植根于人类文化,并以人类文化为基石,而现在的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统一或是科技的人文转向趋势在总体上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那么厘清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近代革命前后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发展、变化,加深对科学的人文理解,同时客观地看待科学技术与人文的辩证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中欧双方发表一系列专门文件指导双边关系的发展,使其总体达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高度,但还存在一些与此不适应的问题。中欧关系的这种状况与双方经济互补性很强、世界观和国际利益相通、仍受意识形态和美国因素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教育由于市场因素的作用而偏重专业性知识的教育,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倡大学生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开拓者,有利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也有利于大学精神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8.
19.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进入21世纪的中美人文交流整体呈现稳中前进的发展趋势,人文交流的内容和领域更加丰富和持续扩大,交流的主体呈现多样化和下沉的趋势,且人文交流首次被置于战略的高度,出现了高层战略对话和机制化的新特点。但自2017年以来,美国强化对华战略竞争,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外溢到人文交流领域,具体表现为特朗普实施逆向的对华人文交流政策。这些政策给中美人文交流发展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暴露了两国在人文交流领域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即中美人文交流呈现单向度特征,两国交流在交流主体、传播渠道、影响力和收益上长期不对等,以及缺乏常态化的人文交流机制作为两国人文交流的重要支撑。这些问题的背后,与中美两国利益诉求和身份认知的偏差、价值观的差异、中美文化硬软实力的差距以及中美人文交流机制存在的诸多缺陷有关。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应当做好战略设计,趋利避害;充分发挥第二轨道外交的作用,推动交流主体从政府主导向民间主导过渡;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硬实力;从过去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为以后中美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各国将战略竞争的重点不断聚焦到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人文交流不仅是提升、扩大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杠杆、影响国际关系秩序走向的重要变量和化解国际社会矛盾争端的“润滑剂”。新时期,扎实推进人文交流,对中国的和平发展具有经济、政治和军事外交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